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
人民网官方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好看的新闻报道和热点解读。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街派 生活报  ·  黑龙江籍知名女星被传与演员男友分手?回应来了!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陈梦公开回应被网暴 ·  3 天前  
新华社  ·  地球短暂地有了“第二个月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

微信上这五个小操作,没准会造成大损失!第一个你就常做!

人民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04 17:39

正文


有时候查一下僵尸粉,却掉入了骗子的陷阱;扫描下送话费二维码,自己和朋友都遭了秧……


在微信上的一些“小操作”,没准会造成“大损失”。快跟着小编往下看!

危险操作一:看到微信红包就想查收



案例:


网友程女士称,自己曾在微信里收到过一个“红包”,其外观与正常的微信红包十分相似,点开后却发现,这个“红包”变成了一个页面,还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她按照页面的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并输入了微信钱包的支付密码。接收完红包后,程女士接到一条转账信息,提醒她微信钱包中的钱已被转走。



我们有时会在陌生的微信群里看到一些很像微信红包的对话框,有的人一收到这种信息,就迫不及待的想点开查看。这些红包没准就是犯罪分子的伎俩,你的手机可能因此中了“红包病毒”。


这种红包设计的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像。一旦被点开,会要求用户输入手机号码,你依次操作下来,不知不觉手机就被安装了木马程序。木马会自动窃取你手机里的通讯录资料,并虚拟中毒手机号码给对方发送“红包病毒”短信,让朋友中招。一旦对方输入银行卡信息,木马程序就会转走卡内资金。


面对微信红包,一定要分辨链接是不是第三方的,如果是第三方的“假红包”一定谨慎!



危险操作二:轻信“免费清理僵尸粉”


案例:


白领郭女士在网上看到了清理微信僵尸粉的消息,由于自己的微信好友数量较多,便想清理一下自己的好友列表。于是按照之前好友给她发的二维码添加了客服,委托其进行清粉。大约10分钟,郭女士微信中删除自己的好友已全被标记出来。


没过几分钟,郭女士接到了自己好友的来电。对方表示,几分钟之前,郭女士刚刚在微信上让他给自己转钱、交话费。直到这时,她才发现自己遇到了网络诈骗。



  名为“清理微信僵尸粉”,实则在你提交信息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微信号被盗,好友信息被窃取,甚至手机会中病毒的情况。


如果你真的很想清除“僵尸粉”,可使用微信自带的群发助手功能,自己群发消息。当然,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会打扰到好友。



危险操作三:随意扫码陌生二维码


案例:


市民于先生在公司上班时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网店卖家”,询问于先生前段时间是不是通过网店买过一双休闲鞋,于先生表示确有此事。随后,对方用很抱歉的口气对于先生说,他们通过第三渠道发现这批鞋存在质量问题,现在想“双倍退款”予以赔偿。


他按照对方的提示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然后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系统提示交易成功后,双倍退款没收到,自己银行账户上却少了1万元,等他反应过来自己被骗时,已经被对方拉黑了。


  

据办案民警分析,一是,于先生此前的网络交易可能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出去,被诈骗分子掌握。二是,骗子发过来的二维码是“钓鱼码”,是付款码,但是,由于对方在此之前进行了语言铺垫,使得于先生误以为是收款码,加之对微信单日交易没有设置限额,使得他被骗1万元。民警表示,与微信账户绑定的银行账户存在转款风险。


除上述行骗方式外,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为饵、以网络、手机游戏账号交易为由等诱骗扫描二维码的情况也曾发生,导致不少人被骗。



危险操作四:随意加陌生美女为好友


案例:


男子王某三十多岁,至今未婚,突然在微信上被“美女”加好友,自认为走了“桃花运”,不料却被骗取钱财。


 

微信有时会弹出一些美女头像用户的好友申请,不少网友都会习惯性的通过好友验证,殊不知这也许是温柔的陷阱。


这些加你的美女们大多数是理财产品的代理,或者和你聊天时会发送一些虚假的付费链接,有些干脆甚至是假借做你女朋友以此行骗。



危险操作五:乱领朋友圈话费



案例:


近日,云南网警在巡查时发现,微信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活动:手机话费任性送,我抢到了xx元,大家快去抢。”但是点开话费礼包领取界面后,并不会收到话费充值短信,而是跳出另一个写有“活动提示:请务必分享到群后,即可领取,目前活动仅剩多少份”字样的界面,即使再换一个微信帐号登录,按提示操作到这一步,界面显示的内容也不会改变。如果不死心,还继续往下操作,把消息分享到微信群里,那么你就中计了。



这种骗局,通常都是以免费为噱头,以送一些大家喜欢的东西。比如手机话费,诱使广大网民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发送个人信息。然后用于网络诈骗、传销等不法行为。


云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介绍,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会利用网民贪小便宜的心理,让网民点击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使个人的电脑、手机等上网终端中木马病毒,以此来盗取绑定在上面的银行卡、通讯录等信息。还有就是,可能截获移动公司发送到手机上的短信。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轻易泄漏了自己的重要个人信息。


在遇到需要你输入你的个人信息的页面的时候,一定谨慎处理。能不输入的就不要输入,对于来源不明的一些链接,一定要谨慎点击。



大家都在看


“金砖五国”到齐,“厦门会晤”刚刚开幕了!(附大合影)


心酸!帮独生女儿三年带两娃,老妈累出抑郁症,网友评论炸了…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摘自工人日报 ID:grrbwx,综合工人日报客户端、经济日报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