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李辉 | ...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1948年,蒋介石败逃,因飞机超重无奈抛下1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大雪封门时,一碗腊八粥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05 18:14

正文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陆游


由农历的冬至日开始数九,天寒地冻,冰雪白霜,漫长的隆冬在人间意味着修整蛰伏迎来新的开始。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是我们盛大的“敬奉天地祖先神明”节日的序曲。到底是先有腊八节后有腊八粥,还是腊八粥成就了腊八节?这碗粥从何而来?里面到底有哪八种粮食?荤素和咸甜究竟谁是正统?


 


一.岁终之月称“腊月”



古人把岁终之月称“腊”有三个原因:

 

①“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

②“腊者同猎”,指从田间猎获取禽兽来祭祖祭神,“腊”从“肉”旁,表示用肉“冬祭”;

③“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月里最重要的日子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据《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祭祖敬神之后,人们还要逐疫--古时医疗方法之一就是驱鬼治疾。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现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

 

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二.一碗腊八粥的意义



 

《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贾宝玉逗林黛玉玩说“ 香玉”故事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说“ 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吃腊八粥,中国宋代已流行于民间。


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清.富察敦崇)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与腊日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腊祭是国家到从上至下都要展开的祭祀。《白虎通义》说: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就是说,将五谷之神,当作了祭礼的对象。老百姓只用管好自己的祖先,国家却要对天地山川鬼神负起责任。社稷之祭,是腊祭的重要内容,然而经过干百年岁月的变迁,终于变成了一碗“腊八粥”。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腊八粥,可是腊八粥的做法,如同各地的方言一样,各有不同。由一般的白粥、青菜粥,到将能搜罗到的果子一网打尽的杂合粥(据说北京人做腊八粥最讲究,掺在白米中的,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二十余种),到腊肉、腊鸡皆可加入的荤粥,荤素皆有,咸甜皆备...

 

将各地的腊八粥谱一比较,除了感叹人民因地制宜,煮万物于一锅的想象力之外,也可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第一是大米。无米不成粥,无论“多样性多元素”有多么繁杂,米总是腊八粥的绝对主角;第二是豆类.红豆,黄豆,黑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定要有豆子?有煮粥经验的人都晓得,豆子很难煮化,有时要提前好几天用水将豆子泡软,才能将它们与其他的食材混和到一起煮好。相比花生、桂圆、莲子百合薏仁这些出身高贵的“粥料”,豆子并不能给粥增加特别的味道。我小时候不喜欢吃腊八粥,就是因为没有煮烂的豆子硌了牙齿。

 

根据清同治五年湖北《长阳县志》载: “季冬八日,用糯米、粘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白豆、腊肉剁碎杂煮作粥者,名腊八粥。食之老者健,少者无灾。”里面提到了要加入五种豆子,可以令“食之老者健”。豆子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BCDEF等等“脑白金”“蓝瓶CA”这些补品里面的东东。还有豆子形状长得非常像肾,中医讲究以形补形,肾主黑,肝为红...所以黑豆红豆是腊八粥的首选。古罗马人是还把豆子视作兴奋剂,不许修道院里的修女喝豆子汤(阿弥陀佛!)SO,难以煮化的豆子来到腊八粥里,是为了滋补我们的身体。

 

古代的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碗粥。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史记天官书》载: “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日卒岁。”《史记陈胜传》“有腊日之言,是谓此也,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系细鼓逐疫,沐浴转除罪障。”所以说阳气催生,除了进食,还可以通过打鼓、洗澡来实现。


三.佛祖,皇上,恶鬼..


 

关于喝“腊八粥”有许多个传说,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6个:

 

①朱元璋“深挖洞”


朱元璋小像,没错,时拾史事是朱元璋黑hhh


这位传奇的帝王和许多民间美食的来源有关,特别是他落难时候吃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和“凤阳豆腐”,还有他当了皇帝不忘发明“四菜一汤”等传说总被吃货们念叨。YES,民间传说中腊八粥自然跟他有关.(大家都是“八”字辈儿的~)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被关入牢监里受苦,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冻得发抖时他竟然发现牢房里有个老鼠洞,已经饿了几天的朱元璋准备捉老鼠充饥,没想到从老鼠洞里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杂粮。朱元璋便找了口破锅将这些东西熬成了粥,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十分怀念那锅滋味甜美的粥,同时为了纪念坐牢的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②佛祖悟道苦,赠粥纪念甜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很爱思考,觉得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认为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这一学就是6年。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他终于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据《百丈清规》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据说有的僧人会在腊八节前手持钵盂去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③“赤豆打鬼”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因为品行不端的鬼在作祟。这些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熬粥,借助粥里的红小豆、赤小豆等的小宇宙,让恶鬼害怕,身体倍儿棒。


④纪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渐渐成为风俗。

 

 

⑤秦始皇你个大混蛋!

 

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比如模范夫妻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范喜良的工友们都千山万水的离家来服徭役,由于修建的工程巨大,有些地方粮食就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据说这年的腊月初八,这些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然后拼足了劲儿准备完成任务好回家过年。然而完成一个任务下一个任务紧接而来...最后他们还是饿死,累死在长城下。


 

干了这碗腊八粥


为了悼念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孟姜女”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⑥流传最广的版本:一定要辛勤劳动


从前有一对好吃懒做的小两口,他们爹娘去世的时候,留给他们八囤子粮仓存粮,可他们就不肯再去种粮食了,总觉得自己家粮食多得吃不完。后来过了个三年两载吧,八囤子粮仓的粮食终于被他们吃光了,他们饿了好多天,恰巧是腊月初八,小两口饥寒交迫,只好再到八个囤子里仔细清扫了一遍,居然扫出来不少五谷杂粮,于是他们煮了最后一锅粥吃了,并且痛定思痛发誓,来年一定要痛改前非,好好种地。

 

从此以后啊,小两口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又过了三年两载,他们慢慢地富足起来了,八个大囤子粮仓也再被填满。于是他们为了教育后人,每年到了腊月初八,他们都会熬制掺杂五谷杂粮的腊八粥给子孙后代吃,这个传统也很快就传开了,变成我们现在都要吃腊八粥的习俗。

 

四.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节还有哪些习(吃)俗

 

①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②腊八蒜


 

感觉是黑暗料理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③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来年庄稼不受天灾虫祸。每天吃饭时就把“五豆”加热来搭配着才,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寓意年年有余。

 

④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头天就把面条擀好,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⑤吃冰

 

鲁迅早《琐记》里写的“衍太太”这个妇人,她对自己孩子好,对人家孩子却不好,“就喜欢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

 

这倒也不见得她多坏,一些地方民间的风俗是腊八前一天,人们用盆子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从盆子里取出,并把冰敲成碎块来吃。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⑥麦仁饭

 

在青海西宁一些地区,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就是有独特风味的青海“腊八粥”。


麦仁饭


过腊八节一家团圆,吃腊八粥这种与与族群有关的承诺,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稀薄。年轻人们正在把各种节日通通演化成情人节和购物节,年纪大一点的又无法避免地将更多精力投放在无止尽的社交活动中。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拨根本连家都回不了的异地部队。但谁又不知道形势的严峻呢,可惜天下熙攘,生活所迫,我们毕竟年富力强,浑身是理想,更愿意将心意留着日后发达了,再用最好的方式一并补回来。

 

那么,在自认圆满之前,我们需要依靠的就是一碗温热甜美的腊八粥………


(欢迎分享盆友圈,未经授权,任何形式抄袭转载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东汉)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共4卷,东汉班固撰

《武林旧事》(宋)《清史稿》

《大宋僧史略》卷中《道俗立制》条

《皇帝与粥》2005年第05期食品与健康》  

《千古文化一粥》2011年第52期东方·文化周刊

《腊八粥到底什么来历?》中商情报网

 

 


往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们读史不为装逼

严肃八卦才是目的


you态度的原创历史平台

欢迎你成为其中一员

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email protected]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