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态度更加谨慎;新兴市场价值投资者则更为乐观
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是主要悬而未决的问题
经济初现稳定迹象,但持续复苏需更多财政刺激及国内改革
在过去两周里,我们在纽约举行的汇丰银行亚洲会议上以及随后的市场推广路演中,会见了30位美国机构投资者。
以下是路演反馈:
关于机构投资者立场:
美国大选后,鉴于有关60%关税的讨论以及明年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加剧的风险,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普遍变得更加谨慎。
许多投资者对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后缺乏关于消费刺激的具体措施感到失望。在全球基金中,对中国最为悲观的是全球基金,其次是国际基金,而新兴市场基金,特别是价值投资者,则更为乐观。在30家美国机构投资者中,只有5家对中国市场持超配态度。对于那些勉强保持对中国中性态度的投资者来说,考虑到美国选举结果以及进一步刺激措施的不确定性,他们现在越来越有可能削减持仓。这种心态也反映在近期中国股市的资金流出上,扭转了9月24日政策转向后的资金流入趋势。
关于市场动态: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支付更高股息和进行更多股票回购正在提高互联网、消费电子、医疗设备、家用电器以及食品饮料等众多行业的股东回报。例如,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在A股和香港市场已实施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的股票回购,比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的总股本高出20%-25%(数据来源:Wind),这开创了新局面。中国人民银行(PBoC)为促进股票回购的再贷款计划无疑将进一步助力。考虑到为券商/基金/保险公司提供的掉期便利以及可能于明年设立的股市稳定基金,我们认为所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为A股市场估值提供支撑。例如,截至2024年11月20日,已有超过150家A股公司获得特别银行贷款用于股票回购。这些来自16家银行的贷款总额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占初期配额的10%以上(数据来源:Wind)。
最后,美国机构投资者对三个结构性主题感兴趣:1)中国通过行业龙头走向世界;2)创新型消费品牌;3)国内需求驱动的收益型投资。
关于财政刺激:
美国机构投资者似乎普遍预期,明年将通过以下方式增加约GDP 2-3%的新增财政刺激:1)提高官方财政赤字(从今年的3%提高至2025年的4%);2)提高超长国债的配额(从1万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万亿元人民币,用于银行资本重组和股市稳定基金);3)提高用于债务置换和房地产刺激的专项地方政府债券配额(超出历史范围3.5-3.9万亿元人民币)。多数投资者认为,由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已连续两年为负,GDP平减指数也已连续六个季度为负,中国必须通过多年的逆周期财政刺激来重振经济。此外,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恢复私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非税收入增长激增(10月同比增长40%)也令人担忧,因为这些罚款和费用征收往往具有随意性。
关于“特朗普2.0”:
大多数人认为,美国总统当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其第二个任期内采取不同策略,即迅速加征关税,而不再与中国进行漫长谈判。同时,实际关税水平(相较于讨论的60%)可能受到美国通胀上升风险的限制。多数投资者认为40%的关税更有可能。虽然这将伤害美国,但对依赖外部市场的中国来说将更为痛苦。不过,多数人也认为,中国公司,尤其是行业龙头,现在比特朗普政府时期准备更充分,因为它们在过去五年中已经实现了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的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许多投资者认为,关税宣布得越早越好,因为这将消除商业规划中的一个主要不确定性。
新兴市场价值投资者对中国最为乐观:
部分原因是中国是指数中最大的权重,交易价格较整体新兴市场有约20%的折扣,而印度股市则明显比中国股市更昂贵,且流动性较低的股票较少。与此同时,美元的强势以及美国股市的强劲表现对潜在资本流入新兴市场构成了真实风险,尤其是如果尽快而非稍后加征60%的关税,中国货币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美国通胀担忧的重新抬头导致市场预期明年降息次数减少,这也可能减少中国央行放松政策的空间。最后,投资者还认为,中国需要结构性改革以及财政刺激来维持市场上涨,如更大的减税、更多的放松管制、政府缩编、收入分配和更强的社会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