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远近
从民艺出发,带你亲身体验、参与、创造属于中国的美学。 官网 www.far-near.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楚基物流成功转板上海专精特新专板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汉丰华空运,邀您莅临“2025国 ...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货主论坛】“2025年全国轮胎行业出口与航 ...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这一沿海大省2025年力争新增10条外贸航线 ... ·  5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新质生产力】中远海运特运:领跑“新”赛道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远近

制扇大师王健:从来没想过会坚持不下去,只是时候还没到

远近  · 公众号  ·  · 2017-06-30 19:18

正文

远近的设计师宝宝做 [姑苏寻艺] 的行程手册,把王健老师的书《如是清凉》拿给她看,她整天沉浸在亢奋和激动的状态里,视老师如男神。远近直播间曾请王健老师做过一次线上分享会,他一直说自己不会说话,全程不停笑哈哈,以至于一年后在远近社群跟大家聊起王健老师时,还有朋友说,老师很可爱。可爱,是我们对他的评价。(关注远近,回复“王健”获取老师的语音分享链接,跟王健老师学制扇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网络上很多采访稿儿,大概王健老师的履历啊、闪闪发光的事儿都概括的差半不多了。在此罗列梗概。


王健根基好,在苏州扇厂期间就师从苏州扇骨技艺泰斗徐义林大师,而后在桃花坞随老艺人朱水根钻研扇面制作。蛰居期间,他研读有关扇艺的各种古籍善本,在历史缝隙里寻找苏州折扇的传承脉络。


这三句话说的是王健老师的三十年吧。1981年起,学制扇骨11年,后学扇面9年,而后“蛰居”钻研,复原古籍中提到的哪怕一丝记录,蛰居近10年,夫人养家,至今,已是一扇难求



园林大师孟兆祯先生说“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这也正是王健老师用行动诉说着的观点。乌骨泥金扇是明扇最杰出的代表,失传已久,十多年,上千次实验,王健老师亲手复活了扇面泥金技艺。王健老师说“师古而不泥古”是他做扇子的原则。这与扇子的定位有关,自古制扇“从艺不从匠”,先研习、延续古法,后必要创新。而古籍人写书都惜墨如金,不光说与扇子相关的记载少,即使有记载也只寥寥数句。然王健老师还是当“玩”一样,复原了,仅存于《南齐书》,始于汉的“腰扇”;揣测是折扇鼻祖始于汉的合欢扇,记载中专为太太小姐设计的“坤扇”等。



这两年,他笑称自己是“媒体人”了,经常站在台前,接受不同的采访、拍摄,眼看着不同的视频里的他,胖了,但也不再有了从前“拘谨”的样子,他说“我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算是为扇而生吧”的时候的真诚,每年只做10把扇的艺术家精神,布衣粗食的淡薄,每一样都很打动,每一次见着王健老师,都不知觉德汲取了满满的能量。



去年苏州,刚送走朋友上火车,又闲逛到王健老师门店附近,巧遇了王老师夫妇去午饭,他拎着两瓶啤酒,邀我一起,到了附近的“面店”,显然是熟客,说周日会给自己放假,中午喝瓶酒,还一直跟老板道歉,朋友们知道喜欢喝酒,常有人送酒,家里酒太多了喝不完,这才自己带酒,真是太多了,喝不完。聊[远近]的事业,他说,加油干吧,我支持你们。他说“我不信,有这手艺,能把自己饿死,所以很多人转行,自己也从来没想过会坚持不下去,只是时候还没到而已。”


若不能扫码,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文字、编辑:张冰;图片来自网络及王健老师书籍实拍



远近是个旅行社,是带人去乡村旅游。带领大家接近和体验传统、理解文化、及其美学,才是我们的追求。在这里,你收获得比旅行更多,也有更多身体力行与创想落地。一起来一场有意义的行走!

近期出发

姑苏文化根群溯源与田野共创,7月9日出发(点击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