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瞬
文化评论人、偶尔写诗; 持偏执推荐小说; 抱偏好谈论电影; 怀偏见看待时事; 不随大流,冷眼旁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唐瞬

【猎场37-40】那幕“瓷婚”高潮戏为何如此涤荡人心?

唐瞬  · 简书  ·  · 2017-11-29 09:26

正文

从二十九集开始,到四十集落幕,这一个单元戏导演安排了十二集,比上一个单元戏多出四集。最后的高潮是郑秋冬和罗伊人联手策划的一场瓷婚周年庆。这一幕戏,令人看得如痴如醉,又是感慨,又是唏嘘,禁不住发问:这里面导演究竟运用多少高妙的手法和技巧?

这一期先必须说明一下。

我原本没有计划这一期是四集连谈的。上一次四集连谈差点把人写残了,之后就再也不想碰了。但看完第四十集,再回头去谈三十七集、三十八集,真的是一丁点儿欲望也没有了。

原本我计划在看完三十七、三十八集之后,重点回答两个问题:

1.郑秋冬和袁昆的“梁子”是从何开始结下来的?

2.袁昆这个老狐狸在猎取陈修风一战当中究竟运用了哪些“厚黑学”?

现在只能长话短说了。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应该是从地中海银行郑秋冬执意要做“圣人”开始,破坏了袁昆一手策划的“商业间谍计划”,让他恼羞成怒,但又无计可施,毕竟这一事对他并没有酿成多大的损失。

真正让袁昆羡慕忌妒恨的是郑秋冬成功“猎取”曲闽京。

他原本是想下个圈套,让这个急于求成的“猎场菜鸟”碰碰曲闽京这颗钉子,但没想到阴差阳错,曲闽京居然成了郑秋冬的猎物。

这一战最终弄得他被特慧国际总部的高层取笑,以致于他在接下来的陈修风一战中,几乎只准成,不准败。他是没有任何退路可以选择了。

如果在陈修风一战中,袁昆失败了,他有可能在特慧的职业生涯走到终点了。

为此,袁昆想借陈修风一战一箭双雕,既能重新获得总部高层的赏识和认可,又能重挫职场竞争对手的锐气。这样,他在被陈拒绝后,才甘愿铤而走险,踏上不归路。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郑秋冬把他逼上了绝路。

关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留到文末揭晓。


在解读第四十集那一幕伟大的高潮戏之前,我想花点时间回顾一下第二十八集——郑秋冬猎取曲闽京最关键的时刻。

这一集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种满足感根本无法形容。如果要勉强用“通感”来形容一下的话,就像是大学时代在盛夏季节踢完一场足球赛,然后站在宿舍旁的小卖部冰柜前,一口气喝光一瓶五毛钱的瓶装可乐带来的那种感觉。

唉,不踢球的家伙是没办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就如同没有看过《猎场》的家伙,你又怎么能向他解释这其中的美妙呢?

美国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曾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著作,将一部五幕剧的第三、第四、第五部分分别定义为“危机”、“高潮”、“结局”。

我们可以此基础上,简单来解构一下第二十八集的剧情安排和设置:

1.危机的设计

郑秋冬在曲闽京亮出他“覃飞”的老底,像被针刺的气球,整个人都焉了。这个时候站在他身边的兄弟林拜和旧爱罗伊人,都心疼他、紧张他、建议他放弃。

但郑秋冬的表现,正如麦基所言“在危机时刻,主人公的意志力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那般,他神奇地战胜了心魔,执意要坚持下去,因为“备忘录上还有一项综合陈述等着他去完成”。

2.高潮的设计

战胜危机后的郑秋冬,才赢得了去说服曲闽京的“综合陈述”。这一幕高潮戏,几乎是从二十集到二十七集中间,郑秋冬所有努力的一次全面展示。

这一幕重头戏特别长,多达四五个小层次,郑秋冬在表述过程至少切换了四五种语气、语调。整个过程,它既表现了郑秋冬作为高级猎头的专业水准,又展示了他十分了得的口才,以及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

高潮中的高潮戏,是埋在暗线的大人物涂方至隆重登场。而高潮戏中的内容,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镜头反复以闪回的方式,切回到涂方至和曲闽京大学时代的青春岁月、美好时光。

3.结局的设计

三方皆大欢喜。曲闽京一家开开心心回家,一路上,老曲兴致高涨,还哼起了一曲粤语歌曲;涂方至也是欢天喜地,一路上对郑秋冬和林拜感恩载德的;最后,主角郑秋冬在机场用手机向远在云南的罗伊人报喜,也是满脸贼喜。

之所以将剧情拉回到第二十八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单元戏的高潮部与上一个单元戏的高潮部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是因为两者都带来“最令人满足的体验”。正如麦基在《故事》中所言:

所有时间艺术的第一大训戒就是:你必须把最好的留到最后。一曲芭蕾舞的最后一节、一部交响乐的结尾、十四行诗的最后对句,故事的最后一幕及其故事高潮——这些会当临绝顶的瞬间必须是最令人满足、最意味深长的体验。

如果说,“危机”、“高潮”、“结束”三个核心要素,是站在创作者(包括编剧、导演及演员)的角度来谈“故事”的建构,下面我想着重从观众体验的角度来解读第四十集最后一幕及其高潮。

主要包括: 其一、期待之中;其二、意料之外;其三、重磅惊喜;其四、余韵无穷。


1.期待之中

如果说这十二集单元戏,主线是“郑秋冬阻截袁昆猎取陈修风”;那么,辅线就是“调查员米娜色诱金融奇才陈修风”。

从第二十九集开始,主线的绝对主角郑秋冬的戏份被辅线抑制。辅线因为“色诱”等关键戏,反而有担纲主线的错觉。在辅线高扬的情势下,故事主线主角郑秋冬表现得像个侦探——潜伏起来暗中作业的侦探。

直到第三十八、三十九集中,情势终于逆转,在“郑秋冬PK米娜”、“郑秋冬PK袁昆”这两场重头戏,身处危机中的主人公再次爆发,开始扭转局面,转败为胜。按正常的剧情发展,这完全是观众预期之中应该发生的“必备动作”。

相比说服曲闽京一战,郑秋冬“舌战”老狐狸袁昆,两人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之阵势,鱼死网破之激烈,其戏剧冲突效果十倍震撼于前者。

但这一切都在观众期待之中。尽管这场对手戏诠释得相当精彩,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