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由群体性前沿技术提供引领与支撑的技术赋能。
现在很多的数字新技术会跟大多数行业有关联,搞投资的人把它们称作“ABCD+IOT+X”,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加上所有的行业。在数字经济中的群体性技术创新,不光是带来数字产业化,更重要的是产业的数字化,即怎么用新技术去盘活存量资产、存量产业,一定要用这些新技术来进行赋能。
其次是以跨界融合发展与无边界合作为特征的开放赋能。
未来,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现代金融等进一步深度融合,跨界合作是新常态。从“内求”的园区经济、地理经济到“外求”的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这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已经变了,整个产业体系都会被重新定义。
第三是关注长链条、闭环发展的场景赋能。
现在中国已经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因为新经济已经把供给和消费统一起来。如果做新能源汽车的只讲生产、产品,不关心智慧出行,就做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场景化,只有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出行紧密结合,才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生产与消费;再如现在的生物医药不能仅限于药品研发了,而要思考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怎么能够结合在一起。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将供给和消费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长链条;而从新经济生态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的“场景”赋能,要形成创新闭环、产业闭环和商业闭环,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是以产业组织生态化为核心的平台赋能。
未来企业的形态要么是平台化的,要么被平台化;要么融入一个生态圈,要么自己构建生态圈。这就决定了未来的企业将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企业,而是其在一个平台、一个生态中的身份地位、功能作用等。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未来的产业组织方式是“销供产”式的反向供应链,是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
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业集聚,即各行业企业群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企业之间实际上没有强关联、没有形成集群。第二个阶段是形成产业集群,主要是同行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此外还有集群内部进一步的模块化分解、合作,有契约关系,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现在到了第三个阶段,即产业生态的构建,这是一种新的产业集群形态,在地理空间上企业是分布式的,但在网络空间上是集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供应商、投资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都是通过生态网络建立联系的,这种新的集群形态就是所谓的产业创新共同体。
未来,每个产业都会通过产业创新共同体构建平台总部和产业大脑,平台总部是大产业总部、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产业大脑是有控制力的指挥部,有调度权、指挥权、资源配置权、定价权。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园区、构建产业创新中心,这样才能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