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考新闻
风骚和风骨并存的新闻传播考研资讯平台。从《择校攻略》到《消息训练营》、从《热点解析》到《业界前沿》,让你永别吃土少年的懵逼形象。
51好读  ›  专栏  ›  考新闻

反方丨抄袭能“救”中国综艺节目吗?

考新闻  · 公众号  ·  · 2017-07-31 09:30

正文

中国综艺节目从来不需要靠什么来救,抄袭也救不了任何东西。


 吴亦凡“你有freestyle吗?”的热度还未完全消去,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并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下文称“《SMTM》”)的版权,并“对于《中国有嘻哈》节目组没有正式购买版权就制作与《SMTM》相似的节目的行为感到遗憾”。

“S+级重点自制综艺”,是不是抄袭?

 

相信很多人都和笔者一样吃惊。《中国有嘻哈》不论是宣传海报,节目形式、舞台设计等等元素都与《SMTM》雷同,不明就里的观众往往会以为这是前者购买了后者的版权,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这么明目张胆的抄袭行为,太不合常理了吧?”

 

印象中《中国有嘻哈》在开播初期始终打着“中国版《SMTM》”的旗号进行宣传,但笔者发现,节目本身从未喊过此类口号,这大多是第三方网站及营销号的行为。

这确实是比较聪明的做法。那《中国有嘻哈》自己的宣传口号是什么呢?

“S+级重点自制综艺”、“最具差异化、最具创新力的一档超级网综”……

 

不好意思,请问你说的“自制”是这个?

(图片来自网友整理)

 

“最具差异化、最具创新力”指的是这个?

(图片来自网友整理)

 

其实在播出伊始,《中国有嘻哈》就陷入了被指责抄袭《SMTM》的漩涡,《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回复:

 

“如果《中国有嘻哈》的logo和海报做成别的样子,那我们对嘻哈文化的传递是准确的吗?黑色、金色、钻石、大金链子、工业风,这本来就是嘻哈文化,不管在哪个国家这都是该有的特征吧?除了这些我还能选择什么呢?”

除了《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还有一个身份是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暂且不提陈总对嘻哈文化有着如此粗浅的理解,更令人汗颜的是他对抄袭问题的解释这么避重就轻。Logo、海报雷同是为了准确传递嘻哈文化的精神,但节目整体编排包括环节设置、舞台布景等等几乎都照搬另一档节目,这些又为什么避而不谈?高层对“抄袭”的问题尚且持此态度,节目的“大肆借鉴”行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抄袭之风”为何如此猖獗?

 

不仅仅是《中国有嘻哈》,中国综艺节目“抄袭”国外综艺的传统由来已久,其中“韩综”是重灾区。东方卫视《四大名助》被指抄袭韩国KBS综艺节目《大国民脱口秀你好》,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被指抄袭SBS的《fantastic duo》、《向往的生活》被指人物设定及环境设定等都与《三时三餐》雷同,以及湖南卫视最新综艺节目《中餐厅》被指有多处情节与《尹食堂》相似……

 

在此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极限挑战》被指抄袭《无限挑战》,后者是韩国国民综艺。这一事件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在于,聚集了黄渤、张艺兴等人气演员、歌手的《极限挑战》,因为节目制作较为精良,口碑较好,吸引了一大批中国本土铁粉,为了捍卫自己喜爱节目,“极挑”粉与“无挑”粉就是否抄袭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吵。

 

笔者对节目之间有关“是否抄袭”的争执不予置评,仅讨论一下为什么这种行为如此广泛而猖獗。原因有三:

 

1.电视台为符合规定的无奈之举。中国自2012年开始大规模引进韩国综艺版权,《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是从2014年起,中国政府逐步对地方电视台购买韩国节目版权进行了限制,2016年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引进节目的数量、备案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如第三条提到:

 

“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间播出。”

 

这则通知给各电视台套上“枷锁”。为了符合规定,它们只能采取相应对策,走“不买版权,强行原创”的道路。这可以说是引发“抄袭”行为的重要原因。

 

2.韩方跨国维权难度大。有关版权、著作权侵权的案件本来就鉴别难度大、判决周期长,韩方想跨国维权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即便明知自己的节目被抄袭,大多数韩国节目制作方也只能是停留在“表达遗憾”层面,真正走法律程序的很少。《无限挑战》所属的韩国MBC电视台将节目正版授权给央视《了不起的挑战》,并表示要对抄袭行为采取法律手段。但即便是抱了央视爸爸的大腿,到现在也没个声响,个中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另外,知乎用户“個人意見”提出:“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业界通常称作‘电视节目模板’或者‘电视节目模式’依现行法律规定是没有版权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较难获得版权保护。”而“抄袭”行为大多是对“电视节目模式”的照搬,如何鉴别,怎么定性都莫衷一是。这更是给被抄袭方维权增加了一层难度。

 

3.“曲线爱国”博取舆论认可。“反萨德”刚刚过去不久,“限韩令”的举措正当行,一个负面的韩国形象似乎慢慢被建构起来。在此背景之下,抄袭韩国综艺似乎也成了爱国的表现,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抄袭”行为博取了部分观众,特别是小粉红的支持。

在部分人那里,看外国节目成了“崇洋媚外”,抄袭变成了“曲线爱国”。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了十多年前互联网上的一个段子,说的是看盗版日本成人影片就等于爱国:“一部正版日本AV在当地差不多卖到29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约230元左右,一个中国网友下载100部岛国爱情动作片就相当于打劫日本2.3万元。爱国,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伟大的思想总是共通的,倒车开回了十年前。

 

抄袭不可取,“双标”更不可取。有的节目再烂,那也是买了版权,某些节目再好,也始终有抄袭的阴影;同理,如果是因为节目口碑好就默许了抄袭的行为、因为对方是韩国就鼓励抄袭行为,我觉得这样有失公正。

 

抄袭能“救”中国综艺节目么?

 

抄袭能“救”中国综艺节目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中国综艺节目从来不需要靠什么来救,抄袭也救不了任何东西。

 

无论是在引进国外版权大潮之前还是之后,中国的电视节目市场上都不乏有很多好的综艺节目出现。中国的电视节目市场,特别是综艺节目市场始终是在不断发展的,换句话说,这个市场从未遭遇危机,也没有被拯救的必要。拿“中国电视节目原创能力弱,做不出好节目”以及“为了促进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当作抄袭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

 

如何做好综艺节目,是一个大议题,但靠“抄袭”,绝不可能。不可否认的是,“抄袭”或“模仿”是走向“创新”的必经阶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综艺节目也只是停留在这一阶段,满足于高收视率、高话题度和高额广告费,至于创新,最多也不过是对被抄袭节目的本土化改造。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网综中77%要依赖大明星,80%依赖国外形式,100%依赖广告。”这番话固然有合理之处,但也充分暴露了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方缺少创新的动力和决心。

 

有的抄袭节目取得了成功,但是这种成功终究是建立在抄袭的基础之上的。知乎一个答主举的例子最为贴切:这就好比是考试的时候你抄了同位的答案,不能因为你最后得了100分,同位得了98分,就表扬你抄得对,抄得好。同理,不能因为抄袭节目做得好,抄出了特色,抄出了水平,抄来了广大的观众群体,就认可你的抄袭行为。抄袭行为能够带来暂时的效益,但是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助长对版权保护的忽视心理,磨灭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在中国,凡是什么做不好,甩锅给政策和体制似乎是个万全的借口。但上文所提到的《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虽然对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版权做了限制,但这也不能成为抄袭、“伪原创”的借口。毕竟这则通知还提到“各广播电视机构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遵守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则,防止抄袭模仿、侵权盗版”以及“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对加强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负有主体责任,要把节目原创作为自主创新工作的核心”。 “伪原创”怎么能算原创?

 

做好中国综艺,需要政策合理引导,需要观众的认可和支持,更需要各大节目制作、播出机构戒骄戒躁,正本清源,尽快脱离“抄袭”和“借鉴”的初级阶段,将更多精力聚集到原创上来,这才是正道。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救”中国综艺。

在有关中国某综艺节目抄袭事件的韩网评论上,很多韩国网友表示,“中国有15亿人口却找不到一个好PD(节目制作人)?”这不禁让人脸红。往日我们把韩国称为“棒子国”、“泡菜国”,鄙视其种种行为;如今,我们也终于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

 

不过鲁迅先生倘若泉下有知,大概要笑出声,他所提倡的“拿来主义”,虽然有些被扭曲,但终究是被彻头彻尾地继承了。

 

2018备考 请添加主页君个人微信:kaopress16

备考研友在等着你加入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