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在家人修行制定了五戒:杀,盗,淫,妄,酒。五戒看似简单容易持受,其实,即便是出家之人,真正持好五戒,通达五戒深义,很难。能持五戒,成佛不难。
首先杀戒。杀者不仅指实杀一切有命生灵,于人于物起于恶心嗔念,亦是杀也。若是无心,非故意者,纵然杀害众生性命,亦无有罪。可见罪者,从心而起。所以修行戒杀,先当慈悲爱护一切众生,不起杀心。更当戒除无明、嗔心,及一切恶念。修行为何要戒杀害?一切众生,乃至万物万法,都是自心所现,与我平等,无二无别,即因即果,即作即受,无有差谬。杀一切者,皆是自杀,唯招苦报,不见佛性,轮回生死,可不戒也?
其次戒盗。盗者,表面看来,盗他人财物,不与取者,即是偷盗。此盗者,只是粗盗。修行之人,先戒此盗,不贪世利,身无挂碍。盗从心起,还从心受。一切有法,终归无常,必归坏灭,若执着之,唯是苦也。次则戒除一切贪爱,认物为己,执着幻境为实有者。乃至起心动念,于自心所现微细境界,少有分别,皆是偷盗。何以故?本非有故,非己物故,求不得故。以无始贪爱成性,习气熏染,故不知万法唯心所现,故于幻境生于取着偷盗习气,枉受诸苦,故须戒之。
第三淫戒。所谓淫者,过也。过者,贪恋执着。于男于女,生于妄想,触受粘爱,而取幻乐。此粗淫者,先当戒除。亦有淫者,于一切法,妄以为实,而生坚固执着,不能放舍,于我执贪爱习气,不能觉察,迷滞其中,妄做分别,以我为胜,享其意乐,沉溺其中,受大苦恼,欲罢不能,故更须戒之。
第四妄语戒。世间妄语者,内心不实,谄曲妄言,一说于二,是说于非,以博取他人信任,歪曲事实,为己牟利。此妄语者,罪过尚轻,先当戒之。更有妄语者,不见诸法实相,平等如梦,于中而起无量分别,执着善恶是非,认定诸法有无,与人争论,见他过失,自赞毁他,诽谤正法。未得谓得,未悟谓悟,但见诸法苦空无我,不见诸法真实常乐我净。但知诸法空寂,不见中道佛性。妄言一切皆空,拨无因果,行在有中,如是人者,多劫轮回地狱,受大苦报,故须戒之。
第五饮酒戒。世法酒者,指一切能令众生神志昏迷不醒之饮料,广而及之,亦指香烟、麻醉剂、游戏、赌博等一切令人上瘾,消沉心智,迷乱神识者。更有出世酒者,如声闻一切三昧禅定境界,如二乘涅槃之法,如沉空守寂,如不发菩提之心。饮此酒者,乃至穷劫不得醒悟。又有迷于经典文字之酒,迷于善法酒,迷于功德酒,迷于开悟酒,迷于度化众生酒,迷于自心所现一切对立二法之酒,迷于骄慢、放逸之酒。饮此酒者,覆盖真如,不能真实解脱。一切学人应当怖畏,莫堕如是境界,故当戒之。
此五戒者,应善通达,善分别,善戒之。此五戒者,摄一切诸戒。持此戒者,不造诸恶。持此戒者,能断烦恼。持此戒者,无诸妄想。持此戒者,离于分别,持此戒者,心地无非。持此戒者,能见本性。所以学法不必高谈阔论,不必五十三参,不必读经看教,不必思维分别,持好五戒,成佛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