宝宝皮肤娇嫩,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出现
湿疹
、
痱子
、
新生儿痤疮
等皮肤问题,而且这些皮疹看起来都很相似,让缺乏经验的新手父母们难以区分。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鉴别:几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
婴儿湿疹,其实就是家长常说的奶癣,是一种慢性
过敏性皮肤病
。很多家长问宝宝湿疹是怎么引起的?其实,湿疹是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宝宝是过敏体质,而外因则是接触过敏物质或吃了致敏食物。所以,
过敏体质的宝宝更易出现湿疹。
大多数宝宝在
2~3个月
时开始长,
湿疹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婴儿期多发于面颊和头皮,对称发生,常波及躯干和四肢。
皮疹的特点是
:发红、连成一片、有明显
瘙痒感
,细看皮肤很干燥,而且有皮屑。
严重时会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水疱、渗液、结硬痂等。
湿疹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宝宝的
症状比较轻
,只有轻微的红斑、丘疹或脱屑,可以使用
润肤霜
+
非激素抗炎药
,比如丁苯羟酸软膏来治疗;
如果皮疹比较广泛且颜色鲜红,可选择
润肤霜+弱效激素
,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软膏;
更严重时可选择
润肤霜+中强效激素
,如糠酸莫米松乳膏。
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被称为软性激素,
极少引起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
家长不用对激素药膏有抵触和恐惧心理,短期间歇外用是非常安全的。
如果有渗出,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流黄水,则应先采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待皮疹干燥以后再擦软膏。
另外,在买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生产批准号,要购买
“准”字号
的,不要购买“消”字号的。因为“消”字号的外用药膏上市前并未经过严格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根本不是药品。
痱子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人体出汗过多,但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原因:一是
出汗太多
,二是
排汗不畅
。通常痱子多发生在夏季,但如果给宝宝穿的、盖得太多,即使在寒冷的季节,宝宝也有可能会得痱子。
痱子多出现在前额、后背、颈部、腋下这些
易
出汗且不透气
的地方,我们平时所说的“淹脖子”就是其中一种。
为针头大尖顶的丘疹或丘疱疹,摸上去有颗粒感,呈密集排列,通常不融合。
痱子的皮疹特点是
:
与
温度
变化
有一定关系。在受热后出现,待温度下降后,痱子会逐渐消退。从感觉上来讲,痱子只
有轻微痒感
,这也是和湿疹的不同之处。
那么出现痱子要怎么治疗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别再让宝宝受热了,出汗后要及时擦拭清洗干净,然后涂抹上
润肤霜
或者
液体痱子水
,最好别用痱子粉。因为痱子粉遇到潮湿或者水分,容易形成硬结,不但不能保持皮肤干燥,而且硬结会刺激局部的皮肤,加重皮疹。
如果痱子严重的话,可以外用一些收敛、消炎的药物,比如
炉甘石洗剂
。同时注意给宝宝勤剪指甲,以免宝宝抓挠皮肤。
如果痱子继发了细菌感染,最好带宝宝尽快去医院,由医生帮忙处理。
婴儿脂溢性皮炎是在
皮脂溢出的基础上
所引起的皮肤继发性炎症,好发于出
生后2周
的婴儿。
它的皮疹特点为:头面部红斑,表面有
油腻状鳞屑
,以眉区、鼻唇沟、耳后和头皮为重,可有轻微瘙痒。
症状较轻的脂溢性皮炎通常
不需要治疗
,可在3-4个月后自愈。但在这期间要注意清洗结痂,因为头皮部的层层结痂不但会影响宝宝头发的生长,还易因为宝宝挠抓破皮继发细菌感染。
给宝宝清洗结痂时,动作要轻柔,方法和常规清洗方法一样。对于头皮上的痂状物,还可以用清洁植物油涂在头皮的表面,便于脱痂。千万不要用手指去硬抠,更不要用梳子硬刮,以免损伤头皮而引起感染。
对于症状严重的宝宝,可给宝宝涂抹
非激素类抗炎药
,如丁苯羟酸乳膏。
新生儿痤疮跟湿疹很难鉴别,甚至连很多医生都会误诊。它的形成多是因为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
雄性激素
,出生后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过多的皮脂会瘀积在毛囊内,致使皮肤形成粉刺样毛囊性丘疹。
新生儿痤疮的特点是:通常在
出生后数天至4周
以内出现,多见于男孩,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以丘疹和脓疱为主,偶见黑头粉刺,少见结节和囊肿。
婴儿痤疮不痛不痒,对孩子没什么影响,而且在持续3~4个月后会自行消退,所以通常
无需治疗
。但是要加强护理,每天
清水洗脸
就行,不要使用其他洗剂或油剂,同时注意不要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