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曾经都是养育中华民族先辈的食物,而不是粮食,因为“稻、黍、稷、麦、菽”中最后一个菽并不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它指的是“大豆”。
图片从上往下依次是稻、黍、稷、麦、菽
菽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蛋白,所以要说饮食文化上中西方最大的差异就在蛋白质获取的途径上。他们从奶中来,我们从豆中来。于是奶制品样式之丰富可以和我们豆制品之丰富媲美。
瑞士植物学家、博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
最近两节课我们重点说的是水稻的来源,因为几种谷物竞争+筛选后,还是水稻和小麦胜出。尤其是亚洲地区,水稻绝对优势。上面这位植物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水稻源头的人。他同时也是国际植物命名原则的创立者。他之所以能做这件事,因为他是律师出身,善于规划条文。
上图:1886年关于水稻的插图;下为“稻”的古印度的梵语写法
对古物的追根溯源逃不掉文字的追踪,比如水稻,英语叫rice,也是从riso演变的,这算是拉丁文一脉、还有一脉是从梵文中来,后来到了阿拉伯,然后阿拉伯文化入侵西班牙,所以西班牙文的“米”是arroz,和旁边意大利语中的riso相差甚远。反而和阿拉伯语中的aruzz很像。
粳米和籼米及糯米的类别图
具体追根溯源的细节就不多说了,我们来看看水稻的野生型,和野生型煮出来的饭什么样。
上图:水稻的野生型;中图:水稻的野生型煮出来的饭;下图:水稻茎秆横截面放大400倍
我说句不该说的,那一碗是蝗虫么?
上图:小麦穗,标记指的是单个小穗;下图:小麦DNA
其实现在真要追根溯源,最可靠的方法还是DNA分子钟这个工具,只要你把每个年代的样品测序了,之后就能捋得清清楚楚。
碳化的谷物颗粒
比如这些长江流域发现的很多已经碳化的水稻种子。
上图:中国水稻研究奠基人丁颖;下图:1957年丁颖访问前苏联
后一节课里我也说到了情感因素干扰科学研究的情况,这种情况对饥贫交困的中国很难避免,如果一个重要作物是起源于我国,如果一个重要物种,甚至是人类祖先起源自中国,那是多大的荣耀!
那个年代不说了,但现在还有的话就太不自信了。您说呢?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得到上的《卓克·科学思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