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国际智库
凤凰传媒集团集中资源打造的国际化研究机构,主方向为国际局势研判和企业国际化服务。国际问题方面:拥有先行军、战略家、与世界对话等文字栏目及大国小鲜视频栏目;企业国际化方面:拥有凤凰全球日报、凤凰全球内参、凤凰指数等资讯产品和月度沙龙凤凰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最大限度的独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国际智库

没有深圳文化,才是最好的深圳文化

凤凰网国际智库  · 公众号  ·  · 2019-09-07 18:55

正文

凤凰国际智库

国际视野·政商内参

点击右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老斯基野驶(ID:lsjyeshi)


01


一说到深圳,大家想到的是土豪,是高楼大厦和现代化。



如果我说深圳文化,很多人就不以为然。读过几天书的人,甚至嗤之以鼻。那啥,深圳,不就是文化的沙漠吗?


我说的这个深圳文化,在任何书本上都看不到。


02


深圳的高楼大厦和所有的现代化,在其他地方都可以复制。但是深圳的文化,从目前来看,在其他地方无法复制。因为它实在太特殊,它的形成条件太特别。


深圳文化就是深圳的软实力,是深圳迅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文化这东西,就像空气一样,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实在在存在你身边,它影响着你的一举一动。小到散步遛狗,大到城市崛起民族复兴。没有它,你就会感到窒息。


那么深圳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03


上世纪80年代深圳还叫宝安县,一个30万人口的小县城。


可是到了2018年,人口到了2100多万!30年间,增长了70倍!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这30年间,深圳的外来人口,已经把本地人完全淹没。注意,是淹没,不是稀释。外来人口全方位无死角,成为当地绝对主力。你现在要在街上碰到一个本地人,非常不容易。


就像一条小溪流,突然被珠江的水扑天盖来,小溪流肯定得全方位重新造。


这么多的外来人,淹没了本地人,也淹没了本地文化,本地的声音小到没法听见。


一切文化的构建,从头开始。


04


这30年来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以制造业为核心,是外来人口主要的就业方向。



制造业,是老实人干的行业。投机分子,吃不了苦的人,干不了这个事。


所以在制造业就业的人,除了几个董事会成员操盘手,基本都是草根或者草根出身。那些在流水线上挥汗如雨的操作工,基本是农村来的,牛逼点的不过是地级城市或18线城市的城乡接合部。


干技术、搞管理的,主要是多读了些书。 实际上,他们在家乡不是资源拥有者和支配者,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草根出身而已。


第三产业从业者,也基本是在老家混得没意思的。


深圳的外来人口结构,绝大部分,不是草根,就是草根出身。


这些草根和准草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想来深圳赚钱、发财、出人头地。


05


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本地的语言。


而操着本地方言的人,常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实际上是凌驾于外来语言和外来文化的。 小到鲁迅笔下的未庄,都要嘲笑外面的人把长凳叫成条凳。


因为操着本地方言,就代表着祖上在此地生根。即便是一个门房、一个厨子(我不是看低这些职业),七拐八拐,总会从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找出一个撑门面的人来。


人们做任何事情,想到的第一点,就是找熟人找关系。


这种顽固的本地文化,骨子里有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如果你操着一口外地方言,在当地生活、工作、上学、看病、买菜、遛弯,都会感叹别有一番风味。尽管你生活得还不错,但不得不承认,那是别人的地盘。


除了深圳,几乎在任何一个城市,外来人都必须融入本地文化,否则,你永远都是一个过客。这种像空气一样的东西,深入骨髓,你赶都赶不走。


而上世纪80年代后的深圳,本地文化影响力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06


深圳是唯一一座没有自己方言的城市。


深圳虽然讲的是普通话,实际上却是南腔北调。湖南的塑料普通话、四川的川普、两广+港澳的粤普、北方人的标普、河南的中原普……不一而足。


在这里,没有一种方言觉得自己牛逼,没有任何人觉得操着的口音有优越感。


语言,这个用来交流的工具,在深圳,也只有在深圳,回归了它的本源。语言,在这座城市,不再附有历史、政治、炫耀、关系,仅仅只是一种沟通工具。


语言上的共识与平等,是成就深圳文化的第一个基础,也是第一个大步。


大家千万别小看语言,它奠定了一个平等的平台。


最重要的是,语言的平等和无差别,让南漂们的内心有一种不是外来人的内心认同。


实在要说是外来人,那么大家都是外来人。你牛逼,我一样可以牛逼。呵呵,语言,造就了深圳这种人人平等的大众基础。


这个以草根为绝对主力的人口结构,他们曾经一直在地上匍匐前进,需要机会,而要获得机会,在所有游戏规则中,最重要的就是平等。


同时,这些外来人,都有一颗进取的心,都不甘于过去的现状。在深圳,这些外来人,没有退路,唯有不断进步,不断进取,才能立足。



所以,平等、进取,成了深圳文化的基础。


07


最初的深圳,绝大多数的资金来自香港,公司的管理技术和理念,也基本来自香港。


近几十年来的香港,是全世界的一颗明珠,尤其以其金融、贸易,甚至来料加工举世闻名。


而香港的文化,实际上是现代工业文明中的商业文化。


现代商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契约文化。


全球化的铺天盖地和迅猛发展,你如果想搭上这列快车,必须要遵守大家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契约精神。


深圳制造业的发展,最初的发端就是香港制造业的迁移。他们不仅把硬件迁移过来,而且把管理技术、理念、企业文化和契约精神也带了过来。


这种职业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来到深圳拼搏的职场人士,到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职场人士已经基本取代了港台的职场管理者。


一大批外来人口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现代商业的快节奏、高效、守信,这些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游戏规则中的硬杠杠。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注入了深圳文化发展和丰满的过程当中。


可以说,深圳的文化核心,就是平等、进取、高效、守信。


也可以说,深圳,建立起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内涵。


08


在内地待久了的人,到深圳不一定习惯。


觉得深圳没有人情味。那么,什么是人情味呢?


呵呵,所谓的人情味就是深度地参与他人私人生活。


你如果不深入参与我的私人生活,你就没有人情味。


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在现代文明社会,私人生活属于个人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好在,深圳人在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了。



而且他们已经慢慢习惯、接受,并享受着这种文化和人际关系。这种文化的犀利之处,就是抛弃了我们几千年来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豁然变得简单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