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橄榄古典音乐
全国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公众号。听音乐,长知识。《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季刊全国发行。因为有橄榄,生活更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褒优贬劣价值先  ·  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景房,为何不自留全抛售? ·  13 小时前  
褒优贬劣价值先  ·  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景房,为何不自留全抛售? ·  13 小时前  
健康中国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2 天前  
魅力儀徵  ·  钙含量比牛奶还高!春天多吃这几种蔬菜 ·  3 天前  
融媒吴江  ·  正大量上市,两男子吃进急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橄榄古典音乐

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 | 致时代的开创者!

橄榄古典音乐  · 公众号  ·  · 2018-10-17 09:03

正文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一些作曲家会在时代风格中顺流而上,去成就一个时代的鼎盛与辉煌;而另一些作曲家却试图逆流而上,去追寻超越时代的声音。正是这些声音印刻着他们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新精神,引领着音乐从旧时代迈入新时代。


11月30日,青年钢琴家薛颖佳将通过他的演绎,带领我们跨越历史、超越时空,去追随西方音乐历史中那些只能被模仿而无法被超越,并成就了一个个全新时代的作曲家的脚步。



“想象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1918年德彪西在病痛与战火中轰然离世,而今年正逢纪念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他是“印象主义大师”,即便他本人曾对这个标签颇为不满甚至愤慨,但他无疑用作品彰显着不同于时代的独特音乐语汇与美学观念,毅然地将音乐推向无调性、走向现代。



“朦胧”这个词汇常被拿来形容德彪西的音乐,而他本人也曾说过:“想象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这或许在他创作末期写作的两卷二十四首前奏曲组成的套曲有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二十四首套曲的标题诗意缥缈却并不具象,如《欧石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怪癖的拉文将军》等等,这些作品伴随着在隐伏的和声、复杂且逐渐消散的调性、精巧的节奏变换,将听觉、视觉与想象交织在一起。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首前奏曲虽都有标题,但标题却在乐谱的最末尾才被注明,德彪西似乎是有意识的不去将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强加于演奏者与听众,仅让音乐去释放每一个人想象的世界。


▼ 欧石楠




“为耳朵作曲”与东方情结


“音乐家都太想‘写作’了,他们为五线谱纸作曲,而不是为耳朵作曲!”德彪西曾这样批判过他同时代的音乐家,因此德彪西的创作常常融入自然以及他所听到的声音,期待音乐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听众的耳朵。


钢琴曲集《版画集》便充分体现着“为耳朵作曲”的原则与德彪西的东方情节。《版画集》中的《塔》常常被认为最具有东方情调的作品,以五声音阶来构建作品,其中的旋律或是叠合的音响,都可以感受到来自189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时听到的印尼爪哇佳美兰音乐的对其的影响,而《塔》这一意象也直指着亚洲佛教中的建筑物,始终都贯穿着浓烈的东方色彩。


不仅包括东方元素,《版画集》也体现了德彪西对于欧洲民间舞蹈、音乐的吸收与转化。在《格拉纳达之夜》中,则十分明显的展现出德彪西对于西班牙民间舞蹈节奏的吸收,贯穿的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始终伴随着音乐的摇摆,展现出对于西班牙舞蹈中各种各样声音的丰富想象。第三首《雨中花园》则是德彪西对于法国民间声音的回忆,乐曲以两首古老的法国儿歌为素材,描绘着云、雨、阳光的变幻与孩子们的童真与烂漫。


▼ 德彪西《雨中花园》




他们都继承时代并超越时代


德彪西是时代的开创者,而在他之前,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衔接之处,也有两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贝多芬与舒伯特。贝多芬在钢琴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上的创作上是无可比拟的,不仅体现着他从明朗的古典风格到晚年“孤岛”般的超越浪漫主义风格的演进,更将这一体裁推向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度。


早期的《A大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No.2 Op.2)》展现着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融入古典交响曲思维的尝试,尤其是独特而丰富的末乐章,有着接近于莫扎特的精巧风格,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庞大的管弦乐般的音响。


▼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有人认为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上的造诣已无人超越,但舒伯特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A大调第二十号奏鸣曲(D959)》,或许可以与贝多芬相比肩。舒伯特视贝多芬为自己的偶像,因此诸多作品都体现了对贝多芬作品的呼应,如《C大调大二重奏》中对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效仿;《第四交响曲》对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的致敬等。而《A大调第二十号奏鸣曲》在调性与结构上也可以说是对贝多芬《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呼应,从作品中的情感与态度,更显著地联系着贝多芬同样写于晚年的三首钢琴奏鸣曲,超然且充满哲思,也有人认为这首奏鸣曲的末乐章正是献给贝多芬的。


▼ 舒伯特《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舒伯特与贝多芬重叠的生活年代也使得他们在音乐甚至生活上出现许多交集,贝多芬在垂危之年曾对好友说,“安塞尔,你了解我所想,而舒伯特则拥有我的灵魂”。但后人对贝多芬与舒伯特的认识也常常是有些片面,贝多芬常常是被简单划作“古典主义的典范”,而舒伯特则是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曲家,甚至在舒伯特死后的一个世纪,人们还是始终认为舒伯特仍在贝多芬的阴影之下。显然在时代交接之处,贝多芬在古典主义的高潮中独自走向了浪漫主义的思潮中去,而舒伯特在浪漫主义的起点仍旧融汇着对古典主义的理解,共同将音乐的发展推向了新的时代,甚至使后人也难以逾越。



薛颖佳与开创者们的对话



为这场音乐会命名为“致时代的开创者”的正是钢琴家薛颖佳。对于音乐会曲目的安排,他绝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而是饱含着自己对作品与作曲家的深思、理解,以及想要传达给听众作品中的意义。 “致时代的开创者” ,致敬的正是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这三位继往开来并具独创性、在同时代里脱颖而出的作曲家,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展开。


曲目的选择上薛颖佳也是颇具心意,在这场音乐会中,贝多芬与舒伯特同为A大调的两首钢琴奏鸣曲被放置在了音乐会的一头一尾,也正是期望体现着两位作曲家在作品中的相互呼应和独具个性的音乐语言。而为“纪念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他则分别选择了《版画集》与《前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6首作品,向听众传达德彪西的音乐理念。


在去年“纪念贝多芬逝世190周年”的一年中,贝多芬作品音乐会总是能听到薛颖佳的演绎,而今年则正值“德彪西逝世100周年”、“舒伯特逝世190周年”,他也始终在不断超越,去尽力演绎更多作曲家的作品。正如他谈到贝多芬时说:“在每一首作品中你都会听到一个全新的贝多芬”,也让我们期待,在不同的作曲家与作品之间,我们能听到一个全新的薛颖佳。



致时代的开创者 | 薛颖佳钢琴独奏音乐会

纪念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

薛颖佳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曲目涉猎最广泛的钢琴家之一。他是2004年巴黎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及2005年比利时YAMAHA国际钢琴比赛唯一大奖获得者。

他曾在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演出。他还受邀和巴黎室内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苏州交响乐团, 厦门爱乐乐团等合作演出,,合作过的中外指挥家包括Conrad Van Alphen、Christian Ehwald、Victor Hugo Toro、陈燮阳、胡咏言、张亮等。

他也是一位活跃的室内乐演奏家,合作的知名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雷诺·卡普松、康珠美、黄蒙拉、王之炅,大提琴家HenriDemarquette、李垂谊等。

薛颖佳目前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分校。从2005年至2009年,薛颖佳深造于被称为“钢琴家圣殿”的意大利伊莫拉国际钢琴学院,师从于法国钢琴家MichelDalberto,加拿大钢琴家Louis Lortie以及俄罗斯钢琴家Boris Petrushansky。



时间

2018.11.30 周五

19:45


地点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艺厅


票价

VIP380/280/180/80元



曲目


贝多芬:A大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 Op.2 No.2

L.V.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 in A Major Op.2 No.2


德彪西:版画集

C.Debussy Estampes


Pagodes

格拉纳达之夜

La soir é e dans Grenade

雨中花园

Jardins sous la pluie


德彪西:前奏曲第二册

C.Debussy Pr é ludes 2 è me Livre

欧石楠

Bruy è re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