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刚才王总提到核心是技术问题,这是瓶颈所在,一旦被突破了以后,物流的效率和可能性就展开了。想请教董老师,未来在智慧应用、AI方面有哪些可以展望和想象的变化。
董中浪:
物流行业是一个十多万亿的大市场,相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民经济,细分行业并不多,行业一直在演进中,可以看到从最早制造业的主导,再到渠道商的主导,再到消费者主导,整个供应链的主导方在变化。
从丰田、宝洁、沃尔玛,再到现在的京东、小米,它变成谁最终把消费者握在手里,凭借这个权力,就可以重构整个供应链。
现在看来,物流产业的战略性的提升超出了所有物流人的想象。站在零售端,尤其是新经济端看,没有物流这个基础,很多产业基本玩不转。对
物流行业的投资主题
,我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观点,那就是三句话:
碰货为先,节点为王,技术驱动。
现在的物流行业里面,自我被平台逻辑绑架,
宣称从来不碰货,只做平台,为大家提供赋能服务,都有易被攻击的软肋,从逻辑上来看是不可能的
,一定要碰货。
我们现在看物流的节点是
新智慧物流基础设施
。我们回顾一下,在B2C阶段大发展之后,给物流到底留下了什么?其实是给了普洛斯发展的大机会。大家都去租他的地和园区,不管是哪家。
这些新节点不是单纯的传统仓库园区,它是物流资源的的交汇和互动。将公路、铁路、航空、城配等聚集在一起形成物流集群,形成新的物流hub或者枢纽,这些链接一起的基础支撑资产,使得货物能够汇合;从而数据能够形成交互,供应链金融能够低风险地进来,使得物理存货能够不动或者少动,交易能够全渠道发生。
谁拥有或者支配这样的基础资产,就能够构筑生态,赢得未来的竞争,所以我们说节点为王。
第三是技术驱动,
将来的所谓新智慧物流资产将由数据和能源驱动,这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影响一定是巨大的,仓库看不到人,车上没有司机。
我们过去说亚马逊、沃尔玛、京东其实都成为披着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而未来,无论无人化、AI、区块链、氢能、机器人等技术,都在驱动物流产业的升级换代,最后你会发现
真正厉害的物流公司其实都是披着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
我最近做了个研究,过去100年来,大家都是以用户需求这把刀,按照物流作业特性,把物流行业切成快递、快运、城市配送、整车等细分市场。但是在接下来的20年,
很有可能我们是用技术这把刀,横着切,将物流切成底层基础设施、中间核心技术、再上面是应用场景
。
所以无论是拥有技术的新基础设施,还是以货为抓手,掌控应用场景的运作方,技术都是非常关键的。未来的物流场景化是必然的,综合化物流巨头必然崛起!
我相信物流行业才刚刚开始。如果20年后回头看,就会发现现在的顺丰、京东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所有的投资者都还有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