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带娃会培养出消极避世的孩子吗?
关于在家带娃,最为刻板的看法就是:总是一对一的教学会让孩子失去
社会化
的机会,而社会化在孩子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其实不然。在家
带娃
的孩子也同样会像其他学生一样踢足球、完成小组合作项目。
戴维斯一家人与当地的团契活动联系甚密,因此鲁克和姐姐阿曼达都在唱诗班的孩子中有自己的好朋友。他们也都学一样乐器,因此在一个在家
带娃
的孩子组成的乐团中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也和邻里周围的孩子一起玩。此外,阿曼达还有一位住在亚利桑那州的笔友。处于童年阶段的他们,生活同样精彩。
在家
带娃
的孩子不仅可享受到常规学校教育的好处,
还可以
避开常规学校教育的一些缺点——比如同伴间的压力和“小团伙”
。
母亲说,其他孩子有很多次都表达出了对于鲁克和阿曼达可以在家里学习的羡慕之情,因为可以远离常规学校环境里的社会层级。
“他们会说:我要是可以在家
带娃
就好了。这让我听了很惊讶。”
当然,有些家长的确在帮助孩子交朋友方面碰到了问题。
笔者今年曾采访过一位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圣安吉洛的7岁小神童阿卡什。他之所以在家
带娃
是因为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在他2岁时就告诉他的父母这恐怕是最好的选择。
阿卡什最好的朋友——可能也是唯一的朋友,是他的姐姐。附近其他在家
带娃
的孩子要么比他年纪大很多,要么性格上差异太大,这让他的父母很难帮助他找到更多的朋友,尽管他的个性非常天真开朗。
然而就算有的孩子在社交方面的确碰到麻烦,
互联网
却正在解决这一难题。一项去年的皮尤调查揭示55%的青少年说他们经常花时间和网上的朋友在一起、或是通过社交媒体交友,45%的被调查者则是通过课外活动、体育、兴趣爱好结识朋友,这表明教室里并不是唯一可以交到朋友的地方。
学校其实比学生更累
正如学生会压力过大,
学校甚至可能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因为我们期望学校能够帮助学生变得聪慧、却不反社会,身体强健而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立又协作,充满创造力又同时为升入大学做好准备。
我们是否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很难说——一项近期对于16.5万高中生的调查就显示,认为自己为上大学以及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的还不到半数。
也许那是因为我们推给学校的很多责任其实更适合由家长来完成。
也许艾莉森之所以可以让两个孩子鲁克和阿曼达如此成功,正是因为她可以另辟蹊径,不用周旋于忙碌的课表和繁文缛节,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孩子的需求。
“学校不得不加上所有那些额外的考试、课程、选修课,试着看起来像是贴近一个现实的世界,然而除非你能够真正置身其中,否则就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素材来自于商业洞察,传思编译)
简单养,多生娃,自己学,用经典
想深入了解在家带娃的教育理念
请加助理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