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韩松落见好
观世界,世界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审计芸  ·  云集 ... ·  2 天前  
审计芸  ·  云集 ... ·  2 天前  
都市报道  ·  DeepSeek,突传大消息! ·  3 天前  
都市报道  ·  DeepSeek,突传大消息! ·  3 天前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筹备组征集公告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韩松落见好

是“讨好型人格”,还是“讨好型人格”焦虑

韩松落见好  · 公众号  ·  · 2018-03-26 10:07

正文

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墓志铭这样写:“我和这个世界有过情人般的争吵”,这句话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一个人要想跟这个世界产生情人般的关系,争吵是必要的手段,必经的途径。因为,争吵也是一种情绪表达,一种交流的方式,只有你好我好的关系,是不正常的,是假关系,真正深刻的、完整的关系,必然包括各种情绪,不光有圆满,也应该有不满,不光有不满,还要有对不满的表达。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里讲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也是从争吵开始的。她说,她直到去年才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讨好型人格”,起因就是,有个朋友问她,有没有跟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就是可以和这个人争吵,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TA,蒋方舟用这个标准来打量一下自己,发现自己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因为她不会和别人产生任何的冲突。


她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举了好几个例子,认为自己过于注意别人的反应,迎合别人的期待,在很多时候没有原则和底线,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时候,明明自己已经不愉快了,但不会表达出来。她甚至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以前的二十多年,是不是活得正确。

蒋方舟的一段话,让很多人产生共鸣,我所在的几个群,昨天都在讨论这段话。因为,她这样一个天之骄女,竟然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会这样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可见,这种“讨好型人格”,分布是多么广泛。

我也感同身受。比如,我很少推稿约,哪怕那些题目是我不感兴趣的,或者性价比很低的,最典型的,就是书评方面的邀约,一篇书评常常要耗费五天以上的时间,还未必能让作者满意。但我一直不懂得怎么拒绝别人,只好为难自己,无数次,我一边在电话里跟编辑或者作者本人欢快地说着“好的好的没问题没问题”,一边只想扇自己。这几年,我的进步就是,懂得推掉自己不想写的稿约了。对于编辑对我稿件的不合理改动,我也会明确地表示不满。这真是我的一大步。


工作中的逆来顺受,难得糊涂,都是小事,还有更多人,在面临很重要的事情时,还是会被“讨好型人格”附体。

我认识的人里,有个女孩,在工作中遇到了性骚扰,起初,对方只是小试探,发现她不懂拒绝,还生怕对方生气,稍微拒绝一下,就会讨好对方来缓和气氛,于是越来越过分,最后终于发展成严重的侵犯和无休止的骚扰。而她在向我们讲述整个过程的时候,还在替对方辩护:他那天喝了酒,他也挺烦的。但她又很抗拒这种关系,只好讨伐自己谴责自己,终于越来越低落,越来越不自信。关键节点上的“讨好型人格”发作,是对生命的严重损毁。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有各种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时代因素等等,都有人讨论过了,尤其家庭教育,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这个民族,有一个心理特征,是许多焦虑的来源: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由。在家庭里,这种特征就更加明显,许多父亲母亲教育孩子方式里,隐含着这样一种态度:你只有乖、听话,才能获得被善待的资格,你只有成功,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格。

存在是有条件的,被善待也是有条件的,生在这个世界上,似乎预先就欠下一笔按揭,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不可能没有点“讨好型人格”。

但我觉得,“讨好型人格”患者,通常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人际关系的实操和磨练比较欠缺,他们跟人打交道比较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知道别人都是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怎么相处的,因此缺乏样板,缺乏自信心,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选择比较容易的,就是为难自己。

所以,人格这东西,其实也需要锻炼,就算根深蒂固的“讨好型人格”,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那些习惯于取悦和迎合别人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人际关系实践,让自己粗壮起来、自信起来,要通过观察和学习,拥有更多的人际关系学习模板,拥有更多的肌肉记忆,才可以化解各种复杂的状况。

不过我也怀疑,有很多讨好型的人格,其实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焦虑。


在我的朋友圈和微博关注对象里,很多声称自己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其实充满了自信和攻击性,对人缺乏耐心和弹性,他们是马东在这一期《奇葩大会》里说的“讨厌型人格”,而绝非“讨好型人格”,但他们竟然也挤进这个队伍,做孱弱受伤状。

事实上,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还远远没有文明到,“讨好型人格”遍地,大家的善意都多得没地方放,甚至会伤害自己的地步。从日常生活里,从每天的新闻里,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恶意,是凶残的互相伤害。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讨伐“讨好型人格”,很有野菜都吃不饱却要预防“三高”的嫌疑。



那为什么“讨好型人格”会成为这么巨大的热点,获得这么热烈的讨论呢?

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大的环境,已经进入新冷战时期,否定绝对正确,主张敌意和对抗,小的环境,人们开始收缩自己的善意,质疑人和人之间有弹性的交流,冷漠、自私和割裂占了上风,稍微温和一点的人,就会被贴上各种标签。

于是,大家都对自己的善意产生了莫大的恐惧,把自己的温和、利他冲动都贴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签,人为降低“讨好型人格”的标准,有这种倾向的,要否定自己,没有这种倾向的,也要否定自己,以便跟上时代的潮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