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成长公社
HR成长公社(原HR商学院)倡导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优秀到卓越是我们不变的使命。我们每天推送HR最关心的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经典案例、行业资讯,矢志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领跑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插座APP  ·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工作逻辑 ·  昨天  
人力葵花  ·  HR版DeepSeek使用手册 ·  2 天前  
薪人薪事企小薪  ·  DeepSeek爆火背后:工作的底层逻辑,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R成长公社

不经过疫情,你哪里懂得“铁饭碗”的好?

HR成长公社  · 公众号  · 职场  · 2020-03-16 12:00

正文


01
疫情是一颗试金石,能够试出你所在的公司成色几何。
公司好不好我们先不说,你一定听过或者看过这面这样的故事。
某人考上公务员,做了两三年就辞职了,主要就是嫌工资太少,体制沉闷,一眼看到了头。然后辞职创业,没几年便千万身家。
于是,那个昔日公务员,今日大老板的人说完自己的励志故事,不忘加上一句:“如果当初不辞职,我一定没有今天。”
因为这句话,不知道鼓动了多少热血青年加入到这个企业当中。也不得不说,这样的老板很有煽动力。
事实上,确实有一批人这样“操作”成功了。比方说,知名企业家许家印、潘石屹、王健林、王文银、史玉柱、王传福……他们这些人无一例外,原来都是体制内的人,后来辞职下海,掘了第一桶金,最后都获得了商业上的大成功。
但是我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从体制内辞职创业获得成功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我们只看到成功者,却忽视了那些多数不成功者。我们从这些企业家身上就能发现,他们本身不是学霸就是精英,他们这些人,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可能比一般人获得成功的概率都要大。
因为他们不仅在个人资质上一般人没法比,而且有一些人的家庭背景也很不寻常。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获得商业成功是相当难的,至少概率要低很多。

02
一位HR朋友,因为这次疫情,让她感受到了在国企上班的好处。
在家办公这段时间里,工资全额照发,一分不少,也不用担心失业,因为企业实力很雄厚,不存在倒闭风险。
而且就在前两天,她接到猎头电话,推荐了一个民企人力资源经理职位,年薪30万左右,问她是否有意向,可安排面试。
她想了想,还是拒绝了。这次疫情让她坚定了继续在国企干下去的决心:双休,工作稳定,企业福利好,压力中等。虽然民企工资给的高一些,可是随时都有走人的可能。
她的这种想法其实很有代表性,尤其在疫情期间,表现的更为突出。
那么,在国企工作,算不算“铁饭碗”呢?
在我们过去印象中,铁饭碗通常是指公务人员以及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干部编制、工人编制的体制内人员。
有了编制,就相当于有了稳定和保障,难怪有些人为了这个编制抢破了脑袋,每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居高不下,就是这个道理。
而在国有企业上班,具体体现在:
第一、工资稳定,旱涝保收。工资发放及时、程序规范、不拖欠工资、不随意扣发工资。
第二、工作稳定,不轻易裁员。只有到了企业要关门倒闭,万不得已裁员,但也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给与足额补偿。
铁饭碗在过去可能强调“以厂为家”,因为实行的类似于“终身雇佣”,现在则意味着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不会轻易被裁。
除此之外,其实体制内的工作会给人更高的“职业安全感”,背靠大树,心里面有底。
就连写出《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即便稿费、版税收入早已过了千万,可他依然钟情于“体制内”的工作,并没有辞职去做专职作家。
我想,这正是体制内的工作是其他工作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03
年轻的时候还可以闯一闯,去有发展机会更多的民企,毕竟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
可是到了一定年龄,你才会发现体制内的可靠与稳定非常重要,而且这次疫情会增强这种看法。我自己就感觉到,过了35岁,渐渐感觉到精力不如以前,容易生病,也熬不得夜了。
也正因为这样,过了35岁的职场人,很多成了企业嫌弃的对象,说好听一点叫做工作效率降低了,说难听一点就是没有性价比了。
所以在尊重员工层面,国企也有优势,尤其像这场疫情发生之后,看看不同企业的表现,你就能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发生了疫情不能复工,有些私企老板们首先想的是如何自保:要想企业活下去,是不是降薪、要不要裁员。满脑子都是这些东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