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场平头哥
没有阴谋,阳谋很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但是干要讲技巧和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职场平头哥

从蛋壳、饿了么、滴滴等想到的 | 177

职场平头哥  · 公众号  ·  · 2020-11-25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介这个行当自古就有:虽然不直接提供交易内容,但是会帮助撮合交易双方达成交易。
中介的存在价值,首先在于传递信息,帮助交易双方找到彼此完成交易
你要卖一幅画,站在阳台喊谁要!然后邻居刚好就要,你俩一拍即合,买卖就成了。
这种情况当然不需要中介。
但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商品复杂程度增加,很可能你想卖的东西,是你普通日常生活根本接触不到的人想要的,那你怎么找到对方?这就需要中介去传递流通信息,然后才能遇到。
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什么的也吹了好多年了,那些巨头的现代互联网平台,相比传统的中介,理应可以提供更大的价值:
1. 更满意的体验
基于知识与经验,优化交易双方匹配,提高交易成功率。
因为交易双方的需求和信息都在他们手里,理应来说能匹配出更合适的交易方式,体验更好。
但不管是疲于奔命的外卖送餐员,还是打车体验来看,显然这些大数据并没有(都)用在改善体验上面——不管是交易哪一方的。

满分美味,离不开

店家的薄利、顾客的耐心、外卖送餐员的拼命


2. 更靠谱的交易
作为第三方,交易双方都可以相信和托付给中介,这就能极大地降低信任门槛。
路上遇到随便一个车说愿意带你一程,你大概是不敢的,但如果有了出行的平台,你相信司机是经过平台审核的,就不会担心这个问题,对于司机来说也一样。

但事实上呢?
中介通过掌握交易双方的信息,实际上建立了交易双方对自己的依赖,反过来成了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甚至是唯一收益者。
那些付了房租却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反而还欠了贷款的年轻人,那些自己房子出租却收不到钱的房东。

青春从寒冬被扫地出门开始


996间隙吃份外卖喘口气却左等右等拿不到饭饿着肚子开会的社畜,那些路线规划告诉自己应该逆行抢红灯和死神同行的外卖送餐员。
这些身为中介的平台,有没有负担起自己该有的责任呢?
或者更糟糕的,是不是滥用了用户的信任与信息,根本一开始就想着为恶呢?
我不知道答案,我只是觉得: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中介了。中介的存在是为了促成交易,而现在已经是妨碍正当需求形成交易,甚至摧毁交易赖以生存的信任基础。
文明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文明社会中,人不应该没有办法。

租客和房东都要打起来了,蛋壳公寓还在微博阴阳怪气
美团饿了么,骑手的挣扎
四年50起性侵犯案例,这就是滴滴顺风车打造的“sexy场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