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测序仪“贴牌”简史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0-18 19:53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1158-1期文章
来源:基因江湖





在国内,大家不说“贴牌”,而是心照不宣的讲“联合开发”。


01


十年前,2014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彼时还称CFDA)在官网发布消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 BGISEQ-1000 基因测序仪、 BGISEQ-100 基因测序仪...。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首次批准 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


由此,测序产品注册审批之路正式开启。


BGISEQ-1000 ,华大历史上一款颇为神秘的机型,公开渠道很难寻觅到相关产品信息。但基于“联合探针锚定测序法”的方法学,可推测其是华大在2013年收购美国测序仪品牌Complete Genomic(简称CG)后推出的首款测序机型;


相较之下, BGISEQ-100 则是当时华大在NIPT市场开拓的主流型号,其并非源于CG体系,而是基于“半导体测序法”, 贴牌 自Life Technologies(彼时刚被Thermo Fisher收购)的Ion Torrent平台。


华大BGISEQ-100测序仪


同年11月,达安基因 DA8600 测序仪获批, 贴牌 自Ion Torrent平台;


次年2月,博奥生物 BioelectronSeq 4000 测序仪获批, 贴牌 自Ion Torrent平台;


次年3月,贝瑞基因 NextSeq CN500 测序仪获批, 贴牌自 Illumina NextSeq 500平台。


(详见: 科学家、拓荒者与野心家:从2007到2022,十五年NIPT基因江湖风云录



02


广泛“ 进口 贴牌”和“集中获批”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


彼时,测序正处于概念风口,NIPT如火如荼,但市场充斥各路牛鬼蛇神,检测质量良莠不齐,引发不少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食药总部颁发一纸 “测序禁令” ,特别点名NIPT,措辞激烈:



“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并应按照...规定 申请产品注册; 未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 不得 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已经使用的, 必须立即停止。 仍继续开展的,要依法依规予以 查处...”


(详见: 临检史上,两次著名“禁令”:监管会毁灭行业吗?


但临床需求仍在,严格执行禁令,临床则无产品可用,对新兴技术产业也是重大冲击。


禁不是目的,规范才是目的。


药监与卫健委两条腿走路,前者给出了关于 测序产品分类界定 的明确要求,旨在引导产业按IVD产品提交注册审批; 后者制定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医检所的 试点 要求和具体名单,通过行政约束,渡过“无获批产品的空窗期”。


行业发展趋势此时已经很明确了,即 从做“临检服务”到做“IVD产品”。


但服务起家的中游企业,并没有独自开发测序仪的能力;与此同时,国产 测序仪厂家数量少、且毫无竞争力;与进口品牌合作成为唯一解。


进口品牌也有快速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受制于中国对进口器械严格的审评要求(尤其是进口器械需要先在原产国拿到注册证), 将某一产品授权中国合作伙伴走国内注册审批流程,成为更可行、且高效的路径。


供需双方,一拍即合。



03


其实早在2014年“测序禁令”之前,头部企业已经预判“检测服务向IVD产品转化”的趋势(或说正是他们在创造趋势),并提前布局。


2011年,贝瑞基因(时称贝瑞和康)与Illumina就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新闻稿中共同宣称:


“贝瑞和康与Illumina将共同努力, 以获得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新型产前检测技术的核准。”



贝瑞原董事长周代星曾任职Illumina的履历,为双方的顺利合作打下了基础。


此时,离贝瑞成立,还不到两年。


贝瑞,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启入院和医院本地化的测序企业。 这一模式,开启了贝瑞NIPT的黄金十年。


NextSeq CN500,也是illumina贴牌中国第一证。


之后,Illumina又陆续授权 安诺优达 (NextSeq 550AR)、 金圻睿 (KM MiniSeqDx-CN)两款机型,并获得注册证。


其自己的MiSeqDx、NextSeq 550Dx,也分别在2018年、2020年获批上市。



04


同在2011年,华大与Illumina,在短暂蜜月期后,互生嫌隙。


2010年初,华大利用6亿元国开行贷款,从Illumina一次性购买了128台测序仪,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工厂,这也是Illumina史上最大一笔订单。


但,“从2011年开始,说好的试剂折扣不仅没有,而且还要涨价40%。要折扣的话,必须要提供所有客户的详细信息 ... 当需要申报临床资质时,也被告知没有授权不能开展临床应用。 ”华大研究院徐讯在9月9日Cyclone SEQ发布会上如是说。



这是华大收购CG、布局上游的重要缘由。


2013年3月,华大正式宣布完成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测序企业Complete Genomics的全资收购。尔后,华大组建自己的测序仪研发团队,开始内化、并发展CG技术,由此孕育出华大智造。


技术内化需要时间。


以一幅图就可以直观看出初代CG机型与华大后续机型的巨大差异和产品迭代时面临的巨大挑战:


(详见📎 发布“DCS Lab”计划,华大智造的“野心”可不只是取代Illumina


但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正在野蛮开道。


过渡阶段,贴牌Ion Torrent平台,成为华大另一折中选择。


这一状况,终于在华大2015年推出BGISEQ-500、并于2016年获批上市后,得到改观。


最难的是从0到1。技术突破如此、产品突破如此、注册也是如此。


从0到1的突破打开之后,华大开启了产品裂变之路,以每年一到两款的设备的更新频率迅速迭代,并同步开启注册报批。2017年-2018年两年间,华大BGISEQ-50、MGISEQ-2000、MGISEQ-200相继获批,速度惊人。


2018年,华大发布公告,完成BGISEQ-1000、BGISEQ-100两款测序仪及其相应NIPT试剂的 注销手续 ,注销原因是原测序平台成功升级。


由此,尚不成熟的BGISEQ-1000机型、贴牌自Ion Torrent的BGISEQ-100,完成其历史使命。


师夷长技,华大也开始将测序仪授权贴牌给其他企业,结成同盟。


目前,已有吉因加、泛生子、优迅、嘉检、微远、贝康、艾德、迪飞、金匙等9家企业基于华大平台完成注册申报,成为华大测序仪的重要出货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