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扫雷小组
扫雷小组 | SWEEPING ANALYSIS 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政府信用研究群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周六直播 | 闲话假期综合征 ·  昨天  
设计诗designer  ·  Studio8丨艺术之旅 ·  4 天前  
设计诗designer  ·  Studio8丨艺术之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扫雷小组

从东方园林到蒙草生态:“民营城投”的滑铁卢

扫雷小组  · 公众号  ·  · 2018-06-16 17:42

正文

导读
扫雷小组
从东方园林发债失利到近日蒙草生态评级下调,仅仅只是20余天的时间。这期间,一些PPP概念股股价也出现下跌。曾经炙手可热的PPP突然间转冷,这到底为什么?
大家今天记得看到最后,文末有惊喜哦~


来源:扫雷小组(ID:saoleixiaozu007)

作者:扫雷君


西湖是江南的美景。下至黎明百姓,上至达官贵族,都对这一处人间山水念念不忘。


西历1751年-1784年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他都要在杭州住上几天。杭州城里大大小小的景点,他几乎都游了个遍,还游得很深——他为西湖十景题了诗。


返京后,乾隆在皇家御苑中仿制了杭城风景。他甚至将西湖十景“移天缩地”,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圆明园内仿建。颐和园的昆明湖东西两堤也是模仿西湖苏堤六桥而建。


两百多年后,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及留园一道被后人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此时,皇家园林颐和园向大众开放,成为像西湖一样大众可以游赏的风景名胜。圆明园虽被焚毁,但依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游览。


(圆明园园林景观,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一个名叫何巧女的女子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80年代某一年的中秋节,老师带着他们去圆明园赏月。昏黄的月光下,这座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最高水平的绝世宫苑,一些地方却杂草丛生,倍感凄凉。


“曾经多少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想就此淹没,这幅场景让当时的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也就在那一刻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重塑‘中国园林之母’的威望和荣光。”何巧女说。


30多年后,她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叫东方园林,名字听起来颇有诗意。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东方园林的项目遍及30个省区,当年末市值540亿。公司业务也从传统的园林绿化业务裂变为水环境治理、工业废旧处置、全域旅游三大类。


不过,近三年间,东方园林最鲜明的标签是PPP明星股。 近期,东方园林拟发债募资10亿,但最终只筹集到5000万。消息一出,东方园林5个交易日蒸发了百亿市值,遭遇了“东方滑铁卢”。


对于何巧女来说,这并不是最艰难的一次。


早期创业最惨的一年是1993年。那时,年仅27岁的何巧女在做鲜花租售生意。一次,她派一位员工去购买一批鲜花嫁接苗,不料此人携款潜逃。期间,何巧女听到铁矿石赚钱的消息,将之前的结余悉数投入,却血本无归。


就这样,何巧女不仅没有弥补亏损,甚至还欠了花房租金。她签下借条,需要在五年之内连本带息偿还花房租金21万。在上世纪90年代,这俨然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何巧女说,她后来把所有精力投入“自救”,凭借几个地产景观项目打了翻身仗。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东方园林的东方故事,以及背后中国投融资改革、民企发展的艰难往事才刚刚开始。


风口


1988年,22岁的何巧女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回杭州工作。两年后,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何巧女辞去公职,与一直从事园林业的父亲一起到北京参加盆景展览会。


一次机缘巧合下,她发现盆景销路不错。凭借着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何巧女将从老家浙江武义拉来的盆景销售给星级酒店,由此开启创业的第一个阶段:植物租摆。


1992 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绿化条例》,这意味着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此时, 日后在园林绿化行业赢得一席之地的王召明(现蒙草生态董事长)在上高中,放假时还在 内蒙古乌拉特草原 牧羊;刘水(现铁汉生态董事长),刚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吴桂昌(现棕榈 股份董事长)广东中山的苗圃场已经运营了8年——他们在日后将在园林绿化及PPP市场角逐。


何巧女则在这一年成立北京东方园林艺术公司,这是东方园林的前身。公司先后承接了京广中心、国贸中心、新世纪饭店等单位的园艺项目。到1993 年下半年,何巧女积累了前期资金。


不过,后来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恰在此时,香港对内地房地产的投资升温,北京开始出现多个外销楼盘,地产园林的商机开始出现。何巧女踏入这个领域,盆景销售商的角色已渐行渐远。


此次转型恰好赶上了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春风。她甚至将公司改名为东丽集团,并相继成立了装修公司、家具公司和机电安装等公司。此时的东丽集团更像是一家从事房地产配套一体化的公司。


(2000年,何巧女在会上,来源:《中国建设信息》)


本世纪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05 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 35%以上。而当时,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28.1%。


通知还指出, 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此前,国有园林企业做市政园林,民营园林企业做地产园林,两块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战场。通知相当于为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园林行业打开了窗口。


鉴于地产园林绿化业务受房地产周期、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何巧女准备进军市政园林,但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何巧女高薪聘请了一些既懂园林艺术又通晓园林工程的专家,相继中标了北京T3航站楼绿化景观等工程,从而在市政园林领域站稳了脚跟。


2009年 11 月,东方园林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园林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09年东方园林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其中市政园林项目收入占比达72%。东方园林已基本完成从地产园林到市政园林的转变。


现在人们很少记得,东方园林曾经是中国第一高价股。上市后9个月,东方园林股价(不复权)突破200元,是沪深两市唯一一个股价超过200元的公司。其股价高出第二名洋河股份20元。现在炙手可热的贵州茅台以152元的股价屈居第四。



当年,何巧女和丈夫唐凯的身家超过百亿,名列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4位。不过,紧随其后,棕榈股份、铁汉生态、普邦股份、蒙草生态等园林绿化行业企业也相继上市,较低的行业集中度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它们将迎来两个大浪潮:四万亿基建和PPP,而后者更是将他们置于聚光灯之下。


从2009到2014


东方园林上市的2009年,恰值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市政园林工程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市政园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达40.80%、48.11%,创本世纪以来的新高。


期间,东方园林大单频出。2010年签署工程施工合同20.87亿,2011年进一步增长至27.22亿。受此影响,东方园林2010年、2011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00%。



随着基建投资浪潮的减缓,以及东方园林在2013年开启转型,2014年其营业收入首度负增长5.91%。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年,东方园林迎来了另一个爆发的风口:PPP。


PPP其实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以来,外资进入中国,在交通、能源、水务和垃圾处理领域参与建设了多个项目。比如1985年筹建的深圳沙角B电厂投资人就有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运作方式为BOT。后来,民企、国企等多种所有制企业也进入到PPP领域。


不过发展依然缓慢。据明树数据统计,在2014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PPP项目一共1262个。


恰在此时,审计署公布的地方债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约18万亿,债务率率已超过100%的警戒线——地方债风险已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此,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印发43号文。 一方面,剥离融资平台的融资职能,另一方面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文件称,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一时间,PPP炙手可热,财政、金融领域言必及PPP,就像如今人们热议房价一般。 2017年末全国PPP入库项目达1.4万个,其数量是此前三十年的10余倍。上万个PPP项目累计投资额17.74万亿,这一投资额已占到当年GDP的21%。


东方园林也参与到PPP项目的投标中。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东方园林累计中标的PPP项目金额分别约为330亿元与380亿元,数量几乎是过去五年合同总额的两倍。


2017年,东方园林PPP中标金额进一步攀升至715.71亿。 在《2017年度中国PPP发展报告中》,民营资本中,东方园林PPP总中标金额仅低于华夏幸福,高于复兴商业、碧水源、草原生态、龙元建设等公司。


随着2015年和2016年中标的项目逐步释放收益,公司业绩出现了大幅增长。东方园林营收由2015年的53.81亿增长至2017年的152.26亿,年均增速高达53%,其规模居同行业园林工程上市公司首位。


高速扩张的同时,市场对PPP的态度已悄然生变。


滑铁卢



和央地博弈下的诸多事务一样,PPP后来的发展也应验了那句俗语: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在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后,PPP行业的问题暴露太多。财政部原副部长史耀斌2017年8月在一个工作座谈会上直指PPP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是支出责任“固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快上、多上项目,通过BT、政府回购、承诺固定投资回报等明股实债方式,实施PPP项目。这相当于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二是支出上限“虚化”。对于PPP项目支出责任不得超过预算支出10%的规定,一些地方把关不严、执行不力。这加剧财政中长期支出压力。


三是运营内容“淡化”。部分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严重。


四是适用范围“泛化”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将房地产等纯商业化项目拿来包装成PPP。这绕过了相关产业政策监管,进而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简言之, PPP异化成地方政府的新融资平台,清理已不可避免。 以《关于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的印发为标志,财政部在2017年11月开启了对PPP的清理规范。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 其中,示范项目也不能幸免。一时间,PPP业务“速冻”:部分银行2018年以来全面暂停所有PPP融资业务。


恰值一些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市场风险偏好降低,部分机构对民营企业项目“一刀切” 。东方园林原计划发债募资10亿,最终发行规模仅有5000万。消息爆出的5月21日(周一),东方园林股价下跌4.1%。市场提出了以下两个主要质疑:


1.东方园林诸多SPV公司并未并表。 在此情况下,相当于SPV 公司发包项目给母公司,母公司承接普通施工工程,母公司经营现金流部分来自于SPV融资现金流转化,从而优化现金流数据。此外,这会导致资产负债率低估。


财务数据显示,东方园林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直到2015年才转正,并在2017年达到29.23亿。同期其他未并表的铁汉生态、蒙草生态等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要么为负值,要么很低。



2.应收账款回款慢,坏账计提不足。


对于是否并表市场仍有争议。对于应收账款问题,东方园林则在5月 24日的公告中进行了解释。不过,股价仍在下跌,至5月25日(周五)停牌时,股价跌至15.03元,相比上周五已跌去两成。同日,蒙草生态、铁汉生态等PPP概念股也重挫。


何巧女也很关心公司股价。在东方园林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2010年8月,她接受记者采访时,很认真地问秘书:“我知道昨天是190多元。今天多少?”


“为什么?” 听到当天股价下跌的消息后,何巧女略带惊诧。在此次五个交易日市值跌去了近百亿时,“为什么”也是整个市场关心的问题。



隐忧



毫无疑问,作为PPP的龙头企业,东方园林凭借雄厚的实力、清晰的战略、过硬的队伍,规模迅速扩大,业绩急剧高涨,市值快速翻番,2017年经营业务现金流净额达到史无前例的29亿元,更是令整个行业艳羡。然而,在辉煌的盛世之下,难掩资金流紧张的隐忧。


这并非何巧女首次遇到资金链问题。2002年前后,她带领东方园林在各个城市迅猛扩张,几乎不加限制地疯狂接项目。期间由于创业板被无限期推迟,何巧女的上市计划被迫搁浅。过度扩张引发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


在外部,东方园林有大量的半拉子工程需要清算并赔付;而在内部,资金紧张。为此,何巧女转变了“什么项目都接”的战术,亲自挂帅成立重大项目组,专攻500万元级以上的大项目。


何巧女回忆说,那段日子里,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晚上开会,与设计团队一起研究方案,早上一大早就亲自跑工地、盯项目,挣的钱都拿去还债。“那个时候真是在救火,给你工程做的,给你回款的,真的就是上帝。”


而这次又不仅仅是企业的隐忧。 转型做市政工程后,这个“上帝”变成了地方政府。一位PPP行业业内人士感慨:“东方园林一定程度上被PPP项目拖累,企业成了市场对政府信用不对称的替罪羊。”其核心还是政府债务压力+民企身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周六直播 | 闲话假期综合征
昨天
设计诗designer  ·  Studio8丨艺术之旅
4 天前
设计诗designer  ·  Studio8丨艺术之旅
4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2017.01.15】开·眼界 | 一言
8 年前
读书小分队  ·  姑娘,这些话你听了会后悔一辈子
7 年前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来!与540位数据分析同行一起学习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