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思考#
张辉:这个时代让学习变得更容易还是更困难?一方面,搜索引擎,各种搜题App 让「知道答案」变得容易,另一方面,你想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你有的工具大家也都有。对此,很多人都会焦虑。本周末的会员专属语音,我就来讲一下,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培养独特的洞察力。
知识是资本?你确定吗?
by 孙圈圈
先来做三个选择题:
选择题1:一是给你1万块,二是让你跟马爸爸吃饭,成为他的好朋友;
选择题2:一是给你100万,二是让你的个人品牌达到罗胖那样;
选择题3:一是给你1000万,二是给你一个处于亏损状态的京东。
如果我们是理性人,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应该都会选择后面那个。为什么呢?
成为马爸爸的好朋友,所能获取的资源,是1万块办不到的。而个人品牌如罗胖,会员费都不只收100万,更不论其它。至于京东,即便是亏损状态,市值也远远不只1000万了。
当你选择后面那个选项的时候,本质上选择的是什么呢?是资本。而前一个选项呢?资金。
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说:“穷人之所以穷,不在于缺少财富,而是缺少资本。”资本是可以用来交易的,是可以增值的,如同上面所举的例子,人脉、个人品牌、上市公司股权,这些都是资本。而资金只能够自己使用,是无法交易、也无法增值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一定要将资金投出去的原因,因为如果资金无法转化为资本,那么在高通胀下,不但不能增值,反而是贬值的。
明确了这个关系,我们再来个选择题:
一是给你一个网址,可以搜索互联网上所有现成的知识,二是给你一个具备强大思考能力的大脑。
你如何选择呢?
想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搜索引擎作为前者,已经能够被每个人几乎无成本地使用,而后者,则极为稀缺。
我常拿咨询行业来举例,十几二十年前,咨询行业靠着先进的方法论和工具,以及过去接触的很多企业的实践,就可以去给一家企业做咨询,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给他们。
那个时候,钱是容易赚的,即便优秀企业如华为,对IBM咨询的方法也是照单全收,任正非当时发话说:“一切听顾问的!不服从、不听话,耍小聪明的,开除出项目组,降职、降薪处理。”
如今这句话,依然会被一些顾问或者培训师视为金玉良言,用来堵住客户向自己的挑战,认为他们之所以没能变好,是因为没有对自己的先进方法论虚心学习。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变了,这句话不再适用了……
去看今天的华为,几乎成了各大咨询公司最难伺候的客户,因为那些方法论它都知道,而且比咨询公司实践得更多、在一线碰到的真实问题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更多。
这时候,咨询公司要想为它提供价值,没有超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对行业的洞察,只靠方法论,绝无可能。依然抱着“我很专业,我有很多方法论,客户应该虚心学习、照单全收”想法的顾问,必然被淘汰。
当某种知识的获取非常困难、并非每个人都可轻易掌握的时候,它是一种可以交易、可被增值的资本。
但如今,知识变得容易获取的时候,单纯的知识还能算作资本吗?很难了。
设想一下,我告诉你什么叫做共享经济,然后跟你收费,你愿意吗?多半是不愿意的,因为互联网上完全可以找到免费的。
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打算给你一篇文章,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共享经济形式、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共享经济创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你会愿意付费吗?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内容质量够高,你是愿意的。
所以,可轻易获取的知识不再是资本,变得具有资金的属性。而且,它的贬值速度还会甚过资金,因为知识的膨胀速度,远远超出了一个人所能够学习的速度,当你学的速度赶不上知识增加的速度,你的知识就被贬值了。
但如何去筛选优质内容、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却是有价值的。
关于筛选知识,典型的就是罗胖。为罗胖以及他的《得到》付费,与其说是“为知识付费”,不如说是“为筛选知识的能力”付费。
另外,如今所谓的“知识型IP”,从本质来说,也不是因为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扮演了一个“人肉的知识筛选器”,你相信他们所转述的、所创造的知识是高质量的。
再说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典型的就是知乎、在行。
你在知乎上面,大多是去问如何解决某个问题的,而不是去问谷歌百度就能找到的某个信息的。所以知乎大V是有价值的,虽然答案本身并不收费,但是他通过回答,证明了自己在某个领域内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形象会帮他变现。
在行就更是如此,你遇到问题,找一个行家,直接告诉你如何解决,你的付费意愿是很强的。
那么,从个体来说,如何将贬值的知识变成可以增值的资本呢?唯有打造思维能力,让知识变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我文章里面经常讲到冰山模型,但只是知道,又如何呢?如果不具备结构化思维,你就很难知道,原来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做个人规划、教育自己的孩子、培养自己的下属、分析他人的行为等等。
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企业战略制定的流程,但如果不具备创新思维,便很难将之类比到个人职业规划中去。
另外,我们每天都能获取很多数据,比如你看到颜值和收入成正比,但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你只会想当然地认为“果然长得好看的人占便宜”,而不会思考“是否长相让人自信,自信才带来高收入”,所以应该提升自信心而不是真的去整容。
总之,你会发现,单纯的知识越来越像资金的属性,随着知识的膨胀会不断贬值,而结合了思维的知识,就变成了资本,可交易、可增值。
很多读者给我留言,问我说:圈圈你是不是读过很多书?我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的阅读量其实很小,平均一个月才看一本书,跟很多人比,应该差得太多了。
但为什么会让一些人有错觉呢?原因在于,多思考,将所有的知识都发挥到了最大效用,这些“资金”都转化为了“资本”。
当然,一说到“思维”、“思考”,很多人开始觉得沮丧或者不屑一顾:沮丧是因为,我们普遍认为,思维能力是一种天赋,而非后天培养;不屑一顾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去训练什么看不清摸不着的思维,不如去学点数学来得实在。
首先,关于思维的天赋,一些人似乎天生善于思考,好像这是个智商问题。然而,好的思考者不一定高智商,比如,保罗托兰斯的研究表明,所有高创造力的人群中,70%的人智商测试都低于135。
实际上,有效思考很大程度上是习惯问题,而非智商问题。差的思考者,全盘接受现成的信息,想当然地认为某个问题就是某个原因导致的。而好的思考者在碰到问题时,习惯于不采取想当然的答案、而是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以及解决问题的其它可能性。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善于思考的人,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因为,他们的良好思考习惯,让他们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而当思维能力越强的时候,他们越能够反思自己思维方面的不足,从而更快地改善。
也就是说,好的思考者与差的思考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差异是指数级的,就像下面这张图。
其次,关于如何训练。以前我们都认为,在学习某个学科的时候,就能自动锻炼思维,但很多研究都发现,思维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比如,很多人觉得,学习数学就可以训练逻辑思维了,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一些数学好的人,在解决问题方面,并不比其他人的逻辑更加严密。
总而言之,思维习惯是可以训练的,而且是值得单独训练的。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思维呢?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创造思维、批判思维、收敛思维。为什么是这三个呢?我们从思考的意义来看。
根据定义,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帮助我们阐述或解决问题、做出决定。
所以,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并不是思考,思考的终极意义是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哪些思维能力更加重要了。因为,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三种能力:
创造思维:把你的思路打开,这样可以迸发出很多非常规的想法。
批判思维:去判断,这些想法是否靠谱,是否切中了问题本质。
收敛思维:将这些零散的想法进行结构化,这一步也是将头脑中的想法沟通出去的一个过渡阶段,因为有了结构,沟通才是有效率的。
他们三者的作用和特点,如下图:
综合一下之前的文章,简单说说这三种思维的培养吧。
创造思维的习惯培养,关键是需要什么呢?好奇心。
小孩子都是很有好奇心的,每天有很多问题,但父母厌倦了回答问题,之后进入校园之后,需要照顾那么多小孩的老师,更是无暇顾及每个人的问题。
长大之后的现在呢?随处可见的各类文章越来越倾向于激发情绪、而非启发思考;各类新闻报刊也是将大众的好奇心引向名人隐私、娱乐八卦、而非科学。
即便市面上那些打着自我提升旗号的书,也都充斥着心灵鸡汤、穿衣打扮、职场厚黑。
我们的好奇心就是这样渐渐消逝的……
如果你仍然希望自己可以重拾思考习惯,想要训练自己的创造思维,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为什么你思维严谨却没有创新?》
批判思维的习惯培养,关键是需要什么呢?抛弃观点/立场,转而关注事实。
此前在训练营里,有这样的练习:给出一段话,隐藏了一些前提,然后让大家判断,是否符合演绎推理。
然后,很多人会觉得不符合,理由是:这结论不对啊。
这其实就是立场出发所导致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结论符合自己认知的文章,就觉得推理过程一定没有问题,而一旦结论不符合自己的认知,就觉得作者在瞎扯,却不会去思考,推理的前提是什么、推理的逻辑是什么,从而客观地看待最终的结论。
想要训练自己的批判思维,此前的《我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这篇文章或许可以供你参考。
收敛思维的习惯培养,关键是需要什么呢?框架。
无论你是从问题出发,先有框架然后进行思考,抑或是,先有很多零散想法,再将它提炼出一个框架,对自己的思维查漏补缺,共同点都是,要有框架。
另外,我们的大脑在接受外部信息时,更倾向于听到归类分组、有规律的信息。所以,收敛思维,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完善、沟通更加有效。
想要训练自己的收敛思维,此前的《咨询费1小时3千,他们的思维你学得会》这篇文章或许可以供你参考。
所以,你想抱着资金破产,还是去积累资本增值?
封面图 by Agnese Lo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上期会员语音,我和大家分享了有关「写作」的主题,标题是「开始写作吧」。很多人都会认为:「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己并非当作家的料。但是,我想借本周的会员语音告诉大家,写作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和自己相处,并且,写作也很可能开启你的人生的新篇章,你会发现不同的自己,也可能找到未来的谋生之道。每个人都可以开始写作,对,现在就可以开始。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张辉 20161120 期语音《开始写作吧》的反馈:
@会员 刘年似水
写写我是如何改变的吧。2016年上半年,我经历了长达几个月时间、曾让我堕入无边黑暗的焦虑状态。现在,当我已经彻底从这场焦虑中走出来的时候,听到朴树平凡之路里写的“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时都会热泪盈眶、失声痛哭。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是如何获得新生的。平凡之路里写道: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那么对与我而言,这个直到, 就是——学习了整理和记录。
焦虑的本质就是不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随时记录点滴“让我的知识存量、心理能量、经验体量都踏踏实实地随着笔记数量的上升而成长。我上了某乎,了解各种电子笔记产品的特点,下载了好几个试用。我在kindle里面搜寻所有和整理术有关的大师级书籍。我在各种论坛、公众号、网站上寻找电脑试用技巧,企图提升学习工具和方法的效能。这三件事齐头并进地展开。最终,我锁定了一款笔记软件;学习了分类整理、给我的电子笔记设计好了文件夹结构,积累了一整页的电脑快捷键方案;我还更新了电脑浏览器,设置好了一切能够提高我浏览网页速度的模式。然后,我开始了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和我的新笔记软件磨合的过程,我欣喜于它的强大,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想法、文档、资料往里面填充,成就感和快乐一点点地生长,焦虑一扫而光,心流不断出现。短短地几天下来,我就成了笔记的重度用户。
关于笔记、整理,包括纸质笔记的整理,我都会陆续地写下来分享给你一些细节。
从7月初到今天1121,四个半月时间里,我已经整理、记录、保存了776条笔记。在听今天这条语音之前,我刚刚申请了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刘年似水。张辉,我和你心有灵犀啊:)
@会员 NONO
我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关注改变自己两年有余,加入会员半年,加入之后才后悔没有早些加入,早些改变。当然,任何时候都不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小组会中每天打卡,去养成一个小小的习惯,并利用时间管理的理念,每天坚持去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日积月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记录时间,将时间利用量化起来,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做哪些事情一目了然。正如德鲁克所说:时间是一个人最稀缺的资源。我深刻认同这一点。 做一个自律的人,这是这一年来最大的改变。
我与写作的故事:一年前心血来潮,建立了一个公众号,信誓旦旦每天半小时输出,可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归于平静。辉哥的这期语音就像一记闷棍一样击中了我。加入改变自己半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容易去养成一个习惯。是时候好好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输入太多,没有必要的输出,还是难以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尝试每天半小时写作,相信时间的力量,这次,希望能持之以恒。
我的公众号:NO言NO语,一个程序员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或思考,或专业论道,或茶后小点,或经验分享,或生活感悟,随心地记录着,分享着。
有关会员语音:
对上期语音感兴趣?想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即可在本周日的会员语音之外,听到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开始写作吧》作为额外的福利。本周日的会员语音呢,我想讲讲有关《如何培养洞察力》。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