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梧桐会
梧桐会,创新企业家专属圈层,以商业“知识”+”资源“双轮驱动运作,为会员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服务,推崇商业创新、助力资源合作、提供跨界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又有好物推荐  ·  一条裤子过冬?瑞士百年品牌! ... ·  5 天前  
宜家家居  ·  高颜值低成本!想焕新一下家的都去试试 ·  1 周前  
又有好物推荐  ·  我挖到了清华博士研发的「专利身体乳」!29. ... ·  1 周前  
疯狂区块链  ·  谁还在被传统婚恋观洗脑?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梧桐会

每件事未必一定有意义,但总有热爱它的人去赋予其生命

梧桐会  · 公众号  ·  · 2017-07-18 22:00

正文

No Fear In My Heart朴树 - No Fear In My Heart

 树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找高晓松卖歌,却拒绝投资。他说他要自己卖歌攒钱自己做,他说音乐圈都是傻逼。

众所周知,朴树除了自己的演唱会,几乎不会参加任何活动,甚至连采访都不做的。走红之后,朴树因为大局不得不接受访谈,走穴商演,因为大局不得不参加主旋律,走上春晚,虽然赚了钱,出了名,但朴树内心无比煎熬。2003年的《生如夏花》之后,朴树就拒绝再写歌了。用他的原话说:“我瞧不起我自己。”

之后,朴树选择离开,在郊区租了一套房子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

直到2014年,朴树再次拿起吉他,将这些年想告诉世界的答案,超脱释然地写进歌里。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的离开,我曾经问遍这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朴树真的算不上一个成功的歌手,起码没有哪个著名歌手成名18年后还在为房租发愁。

相似的还有一位不太成功的著名作家,至少在2012年获得那笔奖金之前,他就压根没想过能买得起北京的房子,他是莫言,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童年时刚好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经常食不果腹的他还不忘偷看“闲书”。五年级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辍学,在农村劳动的十年,无书可看的他甚至啃起了《新华字典》。

入伍后的莫言在部队担任过4年的图书管理员,几乎看遍了图书馆里的1000多册文学书籍。

1984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那年他已经30岁了。

莫言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音符、影像、文字离钱越来越近,匠心和情怀也离我们越来越远。创作的人失去耐心,看和听的人也就满是浮躁了。闲置的纸笔,停下的步伐,过时的习惯,迷失的初心,原本不该放弃的终究被我们搁置在身后的某个角落。

若时间未曾成全理想,还有多少人能继续秉持心中的意念和信仰;世界如此嘈杂,还有多少人敢为理想孓然一身。

朴树会,莫言会,当然还有一批选择“守拙”的“文字匠人”也会。

何为“匠人”?安守内心的平静,抵挡寂寞的侵蚀,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绝不为迎合潮流而嬉皮笑脸。他们传统而又内敛的创作方式,在当下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他们的专注与顽固还有那么点执迷不悟,但他们知道,这才是属于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辈子觉得珍贵的东西不多,若是有一样刚好你也懂,足矣。

“每件事未必一定有意义,但总有热爱它的人去赋予其生命”,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情怀”,只是能做出此般选择的创作人,早已将理想变成了生活,生活沉淀出作品。

而最值得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未必像朴树、莫言般最终成名,他们或许还有医生、证券交易员、厨师、广告人等另一重身份。是的,这群“文字匠人”其实就来往于我们身边,那么真实,那么亲近。

他们的作品当然值得留给时间去保存,但更值得,是交给真实的你我去品味。


穿越光亮和黑暗

踏上未知的土壤

释放勇气和欢愉

抚慰孤独和流浪

我坚守信仰

向创作理想致敬,

阅懒,为你精选每一篇好文章。



阅懒态度

碎片化阅读 ≠ 无效阅读

让每一次点击展开,都有所收获。

让优质内容发声

标题党、营销号大行其肆,阅懒决定为好内容发声。

不绑架阅读

怎样阅读这个世界,还得自己说了算。


阅懒团队

“我们敬佩每一个能在聊天、刷剧和游戏之余坚守阅读的人。为他们做一款好的产品,是件很酷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