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由于低迷的二级市场,加上创新力在全球舞台上不断得到认可,一些中国Biotech找到了一种利用其创新疗法融资的新方法。
他们正通过与美国创投机构合作,围绕有具有开发前景的疗法创建新的美国公司,确保如果这些疗法成功,他们将获得回报。
艾意凯咨询公司(L.E.K)的一项数据显示,
这条被称为“NewCo”的融资路线,到2024年为止已经催生了5家新美国公司,而今年之前仅有2家。
“这条路线是现在中国制药公司与创投机构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艾意凯咨询大中华区管理合伙人兼全球部门联席主管Helen Chen说道,“在几项交易宣布之后,即使是以前没有考虑过这一方式的人,现在也可能会主动跟那些整合交易的人接触。”
事实上,这种新的模式,源自中国Biotech的融资寒冬。一度低迷的二级市场,已经削弱了投资者的兴趣,IPO窗口也基本关闭。当中国Biotech在各种疗法上不断取得突破时,它们却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流动性。
而NewCo的出现,恰恰为这些公司提供了另一种融资和出海的路径,而不再仅仅是直接将资产授权给海外制药公司,使得参与药物开发和获得丰厚回报受限。
恒瑞医药
的经历便是例证。今年年初,GSK宣布收购
Aiolos Bio
。根据协议条款,GSK将支付高达10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高达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而Aiolos唯一的一条核心管线AIO-001,便来自恒瑞医药。前者在2023年预付了2150万美元(以及超10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就获得了该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经此一役后,围绕3款GLP-1类创新药,恒瑞医药选择了通过NewCo的方式,创建了一家名为
Kailera
Therapeutics的新公司,并保留了近20%的股份。恒瑞医药瑞获得了1.1亿美元的预付费用,用于向Kailera授权这些化合物。目前,Kailera已从Atlas Venture贝恩资本、RTW Investments等公司获得4亿美元的A轮融资。
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NewCo模式开启了一种共享中国科学成果的创新方式,同时允许中国公司利用海外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来加速临床研究和参与交易谈判。
RTW首席投资官Roderick Wong表示:“如果制药公司正在寻找令人信服的资产来引入其产品管线,那么你(创投机构)显然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只是通过建立新公司的方式。”他补充说,恒瑞医药的交易对“多家参与者”来说都具有竞争力。
Roderick Wong坦言:“对于目前100家制药公司中的99家来说,建立全球制药企业并在中国上市,并不是一件实际的事。”
尽管NewCo分拆交易往往比传统授权交易具有更复杂的结构,但其并非新鲜事物。对一些观察家而言,中国的NewCo交易标志着其生物技术产业的成熟,拥有竞争性资产的公司往往能够进行讨价还价。
目前,有不少大型生命科学投资者都参与了此类交易,包括OrbiMed Advisors、Third Rock Ventures LLC、Qiming Venture Partners和Foresite Capital。投资者兴趣日益浓厚的迹象是,两家新成立的公司Vignette Bio和TRC2004分别从中国制药公司获得药品许可,随后就被Candid Therapeutics Inc. 迅速收购,该公司还宣布获得了超过3.7亿美元的A轮融资。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制药公司积极参与全球临床开发的意愿,以及对其资产海外潜力的信心。”汇丰控股中国医疗保健研究主管Linda Shu向彭博社说道。
曾推动多项全球合作的生技投资者Wei Peng则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制药公司和创投公司会竞标相同的资产,加速交易进程。也有新公司收购被跨国制药公司忽略的早期候选药物的例子,希望在资产进一步发展后出售。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Wei Peng说。
不过,也有行业观察人士提醒,并非所有交易都能像GSK收购Aiolos的交易那样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中国制药公司的实际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它们在全球临床试验中产生的临床数据的质量。
而关于NewCo模式能持续多久,艾意凯咨询Helen Chen表示:“
这将取决于我们是否会在一两年内看到良好的退出,以及中国资产的持续表现如何。
”
参考资料:
1.US Venture Capital Opens Path to Funding for China Biotech Firm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10-08/us-venture-capital-opens-path-to-funding-for-china-biotech-f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