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女间互相生理性喜欢,才有的表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温故而知新:湮灭在历史长河的古代中国海战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5-07 07:44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海战的历史到底有多悠久? 源头恐怕可以追述到文明诞生之初,并且远早于成熟的文字记载体系成型之前。从最初的两河流域下游、波斯湾与印度河口,蔓延至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阿拉伯海,直至浩瀚的大西洋与太平洋沿岸。几乎随文明世界的膨胀本身,不断延伸着战场边界。

公元前10-5世纪的地中海战船发展变迁


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海战记录就较为珍贵。哪怕坐拥漫长的太平洋海岸,也挡不住几大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

1 船舶技术的相对落后,让将领实施海战的意愿并不强烈。 偶有大规模的舰队较量,也往往发生在更靠内陆的江河湖泊之中。许多靠海吃饭的沿岸区域,也严重依赖文明中心区域的技术传递。但受限于当时的人口流动规模,很难快速继承全新技艺。

明朝人笔下的沿海倭寇船只


2 大部分广为流传的文字记录,全都是以中央陆权帝国的视角展开。 造成沿海交战的很多内容不受重视,往往无法在有限篇幅中占据相当比重。不仅当事人很难有机会贡献自己的见闻,记录者也往往是身处远方的绝对外行。最后还要面临审核者的价值取舍,几乎很难留下太多的真知灼见。

中央帝国的史官群体 对海战必然缺乏重视与理解


3 沿海势力经常处于异常尴尬的夹心饼干状态。 内有陆上强权的天然挤压,外有更强海上势力的本能竞争。所以始终处于半死不活的萎靡格局。倘若同时对两者全盘妥协,则会迅速沦为双方展开密切接触的场所,在重要性方面遭自动降格。如果同时对双方保持某种对立,就更容易在来自两面的强压下崩溃。

西方油画中的清朝广州十三行


即便如此,我们在纵览史海的浩瀚无垠之际,还是能找到少许关于海战的细微记载。这个系列就致力于整理出此类孤例,尽可能还原最真实的古代中国海军状态。

长江中下游在古代也应被视为内海的一部分


由于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在航道范围、水系流量和横跨难度方面都胜于现在,所以笔者也会将发生在该区域的水战也算入海战范畴。

推荐阅读

误读千年: 子虚乌有的春秋吴齐大海战



孙恩卢循起义:经略帝国半壁江山与南朝时代的开启

实战测评:狼山江之战与两种东亚水师的入海口火拼


君山岛之战:促成南平国建立的五代版火烧赤壁


钟相杨幺起义:险些截断南宋交通大动脉的洞庭湖势力


陈家岛:中国古代海军的最强一战



丁家洲之战: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的最后一搏


崖山海战:两宋300年基业的最尴尬结局

第二次白藤江之战:越南陈朝击败蒙元大军入侵


突袭刘家港:方国珍崛起与蒙元帝国崩溃的第一战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崛起与陈友谅集团的彻底覆亡

屯门海战:大明水师靠什么击败首个全球海洋大国?

洼地高光:葡萄牙与荷兰殖民者的澳门海战

决战露梁:近代远东的最大海上交锋 竟是错误百出乌龙大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