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脑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脑报

年后小心饭碗被抢!这些行业存在被替代的风险

电脑报  · 公众号  · 电脑  · 2017-01-19 18: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直以为写稿、编辑是靠脑力赚钱的行当,可兄弟媒体南方都市报社就用上写稿机器人了,相比能力有限,一篇稿子需要三五小时策划撰稿的速度,机器人“小南”却一秒搞定一篇新闻稿,欲哭无泪下小狮子开始盘算起机器人抢我们饭碗这件事儿了。


一秒完稿的机器人“小南”

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正式上岗,并推出第一篇共300余字的春运报道。感叹之余发现《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2015年1月发布;《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2015年9月发布;《绵阳安州发生4.3级地震》,2016年5月发布;《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丁宁(中国)4:0轻松晋级下一轮》,2016年8月发布等等文章都是机器人撰写,原来,兄弟媒体的老板们一直在努力让我们下岗啊!



苹果财报发布数分钟后,美联社的机器人报道便已完成,他们还号称每个季度可撰写3000篇财经报道。《纽约时报》走得更快,其机器人编辑Blossom?blot每天推送300篇文章,在财报季、运动比赛报道中写稿已成惯例。


在不考虑稿件深度,质量的情况下,写稿机器人显然秒杀掉了传统媒体作者、写手。虽然小狮子日常稿件中有很大部分是技术解析、产品评测和事件观点,可在深度学习数、AI和大数据的帮助下,谁能保证写稿机器人不能胜任呢?一旦写稿机器人能够完成大部分小狮子的撰稿工作,我的价值和工作呢?细思极恐!而除了作者、写手外,还有哪些职位存在被替代的可能呢?


单纯劳动力服务人群

替代人群:生产流水线工人

“机器替人”是富士康一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重点推动的项目,对于从事简单、重复劳动力出卖型工作的人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和普及,对中低端工作的人群而言,“抢饭碗”迹象十分明显。



工业机器人的大量普及,对于单纯出卖劳动力,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工作岗位的确存在威胁,当然,本身国内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本身也存在对机器人的需求,而不知疲倦、没有情绪的工业机器人本身也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小编点评: 生产第一线的工人需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从单纯出卖劳动力向综合管理甚至技术型人才方向发展。


综合服务型员工同样面临下岗风险

替代人群:前台咨询、酒店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员、库房整理力场地巡视

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近年来也成爆发型增长,一方面,扫地机器人动主打某些专项应用,通过劳动力替代抢夺原本属于劳务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Pepper一类人型机器人的成熟,对服务型工作岗位人员产生的就业压力最大。



随着机器人视觉系统、语音系统、机器人自主行走等技术功能的配备,当前是软银Pepper、保千里大宝等产品完全可以在银行、医院、商超等场所扮演前台咨询、引导人员。部分拥有重物拖拽、负重搬运能力的机器人完全可以完成顾客引导、行李托运等工作。反过来,人形服务机器人能够从事的工作岗位越多,意味着会有越多相关岗位的员工有“下岗”风险。


小编点评: 越来越多实用功能的配备,让服务型机器人拥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其劳动力替代价值开始显现时,势必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愿意购买并采用这类产品。


全面渗透进入金融的机器人

替代人群:证券交易员、金融衍生行业从业人员

金融行业对于机器人的应用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金融企业根据掌握的数据、技巧和操作体系建立偏重AI的智能操作系统,让机器代替真人下单交易,类似高频交易套利这样的领域将成为机器人的主要职业,没有人类情感的干扰,机器人在金融领域显然更具优势,而这样的应用推广,首先被替代的便是从事简单高频买卖的低端操盘手。


此外,学习树的加入,让机器人能够具备深度学习功能,能够凭借强大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对金融平台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同样对基础数据人员存在替代作用。



以Kensho这个量化分析虚拟助手为例,覆盖4倍于传统分析师能够获得的数据源,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和实时计算技术,在数分钟内自动化完成事件对资产价格影响的预测,获得传统分析师花费几个小时分析的结果,百倍加速量化分析过程。


编辑点评: 不要以为金融行业处在行业链顶端就很安全了,割舍掉人类情感的机器人能够极为准确工作,这让金融行业的中低端工作人员岗位岌岌可危。


和你聊天的机器人

替代行业:电话客服、售前售后支持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们同机器人对话变得更加真实,拥有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客服人员,满足人们咨询及问答需要,谷歌、亚马逊、微软的上游科技巨头都在努力挖掘相关语音及大数据系统的应用及推广,未来,当你拨打10086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是机器人在和你对话。


虽然机器人的成熟对大量的行业职位出现了替代现象,但这类职位往往不会需要太多的逻辑思维和创造,一旦涉及相对复杂的规划和推研,依旧需要以人为主,这些都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业,而想要保住我们自己的饭碗,努力提升吧!


编辑:张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