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作转录组可研究两个物种或多个物种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该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宿主防御病原菌机制,也可以研究病原菌如何侵染宿主。
对于病原菌如何导致宿主患病及宿主如何防御病原菌入侵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很长的研究历程中,就有了各种宿主病原体相关的数据库。
下面介绍一下研究中可能会用到的数据库。
-
地址:http://www.phi-base.org/
收录的主要是被实验证实具有毒力和效应基因的细菌、卵菌、真菌,宿主则包括了动物、植物和真菌。同时数据库还搜罗了与FRAC合作得到的一些抗真菌化合物数据。
数据库的特点:每个条目都有明显的实验证明,同时,为了方便数据与其他数据库互通检索,还囊括了Uniprot, GO, EC等相关编号。
数据库检索方法(2种):
-
序列比对,通过进入界面中的”BLAST”进入,然后输入相关的序列进行比对检索
-
search搜索框检索
这里的数据库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关键词检索:
GENE NAME 基因名 例如NIP2、TalC等
HOST SPECIES 宿主 例如HUMAN、RICE等
PATHOGEN SPECIES 病原菌 例如 Fusarium graminearum、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DISEASE NAME 疾病名 例如 Tumors、Bacterial leaf streak等
当然,数据库中的关联信息多,搜索也不仅限于以上内容。例如,在搜索注释“GO: 0009405”时也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如下图:一个检索结果会得到相关的基因、表型、病原体等相关信息和分类。
该数据库针对病毒-病毒,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建立在IMEx协议上。数据来源于发表的文献,由人工整合收集而成,并整合收录了MINT 、IntAct、DIP 、MatrixD B 、BioGrid等几个库中的病毒相关数据。
该数据库每周定期自动更新。只能通过搜索框中输入基因ID、关键词等信息检索数据。
在使用时,可用宿主和病毒家族信息进行筛选,目前该数据库收录宿主包括:
Arabidopsis thaliana(拟南芥)、
Caenorhabditis elegans(线虫)、
Droso-phila melanogaste(果蝇)、
Escherichia coli K-12(大肠杆菌K-12)、
Homo sapiens(人)、
Mus musculus(小鼠)、
Rattus norvegicus(大鼠)、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酵母);
收录的病毒家族包括:
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
Hepadnaviridae(肝炎病毒)、
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等25个病毒科。
是病毒宿主互作的数据库,该数据初期以人的相关病原体为主,虽然在后期的版本加入了其它物种的信息,但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数据库的搜索方法包括:关键检索、序列搜索。
【序列搜索】
点击BLAST标签输入序列获得
关键词搜索:相关的Protein(蛋白)、Domain(功能域)、Path-way(通路)、Taxonomy(物种分类)、Publication(文献)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