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品概述
何谓毒品?根据联合国
1971
年《精神药物公约》,毒品是指这种物质的性能能引起成瘾之依赖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郁,以致造成幻觉,或对动作机能、思想、行为、感觉、情绪之损害的天然、半合成、合成的物质。
按照我国
1997
年
10
月实施的《刑法》第
357
条规定,本法所指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本质内涵,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毒品的概念突出了毒品在人体产生的后果。以后果为标准,没有以具体物质为标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凡有此后果的,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皆可确认为毒品。
2.
毒品在人体产生的后果中突出了神经系统症状。
3.
毒品的范畴包括天然材料、半合成、合成的麻醉品或精神药物。
二、罂粟非“良药”远离为好
据报道,湖北省孝昌县两名年逾七旬的老人误将罂粟当治病
“
良药
”
,共种植罂粟
118
株。
4
月
17
日,孝昌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联合当地派出所民警,将
118
株罂粟予以清除。
近年来,经常出现老人误种罂粟的事件,他们把罂粟当成治病良药,认为罂粟可以治百病。殊不知,罂粟不但不是
“
万能药
”
,而且私自种植触犯了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罂粟的药性远远不是老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奇,而从毒性上看,不仅会成瘾,长期服用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按照我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种植不满
500
株的,按治安案件处理;种植
500
株以上不满
3000
株的、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抗拒铲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也就是说,国家对罂粟种植控制严格,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一律禁植。所以,不论是从健康出发,还是从法律上看,都不应该种植罂粟。罂粟并非
“
良药
”
,还是远离为好。
三、专家:大麻比香烟危害大十倍
提倡禁烟,吸大麻合法?专家:大麻比香烟危害大十倍
房祖名、柯震东因沾染大麻被抓,同样因吸食大麻被拘留的编剧宁财神在这个当口发言:
“
对冰毒应该严控,但对大麻,还是请基于医学常识的基础,参考国际惯例再量刑吧。
”
引起了关于
“
大麻合法化
”
的舆论争论。
戒毒康复专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毒品大麻不可能放开,大麻危害性很大,
“
麻痹性
”
也大,与香烟相比大麻烟对肺部的危害是香烟的十倍。
大麻对肺伤害是香烟十倍
无论是传统毒品海洛因,还是近些年
“
蹿红
”
的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清晰的
“
毒品
”
认识。而随着这次房祖名、柯震东吸食大麻和宁财神的
“
大麻
”
微博曝光,大麻这个已经有了悠久历史的毒品终于占据了舆论高点。在网上,也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
为什么有的国家吸食大麻合法化,而我们就会把大麻当成毒品来禁止?
”
;
“
人家菲尔普斯也吸大麻,怎么没上瘾?
”
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矫治科负责人胡荣荣告诉记者,大麻最早产于印度,产生作用的化学成分为四氢大麻酚。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又分为三种大麻类毒品。首先是吸食范围最广、也是最常见的
“
大麻烟
”
,由大麻植株晒干压制而成,四氢大麻酚含量为
0.5%
至
5%
,西方也称之为穷人的毒品;之后是含量
2%
至
10%
的大麻脂和含量更高的大麻油。
长期吸食大麻会破坏中枢神经,人会变得焦虑、暴躁,甚至可以出现幻觉;从行为上,会让人的注意力、判断力减退,影响运动协调能力。比如,连开车时的综合协调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此外,长期吸食还会损害心脑血管和免疫系统,引起气管炎、咽炎。
“
虽说大麻烟和香烟都沾了个
‘
烟
’
字,但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
胡荣荣介绍说,即便是四氢大麻酚含量最低的大麻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比香烟要大十倍以上。大麻烟烧出来的致癌物质比香烟烧出来的还要浓。
大麻的社会
“
麻痹性
”
更大
既然大麻的危害如此之大,为什么还会有人拿它不当回事,甚至不认为是毒品对待?
胡荣荣告诉记者,社会上的讨论通常认为从危害上来说,大麻不如海洛因、冰毒
“
毒
”
。这恰恰说明,对于大麻这种毒品的认识存在误区。
“
应该说,大麻的成瘾性没那么快,可能海洛因吸两次就会成瘾,依赖性很强,但大麻的瘾是慢慢产生的,并不明显,所以会让人觉得没事,甚至与香烟混淆。
”
胡荣荣说,由此可见,大麻的
“
麻痹性
”
更强。
她建议,在今后的禁毒宣传中,对毒品的知识应该更加普及和强化,尤其要从校园抓起。很多人是在不了解毒品的情况下才吸食的,因此加强对各种毒品的全方面认知,预防吸毒才会更加有效。
四、《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一季度,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发布了《
2016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在全国现有吸毒人员
250.5
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滥用合成毒品人员
151.5
万名,占
60.5%
;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
95.5
万名,占
38.1%
;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
3.5
万名,占
1.4%
。从年龄构成上看,不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为
2.2
万名,占
0.9%
;
18
岁到
35
岁
146.4
万名,占
58.4%
;
36
岁到
59
岁
100.3
万名,占
40%
;
60
岁以上
1.6
万名,占
0.7%
。
2016
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
44.5
万名,其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
81%
,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占
15.8%
,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占
3.2%
。
2016
年,全国查获复吸人员
60
万人次,其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
62%
,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占
37.4%
,
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占
0.6%
,全国吸毒人员总量呈缓慢增长。
报告显示,
2016
年,全国禁毒部门破获毒品刑事案件
14
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
16.8
万名,缴获各类毒品
82.1
吨;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
100.6
万人次,其中登记新发现吸毒人员
44.5
万人;依法强制隔离戒毒
35.7
万人、责令社区戒毒
24.5
万人次、社区康复
5.9
万人次。
报告指出,全国新发现
35
岁以下吸毒人员占新发现吸毒人员总数比例同比下降
2.6%
,新发现
35
岁以下吸毒人员同比下降
19%
,查获
35
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
4.1%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初显。以
“6•27”
工程为依托,我国深入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全国
20
万余所学校的
1.5
亿名学生接受了禁毒专题教育,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