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Quinn Dombrowski / CC BY-SA
炎炎盛夏,不管你是宅在家吹空调还是在路边摊胡吃海喝,一杯「啤酒」下肚总能消解夏日的黏腻闷热。
但看着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啤酒名称:生啤、熟啤、原浆、纯生、干啤……,你是不是选择困难症又犯了?
到底选哪一种?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读完这篇文章,知乎君相信你也心中有数喽~
生啤、熟啤、原浆、纯生、干啤、冰啤、扎啤到底是啥?
知友:
太空精酿
(1300+ 赞 航空、啤酒、精酿啤酒话题优秀回答者 知乎编辑推荐)
走进超市的酒架,中国的消费者们往往陷于到底选择哪种啤酒的困境中,
生啤
、
鲜啤
、
干啤
、
纯生
,各种各样的啤酒摆在一起眼花缭乱。
到了一座城市中,又总能听说各种各样保质期短到只有三天的
原浆
和生啤;到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大排档和小吃街,又充满着动辄 2 升或 5 升一桶的
扎啤
,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已经都清楚中国 99% 的啤酒都是口味清冽爽口的拉格了,在大约 15 天的发酵过程中,孜孜不倦工作的酵母菌们把糖浆里的糖分大部分吃掉,产生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啤酒花的调配下造就了啤酒的味道。其中,酵母菌和它的二级代谢产物本身也成为了一种鲜味的来源。
因此,
根据是否保留活的酵母菌和其他活性成分
,拉格啤酒在从发酵罐到消费者口中时会有两种主要方式:熟啤和生啤,类似牛排中成熟度指标。
生啤
是经过简易过滤后一般散装的啤酒,这样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风味,但也要面对一个巨大的缺点:保质期只有短短的 3-7 天,这样的话基本只有本地才能喝到生啤了。
而
熟啤
是指严格加工、灭菌后包装的啤酒,牺牲掉的是活的酵母菌和脆弱的酯类、蛋白、啤酒花等风味,换来的却是长达一年甚至更长的保质期,更适合批量生产和大规模销售。
这样的话你就明白生啤的价格肯定是要贵于熟啤了,事实的确如此。
生啤又可以进一步处理,
采用极其严格的过滤,将啤酒里各种杂质、酵母移除,但小分子的蛋白质、酯类和风味还都在,这样的话啤酒依然可以保存几个月时间,这就是我们平时买到的价格较高、风味较好的
纯生啤酒
。
完全没有经过处理的,就是最好的原浆了
,青岛本地最著名的啤酒,莫过于这种直接用塑料袋从工厂发酵罐打出来的
原浆啤酒
了。
装在塑料袋里的青岛原浆啤酒
而熟啤则是市场上的主流,也起了最多的名字。
在发酵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酵母尽可能的吃掉了啤酒中的糖分,喝起来就会偏干,因此被起名为
干啤、甚至超干啤
。
事实上,干啤酒起源于葡萄酒的干红干白,通过使用特殊酵母使糖继续发酵,把糖降到一定浓度之下,口味干爽,能量含量大大降低,按照国标来说发酵度不得低于 72%。
还一种啤酒叫做
冰啤
,但它并没有经过冰冻,只是在出厂前将啤酒处于冰点温度,这样啤酒中的蛋白质就会和冰晶结合形成混浊悬浮,滤除后即可生产出非常清澈的啤酒。它的色泽特别清亮、口味更加醇厚柔和,但代价也是由于过滤了部分冰晶,导致余下啤酒的酒精含量升高。当然,还有一种是没有经过处理的,这就是最普通版本了。
于是,在干啤、冰啤和原味三种主要加工方式下,熟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酷炫名字,清爽、淡爽、干爽、冰爽、超爽、冰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酒商做不到的名字。但我一直好奇为什么中国啤酒那么喜欢用「爽」字命名,看来真的让人看起来就「爽」了吧。
而在喝酒方式上,还有一种最酷炫的方式,
扎啤
。
这种啤酒起源于英国的 Jar Beer 音译而来,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装在大罐子里的啤酒,但它的完整称呼是
「重新加入二氧化碳的生啤」
。
它是在啤酒酿造完毕之后,直接送到生产线上进行精致过滤,除去大分子蛋白和酵母菌,然后直接导入罐中重新充入二氧化碳。
整个过程温度保持在 3-8 摄氏度,由于从未跟空气接触,在从罐中打出时能保持最新鲜醇厚的口感,回味无穷。一般的酒吧中都采取这种方式,事实上在欧洲,一半以上的啤酒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喝掉的。
但要提醒的是,你也看到了扎啤、原浆、纯生都属于生啤的种类,它们的生产成本和物流很高因此售价必然也很高,如果你买到几块一听甚至几块一扎的啤酒,基本可以确定是熟啤冰冻后掉包生啤或者直接就是假啤酒了,可要留个心眼。
还有一个小细节很重要,中国啤酒一般喜欢标明麦芽汁浓度,而不是常规的酒精浓度,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XX九度的说法。但它只是用来形容啤酒发酵前的糖分含量,显然不能跟酒精度划等号。
事实上,中国一般的啤酒仅有 3% 左右的酒精度,这恐怕才是大家可以既走心又走肾的根本原因吧,毕竟靠这个度数的啤酒喝醉实在太难了。
知友热评
何等样人:
关于酒精度这个,我一直以为七度酒真的有七度。
作者回复:七度麦芽汁的话,基本酒精度在两度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