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选址的外部要素
1、符合规模要求和建设标准
根据建设部等相关规定,特色小镇占地面积控制在1-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小镇突出功能集成,推进“多规合一”,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同时特色小镇突出节约集约,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划定小镇边界,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左右,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的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必须达到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因此,特色小镇的选址要: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未来有3平方公里以上的发展空间;
符合国土土地利用规划,近3年有满足50亿投资的建设用地和指标,未来根据城市总规有土地调整空间;
符合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有一定的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资源基础,利于空间、景观、人文等地域特色塑造。
2、位于核心都市圈内、靠近大城市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要达到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产城人文四位一体,需要依托大城市的产业资源,需要都市圈内上下游的产业支撑,还要看大城市的经济活力、市场需求、创新政策、公共配套、人才基础等因素,因此特色小镇选址要:
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核心城市群,围绕一线城市主要发展轴线周边布局;
靠近主要二线城市周边,位于核心都市圈内,能与大城市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
位于国家、省、市战略或城际之间的主要通廊上,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自身资源优势突出且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特色小镇选址的内部要素
1、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
从江浙区域经济发达县镇的发展路径来看,小镇的首要作用是区域分工带来的产业聚集,有了源发性的核心动力后,在交通配套、人才吸引等要素的配合下,小镇才能够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可以说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和灵魂,因此:
选址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在区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响力;
或者市场运营主体具有适合在地发展的核心产业资源,或导入产业资源的能力;
产业必须符合当地主导产业类型或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周边有上下游产业链、人才等支撑。
2、有历史、文化、环境、旅游等特色资源条件
特色小镇有别于城市,是一个功能俱全的独立空间,重点是一个“特”字,通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条件等,塑造区别于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人文尺度,更突出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小镇生活方式,后期再增加同等大城市的公共配套,才能吸引到大城市的产业、人才等资源。因此选址范围内要:
场地内外有一定的生态优势,自然地形地貌具有特色空间的可塑性;
当地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地域文化、生活民俗、风貌建筑;
相关资源具有小镇特色功能和旅游发展的潜力。
3、和大城市有便利快速交通条件
特色小镇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但离不开核心城市的支撑和区域整体经济产业的发展,作为新型产业的新型承载空间,“小镇大未来”更加需要开放和互联,因此选址必须:
和城市群、都市圈等大区域有便捷的对外高速路网,选址靠近或能快速达到高速出入口,靠近机场或高铁城际站点等大型交通设施附近;
和核心大城市除高速外要有免费的快速通道,根据大城市的等级规模确定合理的车程时间范围内;
区域规划或现状有与核心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联系,比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