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被誉为“中国陈皮之都”,陈皮文化源远流长,陈皮产业发展迅猛。新会区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新会柑种植面积14万亩,新会柑鲜果产量18万吨,加工新会陈皮超9000吨。众所周知,制作新会陈皮的原料是新会柑果皮。新会人种柑取皮已有数百年历史,在传统加工过程中,大概每消耗20斤左右的新会柑才能晒出1斤新会陈皮,新会柑去皮后的果肉往往作为废弃物被丢弃,造成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江门市制定了《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将随意倾倒、丢弃新会柑肉的行为列入处罚条款。新会区也印发实施《新会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扶持措施》,对以新会柑肉为主要生产原材料的加工企业或柑肉处理企业,按照每处理新会柑肉1000吨补贴3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从加强管理、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新会柑果肉实现资源化、高值化利用。
近年来,不少新会陈皮企业的产业蓝图进一步扩大,不再只局限“一块皮”,而是瞄准“一粒柑”,深挖一直被大家忽视的新会柑肉的潜在价值,进一步了解柑肉的营养成分,研究柑肉的加工处理方法,研发出以新会柑肉为原料的各类特色产品,大大延伸了新会陈皮产业链,为新会柑增值贡献力量。陈皮酵素的面世,正是这系列举措的生动印证。
作为当地陈皮产业的龙头企业,江门新宝堂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新宝堂”)一直致力于陈皮酵素的研究及新品开发。来到新宝堂现场,陈皮酵素系列产品琳琅满目,数百个生物发酵缸陈列在生产车间,前来参观采购的旅游团络绎不绝。“通过科技手段让新会柑肉‘变废为宝’,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新宝堂工作人员林华晶说道,不同于传统的陈皮系列产品,新宝堂陈皮酵素所使用的新会柑成分是一直被丢弃的柑肉。
“制作陈皮酵素,需要及时对新鲜果肉进行果汁提取和发酵处理。新会柑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类黄酮、维生素等。”林华晶介绍,陈皮酵素以新会柑的果汁为母液,结合新会陈皮、人参、枸杞子、山楂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作而成,如今陈皮酵素已成为江门新会“明星产品”。新宝堂“一种增强免疫力新会陈皮酵素饮料的制备方法”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新宝堂陈皮酵素已正式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对失眠、高尿酸血症、高血脂、调节肠道功能(便秘)等疾病进行人体临床疗效研究。
除了制作陈皮酵素,当地的一家企业还推出了3款独具东方特色的新会柑果酿制酒。来到佰世富东方白兰地窖藏文化体验馆,一股酒香扑鼻而来,体验馆的地下大酒窖内整齐摆放着216个西班牙橡木桶,每个橡木桶内都装满了酒,重约225公斤。“白兰地是由水果经过发酵、蒸馏、储藏和酿造而成的蒸馏酒。传统白兰地用葡萄作为发酵原料,而我们生产的东方白兰地采用新会柑肉作为发酵原料,制作出来的酒有一股独特的柑香。”广东佰世富东方白兰地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廖文彬介绍说。
据了解,佰世富陈皮白兰地创始人陈卓宏是新会人,他抱着一定要为家乡人民解决难题的想法,带领团队考察各国白兰地产业,并持续开展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会柑全产业道路,产出陈皮白兰地等产品,让新会柑的利用率接近100%。
在韶关南雄黄坑镇许村的村道上,禽畜粪污转运车一趟趟驶入坐落于此的南雄市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处理中心”)。通过粪污收集体系、规模化沼气发电工程、有机肥生产等一系列处理,原本令人掩鼻厌弃的粪污在处理中心华丽变身为电气、有机肥等。
位于赣粤通道的南雄市(县级市)是广东省畜牧大县,2023年全市生猪出栏40.27万头,庞大的禽畜数量带来了粪污处理的压力。为了破解畜禽粪污处理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难题,南雄市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低碳循环利用技术,建成全省首座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化、生态化、社会化的集中处置中心。
据了解,该处理中心设计分为粪污收集体系、规模化沼气发电工程、有机肥生产3大模块,可处理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粪污量。处理中心建设内容主要为规模化沼气发电工程1座、储气柜、沼气发电机组及附属工程设施、年产3万吨固态有机肥生产线工程1座、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1套等设施设备。粪污经过一系列处理,可用于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生产,实现变“废”为“宝”。
处理中心的建成真正去掉了南雄养殖户的一大“心病”。自2024年6月试运营以来,南雄市已有近50户养殖主体与处理中心签订合同。沈福辉便是与处理中心签约的一员,作为一位在黄坑镇经营着存栏量3000头猪场的养殖户,以前他的猪场主要是采取农田利用和发酵床处理的方式处理粪污,在处理时如果把控不好的话会造成水体、土地污染。出于专业的考虑,他选择了与处理中心签约。
沈福辉的猪场处于处理中心20公里的辐射范围内,处理费约15元/吨。据介绍,处理中心正在逐步完善收费方式,目前超出20公里的养殖户按照每一公里增加一元的标准收费。“签约后处理成本约2万元,与之前相差不多,按照公里计费的模式也比较合理。”沈福辉说,将粪污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他们更加省心了。
一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受益的不止是养殖业本身。在处理中心,两个硕大的罐体分外醒目,粪污在这里经过厌氧发酵后生产出可用于发电的沼气。据处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个CSTR厌氧发酵罐总容积8382立方米,年处理全量化畜禽粪污可达14.60万吨,年产沼气210.24万立方米,沼气发电367.92万度,建设储气柜容积3000立方米。
沼气变电气,沼渣也别有妙用。处理中心设有年产3万吨固态有机肥生产线,是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项目。不仅能为上游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还可联动下游种植企业,构建起绿色循环的产业链。
粪污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渣进入有机肥生产线,结合规模化养殖场的异位发酵床垫料,以及牛羊粪、鸡粪、猪场鲜粪等,同时添加秸秆等区域内农业废弃物,添加功能菌剂,好氧发酵腐熟后,生产固态专用商品有机肥。产出的有机肥可用于水稻、脐橙、中草药等作物,同时为改善南雄土壤结构、发展有机农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千年客都,百年柚香。梅州素有“中国金柚之乡”的美誉,金柚栽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金柚商品基地和集散中心,2024年金柚年产量超50万吨。在梅州,金柚不仅是柚农的“致富果”,也是助推“无废农业”的重要引擎。一颗颗原本被当作次品的柚子,被精准剥离成皮、囊、肉、籽等部分,分类送到下游进行深加工,实现“变废为宝”。
2024年11月,笔者在梅州看到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柚树上,饱满的柚果挂满枝头,山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柚”惑十足。随着一颗颗饱满的柚子成熟,梅州柚农、柚商、柚企进入了新一轮的忙碌。但是由于外观不好、品质残次等原因,每年都有一些金柚被白白丢弃,无法被充分利用。以往,这些废弃的残次果大多作为垃圾倾倒在垃圾场、果园、路边、河边,不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事实上,柚子全身都是宝,一个柚子就能形成宝塔式的生产价值。“柚子全身是宝,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深加工势在必行。”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生想到了柚子的加工品,“研究表明,这些小柚果中含有高达46.83%的柠檬烯及大量的柚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此,李永生多方奔走、访贤问道,引进西南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专利技术工艺,开展金柚活性物质提取深加工,先后建成柚果高效资源化利用的现代农业深加工示范基地,包括烘干小柚果1万吨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取柚苷250吨的自动化生产线和1000吨的高纯度柚苷提取生产线。深加工基地的建设让疏果期原本被废弃的柚果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仅实现变废为宝延伸产业链,还成为广大农户新的收入来源。
农产品深加工是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不仅能够提升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分散农户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让一颗颗被淘汰的小柚果获得了很好的利用。
作为梅州金柚龙头企业,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成功利用小柚果开发出柚苷、柚苷二氢查耳酮等系列产品。对企业而言,有稳定的加工原料;对柚农而言,有稳定的市场,从而实现双赢。目前,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柚果片饮、柚苷、柚苷二氢查耳酮(甜味剂)、柚果纤维、香精油等,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带动2万户以上农户创收致富。
“比如金柚啤酒、果脯、金柚花茶等等,目前上市的产品多达20多种。我们也在不断延伸金柚精深加工链条,做好柚果资源的综合高值化利用,真正做到将柚子‘吃干榨净’。”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品控部经理陈炜铃介绍道。
“我们还以金柚产业为依托,打造了‘无废’金柚全量利用模式。”陈炜铃说。具体做法是,以“园+畜+粪+肥”为循环闭合养殖方式,果园里面不仅种植金柚,还养殖畜禽,畜禽的粪便可以做成有机肥,从而达到一个循环闭合养殖方式,实现养殖粪污“零排放”。同时,积极探索金柚深加工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技术,让有机肥得以回用于金柚种植,实现柚子全量利用。
梅州金柚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