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100年》系列:
序言:《十月革命100年:民主光环因何暗淡?》
1、《十月革命100年:帝国的崩溃》
2、《十月革命100年:枭雄的意志》
3、《十月革命100年:在非议中崛起》
4、《十月革命100年:临时政府的瓦解》
5、《十月革命100年:新革命洪峰的形成》
6、《十月革命100年:列宁的7月灾难》
7、《十月革命100年:科尔尼洛夫将军的出击》
8、《十月革命100年:布尔斯微克的浴火重生和克伦斯基的悲鸣》
9、《十月革命100年:大革命家的十月雄心》
尽管布尔什维克具备了发动政变,推翻临时政府的物质条件,但是,在革命发动之前,列宁还需要克服他的最大阻力——党内对暴动的质疑。
10月4日,在流亡芬兰的列宁尚未返回彼得格勒的时候,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会明确表达了不放弃与温和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的政策,这种主张实际上意味着对“武装夺权”政策的否定。对此,10月12日,列宁在重返彼得格勒期间,发表《危机成熟了》一文,称,“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军队布尔什维克化已经完成……我们有99%的成功可能性”。在中央委员会反映冷漠的情况下,列宁还起草了《告工人、农民和士兵书》,直接诉诸基层党员支持自己的主张,他的号召很快引发了基层布尔什维克的强烈反应。布尔什维克彼得堡委员会发表声明,要求“中央委员会与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党的工作者召开会议共同决定党的政策路线”,这迫使中央委员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政策。
10月下旬,在苏汉诺夫的家中,列宁与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其他成员秘密召开了会议,此次会议最终决定发动旨在推翻临时政府的武装起义。10月底,在布尔什维克的彼得堡委员会上,列宁说服了彼得格勒各区领导人支持他的武装起义计划,并成立了施行起义计划的军事革命总部,起义开始步入正轨。
不过,由于布尔什维克好不掩饰地进行着自己推翻临时政府的革命计划,临时政府也不甘待毙。10月底,为了应付德军的威胁,也为了消除彼得格勒的革命隐患,临时政府下令将那些深受布尔什维克影响的驻军调出首都。然而,克伦斯基政府的这一举动反而促使首都驻军士兵的政治态度,朝着不利于临时政府的方向急剧转变。
上前线的调令在彼得格勒卫戍军队中激起了恐慌和愤怒,长久以来,这些士兵深恐在前线与德国人交战,早在二月革命胜利之初,他们就与临时政府约定,不许将其调往前线,以作为自己推翻沙皇,支持其上台的酬劳。对此,叶戈尔斯基近卫军士兵集会上的抗议书最具代表性,“把卫戍部队调出去是为了扼杀革命……我们要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就这样,大量原本支持政府或中立的军团开始支持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彼得格勒苏维埃了。
11月3日,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事革命委员会开始向各个军队派遣政治委员,取代了支持临时政府的政治委员,取得了大多数部队的控制权;5日,据有关键政治意义的彼得保罗要塞驻军投向布尔什维克;6日早晨,克伦斯基下令查封布尔什维克报纸《工人之路报》,当天上午,他又下令首都军队驱逐布尔什维克派遣的政治委员,但是,彼得格勒的各支军队都拒绝执行他的命令。
克伦斯基对布尔什维克报纸的查封和对布尔什维克政治委员的驱逐行动,很快遭到了布尔什维克控制之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反击。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人托洛茨基发布命令称:“彼得格勒苏维埃面临直接威胁……部队应做好战斗准备,”
6日傍晚,布尔什维克控制了彼得格勒市内涅瓦河上的交通;下午4点,奉命保卫临时政府的自行车部队宣布撤走;5点,布尔什维克控制中央电报局;晚上8点多,布尔什维克控制了彼得格勒电报通讯社。
经过多次试探之后,7日凌晨2点,军事革命委员会下令起义部队占领彼得格勒的重要据点。彼得格勒电站、邮政总局、尼谷拉大桥、国家银行、中央电话站和华沙车站等关键要地先后落入布尔什维克手中。
此时,保卫临时政府的士官生和妇女突击营情绪失去控制,克伦斯基陷入绝望,被迫向外界求救“为了祖国的自由、民主和荣耀……请拯救正在死亡的俄国”,但只有很少的哥萨克士兵前来支持政府。上午9点,大势已去的克伦斯基将职权让给科诺瓦洛夫,乘坐汽车逃离首都。
晚上9点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火,巨大的轰鸣声彻底摧毁了临时政府保卫者的斗志,士兵们纷纷逃离。26日凌晨2点,起义军攻入临时政府驻地冬宫,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罗斯民主的临时共和国政府灭亡了。
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布尔什维克的成功。在往后的岁月里,布尔什维克武装夺权的行动,以及随后解散立宪议会,遭到了包括温和民主派在内之俄国社会各界的全面反对。布尔什维克依然要面临强大的对手,而俄罗斯人民的苦难也远远没有看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