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悬赏公告! ·  昨天  
新闻株洲  ·  今起,集体大降! ·  3 天前  
潇湘晨报  ·  辽宁一客车发生侧翻,致2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湖南日报

登上央视《朗读者》,这群年轻人在湖南做的事令无数人感动……

湖南日报  · 公众号  · 湖南  · 2017-03-18 15:54

正文

从《中国诗词大会》的古典清朗,到《见字如面》的缱绻深情,最近,好几个清流风格的文化综艺在一片眼花缭乱的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


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朗读者》


身为节目制作人的董卿老师,这一次想让故事自己说话。


酝酿准备一年,导演组开会到凌晨四点的打磨,每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录制,让这档节目一举就得到豆瓣8.9的高分




3月4日这一天,在《朗读者》第三期上,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与他的“村官”小伙伴们,从村子里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的《朗读者》录制现场,用朴实的文字,真诚的情感读出了他们故事背后的“选择”。


文字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泥泞》迟子建,朗读者 | 秦玥飞、周璇、谭腾蛟、陈昱璇、陈旖雪、杨琪


这群名校大学生的选择


也许是出于对这种“泥泞”的热爱,才使这群大学生们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秦玥飞,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12年前,他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上美国耶鲁大学的本科,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而在6年前,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先后选择到湖南名不见经传的贺家山村和白云村当了一名村官。


谭腾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服务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


周璇,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服务于江西省宜春市飞剑潭乡柘源村。


陈昱璇,毕业于清华大学,现服务于湖南省湘西花垣县雅酉镇扪岱村。


陈旖雪,毕业于复旦大学,现服务于湖南省湘西花垣县水桶村。


杨琪,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服务于花垣县水桶村。


  大学生村官,一个扎根基层的群体。湘西州自2008年第一批“村官”任职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其工作,各级组织和部门积极为他们创业成才创造条件,近年来,这些青年人的努力和付出对整个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们代表了一群敢想敢做的青年人,他们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人对社会责任的担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更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 


他们的泥泞故事


2015年,是秦玥飞只身一人到农村工作的第4个年头,深感乡村“造血”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人才,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


秦玥飞和他中国在耶鲁的几个留学生同学联合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之后有了“乡村创客计划”。其旨在培育号召青年人一起加入,为中国农村发展出力。


现在,有三十余名和他同样热爱脚下泥泞的优秀创客,甘愿回到土地上,共同致力服务乡村、服务中国。


据了解,在湘西有黑土麦田的14名创客,都在花垣县,分别在水桶村、夯来村、扪岱村、小洞冲村、南太村、磨老村和长老坟村。


他们在村里和贫困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通过创业扶贫的形式来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是苗寨土特产,包括纯山茶油、湘西腊肉、包谷酸、苗绣、苞谷烧等等。所得收入全部给了村民。您的一份关注,也是助力精准脱贫哦,一举两得。


没想到,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以“腹有诗书”知名的董卿老师,也变身农产品代言人,现场临场发挥,苗家特有的苞谷烧广告词张口就来:“喝一口精神百倍,永葆青春”。



不过董卿可没有收广告费,她手中的苞谷烧不仅是一个产品,更代表了湘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小一瓶苞谷烧,承载着老乡们的付出和回报……


虽然一个站在舞台上,一个站在泥泞中,但董卿老师和秦玥飞以及创客们一样,因为深深懂得背后的心意,所以愿意为农村、为农民、为农产品代言,从而连接起乡村和城市的桥梁。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秦玥飞的黑土麦田小伙伴们联合北京华熙live生活馆,一起为来自各个村庄的特产精心设计了包装、卖到了北京。

 

来自乡土的苞谷烧、山茶油、腊肉……由村民亲自生产、包装,由创客们联系资源、撰写故事,由每一位支持过的你,赋予了新的价值,连接起了城市和乡村。



热爱泥泞的青春

这片土地上,其实从来不缺少热爱泥泞的人。

 

他们中有秦玥飞,有黑土麦田创客,还有更多返乡创业的当地青年,有兢兢业业的大学生村官,有仍然坚守在乡村学校的教师,有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公益人,更有千百年来埋首大地的劳动者们。


把青春留在基层的“追梦者”,他们脚踏大地,努力前行,做着他们认为很平凡简单的事儿,留下让人感动的美好瞬间,让我们看着生活在一天天变得更美,让我们慢慢明白什么叫理想和情怀。他们,正在用泥泞去磨砺他们的青春,他们,正在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这篇《泥泞》是读给农村这片广袤的大地,更是读给这些扎根基层的建设者们。



《泥泞》 节选

作者/迟子建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来源:青年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