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场平头哥
没有阴谋,阳谋很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但是干要讲技巧和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职场平头哥

怎么开会能少点痛苦 | 044

职场平头哥  · 公众号  ·  · 2021-01-29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上一篇《 开会为什么这么痛苦 》中,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会议的本质和痛苦的缘由。

如果想要减少开会的痛苦,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认知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个会,自己又需要承担什么角色。

毕竟最大的痛苦就来自于期望与实际的错位:你以为人家要解决问题,人家其实只是为了宣灌洗脑你;你以为人家只是排排坐务务虚,没想到突然被点到名得起来讲事情……

如果在参会之前就能对会议的目的和自身角色心里有数,就可以由此选择不同策略,降低痛苦。

上面有人的会+你是被宣灌的人

1.     可以的话,不参加就不怎么痛苦

既然知道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如果不是那种敏锐地解读政策投其所好的人,其实不参加也没关系,反正参加也不过是为了展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的服从性。

当然,不参加要找看起来合理自然的理由,不能明显看出你的不乐意,还不能频繁到被发现本来的意图。

2.     参加的话,不投入

既然宣灌是为了检查你的服从性,那就演给对方看咯。看起来认真在听,但实际上不一定要深究对方讲了什么,更不要当场辩论或驳斥。各种看起来像是记笔记的设备都可以拿来做其他事情,如果不允许使用电脑手机,那也可以把大脑空出来思考别的事情,比如统计演讲中出现的高频词,然后反向推测为什么演讲者要说这个,ta是从哪里获得这个词的,都是非常好玩的脑力游戏。

来自豆瓣友邻@宽松睡裤又如何


话里有话的会+你不是希望解决问题的人

这种会一边撕逼一边说事,累人的程度会增加好几倍。既然是撕逼,总难免卷进并不直接相关的人,隐含着见证与陪审团的意思。

如果你不是和事情直接相关的人,也并不寄希望通过这个会解决问题,那么可以把发言降低到最少——只要不至于被甩锅就好了。

不要出于义愤或者热心跳出来刷存在感,既然撕逼,那就说明有人与他人有利益冲突,这种时候巴不得有新的可撕对象或者背锅侠存在,既然不和你的直接利益相关,为什么你要抢着去送人头呢?

话里有话的会+你希望解决某个问题

既然选了这种一边撕逼一边解决问题的方式,你是不能逃避的。理想的状况是,准备好各种清晰易懂的报告材料,让哪怕不很了解的与会者都能感受到你在理,是的,争取他们的偏向是很重要的。

讲话简洁结论明显,论据扎实有力(哪怕只是部分事实),尽可能不要同时质疑两个以上不同的人。最后,牢记一定要导向你想要的解决方式,形成决议。

就事论事的会

这种会才是真的符合会议这个玩意初衷的存在。为什么需要开会,就是为了让不同的人【 同步信息 】和【 达成共识 】。

  • 为了同步信息

    一定要确保所有参与的人对今天 要讨论什么 ,要 最后达到什么效果 讨论的这件事的所有相关背景资料 ,这三件事都非常清楚。

    如果有人不清楚,那么ta甚至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会议上,那种随随便便“我叫谁谁来听一下给些意见”的会,往往陷入看似民主和科学,实际上只是一堆怂到没勇气拍板的人互推责任的陷阱。如果临时加入的人真的有能力参与,值得花时间为其重新讲解所有相关背景资料。

  • 为了达成共识

    一定要先统一的东西就是“标准”。比如我们开头脑风暴会是为了想出一个好创意,可是如果对于什么是好创意大家的认知都不一样,那可不就是立即陷入鸡同鸭讲谁都看谁不爽的状况么?

    真的值得先花时间和所有人统一“标准”,而且如果连这一步都没有达成共识,想要在结果的部分达成共识基本上就属于玄学了。

有价值的会,一定会产出“Next Step”,也就是清晰地和所有参与者达成共识: 谁,在什么时间,做出什么,并且还要保证当事人知道怎么做

背离了这一点的会议,就是强行把人类拘禁在封闭空间中感受同床异梦的怨偶体验,不痛苦才怪呢。


最后,如果你是那个召集会议的人,一定要想明白开这个会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把别人圈起来聆听你的扯淡。小学老师的话送给你,你浪费每个人半小时,十个人加起来就是浪费了五个小时。召集越多不解决问题的会,开得越勤快越暴露你的无能。


上一篇: 开会为什么这么痛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