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专注于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提供小说、美食、旅行、科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比的是心态 ·  23 小时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0 月 28 日,宜散会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人最好的状态,是销声匿迹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我不愿意加入任何高矮胖瘦的游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她仅存的梦想,就是不要变成母亲一样的人 | 高分小说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1-08 21:03

正文

图:《海街日记》

童年的伤痛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的阴影是不是终生都难以摆脱?

我们最终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大人吗?

……

在三十岁的某一天,赴美多年的林孟冬突然接到两个女人的「死讯」,一个是她十六岁的继女,一个是她远在家乡五十岁的母亲。

《梦冬》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从海外回乡为母亲「送终」的故事,也讲述了三个三十岁的女性站在人生转折点上的领悟与抉择。

三重视角依次展开,不同时代的三个女人完成了揪心的蜕变。原生家庭带来的成长阴影,让许多人感同身受。

一如故事里所说:

当我们终于开始学会以母亲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时,我们才和童年达成了艰难的和解。

梦冬

易难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她是个贪恋温暖的人。贪恋滚烫的阳光,贪恋大汗淋漓的奔跑,贪恋活泼跳动的火焰。于是,她离家越来越远,远到再也想不起家乡冬天的温度。只有在梦里,那些寒冷蚀骨的时刻,狞笑着瞬间包围了她,周身瞬间成冰。她挣扎着想逃脱,却意识到那正是自己原本的样子。

回家的路太长太远,即使在梦里,她也从来不曾走完。

//

凭什么?

凭什么谁都可以这样随便地选择去死,凭什么我不可以?

这个想法再次从脑海里蹦出来的时候,四月自己都吓了一跳。

在一天之内,她突如其来地面临着两个女人的「死讯」,一个是她十六岁的继女,一个是她五十岁的母亲。

旧金山飘着冷雨的圣诞节下午,四月独自坐在社区大学的办公室里批改着中文课的学生作业。看到索菲熟悉的字体时,她不由得叹了口气。

「我出生在纽约。我爸爸来自旧金山,他原来来自中国。他遇到我妈妈在纽约,她来自新泽西,他们离婚了当我十岁的时候。我和奶奶住了几年,我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因为奶奶有了一个新爷爷,又。我不太了解故乡。可能因为我没有。」

读到这段磕磕绊绊夹杂着七拼八凑谷歌翻译的语句时,四月突然想起了她第一次去迪伦家里的那个清晨。那是她第一次以迪伦女朋友的身份见他的家人,然后一起向他们公布两人订婚的喜讯。

那几乎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阖家团圆」,虽然她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生活在据说是全世界最讲究「阖家团圆」的中国。

那个清晨,她从迪伦小时候睡过的阁楼小床上醒来,床边已经摆好了冒着热气的咖啡。她光着脚走出房间,看到楼下客厅里圣诞树下最大的那个粉红色盒子上贴着她的英文名字 April。迪伦和他继父约翰在厨房一边忙活着什么一边聊天,他的母亲玛丽正穿着红配绿的中式家居服站在圣诞树旁边,微胖的身子努力踮起脚,把最后一个铃铛稳稳挂在树尖尖上。

回头看到她,老太太爽朗地笑着走过来,给了她一个结结实实的大拥抱,「四月呀,以后每年的圣诞你都要回家里来过!」

老人身上散发出陈旧却温暖的香味把四月包围,她抬起头,看到圣诞树尖上铃铛发出悦耳的声响。从来到迪伦家的第一天起,她有了故乡。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后来她成了迪伦的妻子,也成了迪伦和前妻的女儿索菲的中文课老师。索菲明明可以转到更好的公立大学,但她或许是到了青春期,有些自闭,不太和同学朋友交流,也不想换新环境。迪伦是个放任自由的父亲,只要索菲没有滥交男友或喝酒嗑药,对他来说就是万事太平。反倒是在旧金山社区大学教书的四月经常监督她,但即使这样,断断续续学了好几年中文的索菲仍然在初级班打转,别的同学早就跳到高级班开始写书法背绝句了,她写作文仍然是滥竽充数的谷歌翻译加上偷着问问班里别的华裔学生。四月特意托朋友从中国带来很多书送给她,她全都扔在房间里,连封皮的塑料都没有拆开过。

迪伦的中文还是不错的,给她起过一个挺有雅趣的中文名字,叫章秋语,但她到现在都还不会写。

读到这个十六岁孩子的所谓作文《故乡》,四月就想到了自己,莫名地多了几分理解。她合上厚厚一摞学生作业,拿出手机拨通了索菲的电话。今天又是圣诞节了,迪伦一早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回家时捎上索菲,然后一起去母亲家里吃圣诞晚餐。

这是她和迪伦冷战两个月以来唯一的一次交流。

电话没人接。四月轻车熟路地打开了脸书主页。对于这些沉迷社交网络的孩子来说,素未谋面的网友留下的评论远比和家人一起吃顿圣诞晚餐更重要。

打开脸书主页,赫然弹出一条群组直播提醒,四月吓了一跳。

Ending yourself?

这个瞬间成为学校热门话题榜首的群组直播里,索菲的脸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她举着手机,跨坐在学生宿舍的露台外缘,发白的脚趾在寒冷的冬雨里跷着,头发沾湿了,飞扬跋扈地在脸上一甩一甩。群组里有一百多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在索菲苍白的脸庞下面,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跳楼多有趣,自杀多个性,偶尔出现一条「真的不用打 911 吗?不要自杀啊!」立刻被刷新上来的评论淹没了。

屏幕上的索菲有些犹豫地盯着镜头,口中喃喃地念着大家留下的评论,颠三倒四地自说自话。

「为什么……为什么要自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你们为什么要活着?你们给我一个活着的理由,我给你们一个自杀的理由。什么?……」

四月有些惊讶,却又感觉似乎在意料之中,愣愣地看了屏幕一会儿。

如果后来她告诉迪伦当时她的想法,迪伦一定会骂她有病。虽然她并不知道索菲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麻烦,严重到想要去死,但那一刻她竟然切实地嫉妒起索菲来,一个身体里充满了爱和恨,情感和冲劲,不惜拿自己年轻却渺小的生命跟这个世界做对抗的十六岁女孩,活成了她永远也做不到的样子。


凭什么?

凭什么谁都可以这样随便地选择去死,凭什么我不可以?

四月和迪伦结婚三年了,两个人相敬如宾。只身来美国的四月,和迪伦的家人相处得很好,有时甚至她自己都在想,究竟是嫁给了迪伦,还是嫁给了一个她从小心向往之的家庭。也正因此,她并不介意和迪伦的感情有多淡。迪伦很了解她,因为他也不介意。他很清楚,只要四月还贪恋这个家庭的温暖,他再怎样远走高飞,四月都会牢牢地守在家里等他回来。

迪伦有女儿索菲,四月又不太喜欢小孩,知道迪伦并不想再负担第二个孩子的养育,于是也不觉得没有小孩有什么坏处。但两个月前她去体检了,医生告诉她她的体质很难受孕,基本上这辈子不太有机会生育了。

人好像总是很犯贱,本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戳到你眼皮底下都不稀罕看一眼。但若是自己本来不想要的东西发现根本就没可能给你,却反倒莫名其妙地缺憾起来。

四月和迪伦大吵了一架。迪伦觉得四月的脾气发得完全没来由,当初明明是她自己决定不要小孩的,又没有人强迫她,不就是不能生育吗,本来也没有打算生啊。而四月也不知道自己的气愤究竟来自哪里,她和迪伦的婚姻的确不痛不痒味同嚼蜡,但并不是因为没有小孩。两个人都清楚,当初的结合不过是由于迪伦想给孩子找一个中国的妈妈,而四月想给自己找一个美国的家。

「你别把你们中国人的那一套拿来说我!」迪伦说,「什么有了小孩就能挽救一段婚姻之类的鬼话,那都是你们的迂腐!」

四月无言以对。很多年前她的父亲曾经和她母亲说过同样的话,那时的她,唯一的梦想就是不要变成母亲一样的人,更不要嫁给父亲那样的人。

迪伦怒气冲冲地夺门而出。

那天恰巧是四月的三十岁生日。她给自己做了一个蛋糕,上面精心地裱了一圈自己最爱吃的淡奶油。迪伦走后,她把蛋糕从冰箱里拿出来,端端正正地摆在桌上,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

这样的场景,如果向年少时的她讲起,她打死都不会相信,三十岁时自己过着这样的生活。那些晦暗破碎又绝望的时刻,如果有个人能够告诉她,三十岁的时候,一切都会好的,是不是就不会那样难熬?

但年少时的她也更加不会相信,三十岁的这一天,她平静地坐在温暖的家中,陪伴她的却是更加漫无边际的绝望。

她第一次想到死。

但她当然不会去死。她生性怯懦,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让她自己觉得有些奇怪的是,在想到死的那一瞬间,她竟然有些想家。

(未完。)

//

 - 易难作品 - 

梦冬

易难

 豆瓣评分 9.0 

 限时免费 

在三十岁的某一天,她突如其来地面临着两个女人的「死讯」,一个是她十六岁的继女,一个是她远在家乡五十岁的母亲。


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回乡给自己母亲「送终」的故事。

三个三十岁的女人,在这一年分别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当我们终于开始学会以母亲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时,我们才和童年达成了艰难的和解。

 点击阅读原文,继续阅读《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