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仁行
“单仁行”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唯一的官方公众号,11年来,单仁博士一直专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网络营销的系统研究。我们将带你走进网络经营,聊聊治国理政与企业管理,并畅谈企业家个人修为。与单仁行,行更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最大限度的独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仁行

凭什么我出力不讨好,有人干活少功劳却不小?

单仁行  · 公众号  ·  · 2019-09-12 06:25

正文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你的第 1261



本期节目我们先讲几个实用的处事技巧,在听这些小故事的时候,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它们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那这又是什么呢?


第一个技巧,多少有点厚黑学。


想象一种场景,有一个漂亮的女孩推一个大行李箱,要上一个很高的楼梯。


如果你此时刚好站在美女身后不远处,想借这个机会搭个讪套个近乎,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赶紧跑过去帮美女扛箱子。


但高手会不动声色偷偷站在美女身后不远处,先让女孩先自己杠。


等女孩杠到一半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这时也是最希望你出现的时候,这时你再跑过去帮忙。


只出了一半的力,效果却会好很多倍,所谓的事半功倍莫过于此。



很多人应该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关于期望值管理的技巧,在生活和商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古人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今人常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要给人帮忙,什么时机出力远比出多少力要重要。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我一个朋友身上的。


这个朋友做企业培训,最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他们的课程周期为一个月,每期二到三十个学员,采用这种集中授课的方式可以节约教学资源。


同时,也能通过一些评比激励机制创造学习氛围。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坏处,就是学员中一旦出现了消极情绪也很容易传导。


在最近的一次开班中就出现了这个问题,一个企业派来的三个学员基础比较差,跟不上整体的进度,出现了一定的倦怠情绪。


发现这个问题后,导师和助教第一时间进行了疏导。


主要的解决方案无外乎加油鼓劲,加强辅导,这些举措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课程的推进,老知识还没消化又要学新的,他们的学习进度越来越跟不上,厌学情绪也越来越重,一度想中断课程。


再过几天就轮到这组学员在例行的晨会中做分享了,老师们很担心他们把这种负面情绪传达出来,如果是你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我给出的建议是,继续给他们开小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但前提是, 一定得先引导学员用一个更大的格局,看待当前的困境。


告知他们,这边系统性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学员构建一个知识框架,以便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利用这个框架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法。


所以现在跟得上进度最好,跟不上也不要紧,努力多听多记,脑海中有了相关的概念。


加上日后的实操和老师的跟踪辅导,可以保证每个学员逐步掌握这套系统,谁都不会拉下进度。


但如果现在就放弃,那就真没办法了。


经过这一番开导,学员端正了心态。


当他们放下“我怎么都学不会”的成见后,发现只要他们不要过分纠结某一个知识点,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恶性循环,跟上整体进度并不难。



第三个技巧,是最近我在看脱口秀大会时发现的一种现象。



比赛基本规则是,选手在表演过后,由现场观众投票。


但我发现,在经过高能密集的段子轰炸后,在投票的那一瞬间,观众差不多已经忘记选手之前说了些什么。


大部分只记得,选手结束时讲的最后一个段子。


这就造成一种现象:


哪怕一个选手前半部分表现平平,只要收尾部分够出彩,得票往往高过那些前面笑点不断,但没能见好就收后半段垮下来的选手。


尽管就总体质量而言,后一个选手可能更优秀。


这在管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峰终定律,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格外注重别人在高峰和终止时的体验感。


这还引出了今天要讲的第四个技巧,跟峰终定律正好相反,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


也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说,我们要特别注意开场效果和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好了,一口气讲完了四个技巧,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共通的地方。


它们都跟时间有关,更确切的说,跟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我们的思路经常被问题发生时所处的环境所限制。


比如,在帮女孩扛箱子的故事中,普通人的直观思维是马上过去帮忙。


但他只要加一个时间维度,就会发现再等一等机会更好。



而第二个故事,学员们纠结于当下封闭学习环境下进度跟不上的问题,但当他们得到这个认知高度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个关于脱口秀大会的例子,归根结底也是时机把握的问题。


但通过这个例子我更想说的是,即便是专业的选手,也很难精准把握时机,保证自己在关键时刻见好就收。


化繁为简,尽管今天讲了四个技巧,提到了期望值管理、峰终定律、首因效应这些专业术语。


但其实,背后的道理不复杂。


如果把这些技巧柔和在一起的话,就是:


不要让我们的思路被问题发生时所处的环境所限制,加一个时间维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就能让我们在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柳暗花明。


但我也知道,这句话说来容易,生物的进化机制决定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应激性反应。


关注当下是一种本能,而跨越时间思考是一种修为。


要知道,时间最大的魔力是所有人都置身其中,但却让所有人忘记它的存在。


今天的主话题就到这里,结尾处插点心灵鸡汤吧。



19年新版人民币发行了,可以想象,大多数人拿到新钱币的第一反应可能又是,怎么这么丑?



但这种吐槽不会太久,用今天的观点来说,时间会改变你的看法,不要多长时间,你会发现,虽然图案变了,但它依然那么充满诱惑。


谁让钱真的很值钱呢?


正因为RMB的价值被所有人认同,所以某种程度上,它不惧时间流逝,让人在大多数时候觉得它是那么可爱。


换个角度,今天我们讲了几个有关把握时机的技巧,其实我们之所以需要这些技巧,就是因为自己不想人民币这么强大。


如果你足够强大,脱口秀表演能让人从头笑到尾,哪里还要考虑最精彩的部门是放在开头还是结尾呢?


如果你有足够强大,是国民老公型的人物,哪里还需要通过帮人扛箱子这种方式套近乎呢?


本文由作者 梁风 授权单仁行发布,梁风老师微信公众号: 某某社群


责任编辑丨石   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