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的上班路上,被一个段子刷了朋友圈。
估计这则段子刷屏的背后,十有八九是京东的公关团队在蹭高考的热度,来给十天后的京东618预热。
毕竟,就在这两天,千万考生奔赴考场,他们的12年苦读,也将都凝结在这几张试卷之上。他们为青春和梦想奋力一搏,也将为他们的人生开启下一段无限可能。
自小平同志恢复高考以来,大量的人才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成为中国改革的引领者,因此高考被普遍视为改变命运的捷径,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十二载就是为了闯这个独木桥。
不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如今很多省份的高考录取率已经提升至90%左右,因此也导致这些年很多人都认为高考不会改变命运。一种论调广为流传: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高考。
那么,高考究竟会不会改变命运和阶层呢?
政事堂看来,
现行的高
考制度并不会改变命运(阶层),但是,却给了所有人一次改变命运(阶层)的机会。
我们要明白,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命运,本质是通过提升自身生产力来改变自己的阶层。可是,当全社会的个体都在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在提升,最终导致每个体在社会中的阶层并没有改变,这也是目前很多人觉得高考不再能改变命运的原因。
这就像当年秦始皇建骊山需要发动全国之力,而现在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碧桂园下属一个施工队就能搞定,但是你却不能说施工队的包工头的阶层跟秦始皇一样吧?
而所谓的改变个人命运,通俗说就是当领导,本质就是通过管理的剪刀差获取其他劳动者的劳动力红利。而改变国家的命运,通俗说就是当列强,本质就是通过生产力的剪刀差赚取他国的劳动力红利。
近年来,中国政府花大力气普及义务教育,并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并非为个体提供改变阶层的手段,而是通过高等教育提升全域生产要素,改变中国在全球的阶层和地位。
因此,站在个人的角度,除了少数精英之外,大部分根本感觉不到高等教育带来的个人改变,依然站在自己阶层的位置上。但是站在国家角度,就会深刻感觉到这些年中国发生的变化。以前中国的精英出国还得擦盘子,如今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出国都扫货奢侈品,国内的阶层没变,但是在国外的阶层变了。
而这种改变站在国外的视角会更为明显,当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开始改变阶层的时候,势必会引发全球基层结构发生大规模的动荡。在国际分工之中,中国人将更多“被剥削”的位置让给其他人,并获取了更多“剥削”其他人的位置。
因此,往前数17年前,自中国进入WTO之后,以手工业为主的中东,以及初级工业为主的南欧的一系列动荡,甚至美国底层工人的收入下滑,其背后,都有着中国大规模的阶层变化引发的全球结构重整。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中国威胁论”。(再过17年之后,就是2035)
而对于我们的个体而言,就是物理学上的相对运动。你大学在中国高铁之上,就算坐着玩了四年的王者荣耀,你的速度也比隔壁轨道上印度的绿皮火车要快,毕业后收入也会比印度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高。
也就是说,中国大规模普及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会改变你在国内的阶层,改变的只是你在全球的阶层与分工。因此,我们仅以国内的视角来看,
现行的
高考
制度并不会改变个人命运和阶层
,这也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初衷。
虽然高考制度并不会改变命运(阶层),但是,高考和高等教育却给了所有人一次改变命运
(阶层)
的机会。
在考入高校后,我们便拥有了一个同学和老师的“朋友圈”,当大量的要素集时,个人所有的努力都会被加杠杆的放大,因此,每个个体也就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市场经济之下,越是好的学校和强势的专业,那么就会越垄断整个行业的上下游资源。很多强势专业的同学会发现,毕业后不仅上级领导是你的校友,甚至甲方有校友,乙方也有校友,连监管层都是你的校友......(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人民的名义》,一半的出场角色都是“汉东政法”毕业的)
(所以报考志愿时,选择强势专业优先于高校)
而这种资源的汇聚,不仅仅局限在某些垄断性的行业
,越朝阳的行业,资本与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汇聚度越高。
如果从信息最公开的互联网来看,我们可以以BATJ四巨头为例,分成两组,普通家庭出身的李彦宏和刘强东,以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马云和马化腾。
腾讯的五位创始人中,四个人是同学,阿里巴巴创业时的十八罗汉,一大半也是同学关系。所以马云这种超级学渣复读三年,拼了老命考大学,的确如他所言,是他改变命运的一环。
否则,写代码都不会的马云以及靠“抄代码来培养感觉”的马化腾,早年如果没有大量同学们的支持,又怎么可能迈出奠定宏图霸业的第一步呢?
反过来看,李彦宏和刘强东这两位平民出身的高考状元,小时候一个把果肉让给姐姐自己啃苹果皮,一个每天只能吃
红薯和玉米饿肚子,怎么募集创业的第一桶金?又有谁给其创业初期保驾护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