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七门  ·  哈湫!被喜人知识冷到了 ·  昨天  
广州房姐  ·  保利的第一,靠的是一个“信”字 ·  2 天前  
广州房姐  ·  保利的第一,靠的是一个“信”字 ·  2 天前  
中产先生  ·  有点不讲大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总第177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15 20:01

正文

“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

文/杜骏飞


问:杜老师,“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


杜骏飞:


为了帮你体验极致,我讲个王小二倒茶的故事。


有位老院士李先生来演讲,王小二是会场服务员,负责一项最简单的工作:倒茶


一个不合格的王小二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甚至临时找不到茶杯、热水、茶叶。不过,这种王小二,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如果一个普通的王小二去倒茶,大概直接会将现场冲泡的茶端给老师。


但是在另一条时间线上,王小二却深思良久。他根据李先生来会场的路程和讲座时间,推算老师到达现场的大致时刻,再根据室内气温估测,提前若干分钟给老师沏好茶,以便客人喝茶时水温刚刚好


在第三条时间线上,王小二在网上看背景资料,了解到这位李老喜欢喝普洱,于是专门泡了普洱茶。学院里没有招待用的普洱茶,王小二还是到老茶迷宋老师那里拿的茶叶。


在第四条时间线上,王小二甚至还在以往的图片上注意到李先生是左撇子,所以把茶放在了老师的左手边,把杯把儿朝着老师的手


在第五条时间线上,李先生到了,坐下来的时候,王小二把茶杯盖揭开,轻轻说了一句:李老,天热口渴,这是十分钟前泡的普洱,您现在刚好喝



这杯茶,在时间里辗转反复,循环重生。王小二在最后那一刻的茶,想必让李老出现了恍惚,看似一切如意,看似理所应当,但转念想想,他该知道王小二可敬可畏。


他可能会问:好啊,难得你费心,我来尝尝,这是什么普洱茶啊?王小二说: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是倚邦古茶山的春普洱。


后来,李老师常常跟其他人说起王小二:这位小王师傅啊,一个普普通通的倒茶工作,做的极致,了不起。


同样是倒茶,别人花五秒去完成,而王小二却花了五十分钟去冲刺这就是极致。


在具有极致思维的人眼中,事业中并无小事,只有未达完美之事。


极致者愿意花费多于常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时间精力,去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极致境界。



然而,如今社会追求即时效益这种急功近利的哲学,其实是与极致无缘的。仔细看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市场里,是否已不能容纳极致的灵魂?!


极致,是一个人的职业体验,人对其职业了解有多深,就会有多极致


王小二的倒茶,对茶有理解,对自己的工作对象有理解,但归根结底,对自己的职业使命有深沉的理解。这,其实就是道统。


具有极致思维的人做事,往往并不满足于普通。普通的水平,在他,只是无聊、无意义而已。直至做到令他满意和他人惊叹的程度,他才觉得,好,是在做事了。


在旁人看来,追求极致或许是一个困苦的过程。但具有极致思维的人,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了常人难以体味的生命愉悦


那些常年累月沉浸在极致中的人,他每遇到一座山就会翻上一座山,每遇到一道岭就会翻上一道岭,不知不觉,他直达了人生体验的巅峰。


而余下的人们,便只能站在山脚仰望着极致者,称他们为极客



庸人自省

文/白姑娘


在此次的专题采访中,杜老师也曾随口谈起自己的极致体验,特别是前几日在“杜课”上发表的《雍园记》。


《雍园记》的缘起,原本只是一篇关于校园路名的规划任务而已,杜老师查阅了地理、历史、人文等各种资料将其撰写成文,十几次勘察地形,然后考据、请教、优化、扩展,几十遍地修改自己的稿子,包括在发表的前几个小时又坚持改了几个字,力求完美。


杜老师说:“有时间我还是会继续改进。”这几日我对杜老师的这句话深有体会,杜老师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本期的内容也是一改再改,我觉得已经很好了,结果第二天又收到了杜老师修改过的稿子,然后接着改,从策划到如今的成品,整整一周都在不断地修改完善。


我深切地体验着本期的主题:“极致”,反思着我们为何只能是个凡人。在我们的字典里目标仅仅意味着完成,而极客们追求的目标是完美;我们的世界只有减法,能缩减的工作任务绝对会不遗余力地将其压缩到最小,而极客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不断地为自己增加挑战性,不停地突破自我;我们的口头语是“差不多就可以了”,而“是否还可以更好”则是极客们的内心独白。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极客们从人海中登上顶峰,迎接着人们的掌声与仰慕。他们还真不是刻意要外在表现,而是要自我实现。


极致是极客灵魂深处的本能,也埋藏着我们迄今未能超越凡庸的秘密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 | 新闻理想 | 父母与子女 | 大学规划 


文字: 反韩与爱国 死亡课 | 杜课密码 | 《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 | 苦难与重生 | 共享单车 | 知识付费 |  阶层固化 | 范雨素 |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 | 夜话劳动 | 乌里之死 | 秦玥飞的选择 |KO | 实习戒律 | 阿米尔·汗 | 敬畏 | 父亲 | 校庆 雍园记· 二 |《雍园记》· 三  | 雍园记· 四母亲节的作业与杜老师的点评雍园记· 五


音频:一诚天下动 | 罗尔事件 | 青春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白姑娘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