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免费鉴定古玩热线:19902404077 咨询微信:19902404077 联系人:19902404077 服务到藏品出手为止!最快3天成交!藏品出手加微信
年代:战国
材料: 铜
规格: 左长1.7×1.2厘米,右长1.9×1.1厘米
收藏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最初的铜贝币摹仿原始贝币形态,人们可以控制它的大小、重量、造型,因而具有天然贝钱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战国时期,人们更加关注货币的可识别性和便利性,于是产生出体积规整,质量衡定并铸有铭文的铜贝币。
这种铜贝币除形制仿照磨去背面的海贝外,面部铸有阴文,陶、金、行、君等数种,以“〓”字为最多,即如图示,因其逼肖人面,故俗称“鬼脸钱”,亦曰“蚁鼻钱”。战国时期,鬼脸钱以楚国数量居多。
[1]
先秦
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
货币
。早在
夏代
末年,贝可能已经成为交换媒介。
商代
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
贝是生长于热带
亚热带
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
串
,两串为一
朋
。
历史沿革
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以物易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急需寻找交换的中介物。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2.4厘米。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
海贝
形式。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