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OWER4EDU
感谢关注POWER教育,POWER是映魅咨询旗下的教育科技第三方服务品牌,为您提供最快、最酷、最有前瞻性的国内外教育科技新闻和行业研究报告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消失20年的“留级”“跳级”又悄悄回来了? ·  昨天  
鮀浦微帮  ·  寒假即将结束,2025汕头中考时间出炉! ·  2 天前  
鮀浦微帮  ·  寒假即将结束,2025汕头中考时间出炉! ·  2 天前  
厦门网  ·  定了!福建省教育厅最新公布!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学生们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OWER4EDU

映魅活动 | 少儿编程赛道好做吗?

POWER4EDU  · 公众号  ·  · 2019-06-18 17:00

正文

欢迎关注映魅咨询(IMC)旗下教育科技媒体“POWER4EDU”官方微信:power4edu,做不一样的教育科技媒体,看不一样的教育科技



6月15日,由映魅咨询主办的TAB少儿编程专场活动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映魅咨询邀请了国内在少儿编程领域的不同模式的公司嘉宾代表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分享,另外,也有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参与讨论。本次活动从目前少儿编程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产品特色、资本投资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在这里,我们也对本次活动的大致分享内容进行下梳理,以供各位朋友们参考。


少儿编程或者说STEAM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视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学科领域,这一点不仅仅对于学生、老师是如此,同时对于这个领域的从业公司来说,亦是如此。今年以来,包括Anki之类的儿童硬件创业公司的倒闭,也给行业带来了一些警示。对于能够在这个赛道进一步发展的公司来说,能否有一个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核心之一,但是也需要从商业化的角度多思考。同时,在资本愈来愈关注的大背景下,也需要学会和资本沟通,学会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寻求核心能力的打造,如何扩大自身的规模影响力等。


图.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小海龟编程


从映魅咨询自己的判断来看,我们对于纯硬件的缺乏成体系化的少儿编程教育类的软硬件产品是持怀疑态度的。而不能单一地产品的外观的造型、功能性角度去衡量,而是要结合教育服务做出体系化的课程。


Learn to Code? 还是 Code to Learn?


关于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应该是按照学习目标来划分的,而不是一个互相排斥的问题。


Code to Learn的观点持有者认为,学生们学习编程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们通过PBL项目协作,通过问题的拆分,通过实际动手实践的各种手段,而编程是众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到的手段之一。当然,作为编程教育的核心部分,Code也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配合了图形化编程、实物编程、代码编程等不同难度等级的科目。如果我们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说,Learn to Code更像是在培养程序员,而Code to Learn更接近在培养产品经理,但是在最终解决问题过程中,程序员、产品经理都是团队的组成成员,两者都必不可少。


图. 少儿编程教育内容的分类

(来源:映魅咨询《2018年中国少儿编程教育产业研究报告》)


从供给端来说,目前在图形化编程、代码编程无论是在课程体系、师资资源方面相对还比较成熟(尽管师资还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但是相比之下,在更低龄段的孩子的少儿编程或是编程思维课程上,遇到的挑战更加巨大。但是从各家参会者的反映来看,似乎大家对于低龄段儿童的少儿编程产品的需求是很渴望的,一方面尽管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偏于儿童智能硬件或是儿童智能玩具型的产品,但是缺乏成体系的课程。同时,这类课程可以和其他类型的素质类课程相结合,如音乐、美术、体育等,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同时,如果师资培训能够足够跟上,也可以让更多非计算机背景的老师参与到教学中,减少了培训机构对于师资的负担。


中国家长们真的开始接受少儿编程教育了吗?


尽管作为一个全新的课程内容,少儿编程的确不像少儿英语、少儿美术那样的存量市场,而是一个增量市场,但是从用户年龄段划分,少儿编程学习可以覆盖的群体年龄段非常广阔。从理论上来说,从6年左右到高中高年级都可以接受不同体系的编程教育产品。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


对于低龄段孩子来说,家长们为其选择少儿编程,更多的是出于孩子兴趣的培养。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尽管并没有学习成绩上的压力的,但是也面临着在众多课外辅导课之间的选择。因此,在面对这类家长的需求时,对于儿童硬件类或是儿童玩具类的厂商来说,需要考虑的层面更要结合教育学习的出发点,同时能够在硬件上作出更加更多趣味且带有学习意义的功能。在这个阶段,玩中学的特点似乎更加突出。


但是应该也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少儿编程教育在国内的驱动更多的原因来自未来教育考试升学政策的影响,也是驱动投资者对于这个赛道投资关注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如此,目前在国内的少儿编程教育涉及公司中,培训类性质的公司更多,而工具类的公司相对较少。尽管从投资金额来看,两类模式的公司的整体投资规模差别不大,但是市场集中度方面差别较大,培训类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而工具类的公司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是未来两类模式的公司可能会有融合的趋势。


但是从和一些分享嘉宾公司的交流中也发现,少儿编程教育赛道在下沉市场的探索还是比较有限。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用户的接受成熟度、师资、技术原因、产品等多种限制条件。


和其他学科相比,少儿编程教育可能是少数的能够让孩子们在试错过程中不断勾起孩子的学习探究兴趣,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的学科。另外,和其他素质类学科更多地基于培训老师的主观评价更多不同,少儿编程教育可以借助计算机客观地评价孩子们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掌握情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激发自己的主动学习,不断试错,孩子们的自律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少儿编程教育赛道的创业还是个好机会吗?


截止今天,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200家公司在不同程度上涉足少儿编程领域,涉足STEAM领域的公司更多。但是从映魅咨询发布的少儿编程教育最新报告中也看到,目前国内的少儿编程教育赛道整体规模还不到,目前还不到100亿人民币,但是近几年的增速还比较快。


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的确目前少儿编程教育赛道是非常挤的,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少儿编程教育各家机构之间的竞争还处在模式上的竞争,争夺区域用户的竞争,尚未到产品层面上的竞争。对于目前即使处在行业头部的公司来说,寻找优质的少儿编程产品也是接下来的竞争之一。


2019年以来,我们看到不少互联网公司或是科技类公司开始涉及少儿编程赛道,活动中也有部分嘉宾认为,如果从产品研发或是软硬件开发能力方面,这些公司的确拥有超过目前绝大多数教育机构的优势,但是如何将这些产品变成家长、学生们能够接受的体系化教育产品,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映魅咨询来说,我们也会持续关注这类公司接下来的变化。


核心观点总结:


  • 目前少儿编程教育的接受度开始凸显,但是二三线市场仍然存在不确定,谁能做第一个吃好这个螃蟹的机构,还不得而知。

  • 重营销也是少儿编程教育在获客上的重要方式,家长的意识在这种过程中不断“接受”,目前看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 B端学校也是目前少儿编程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但是在如何获客转化、持续客户维护、产品体系上还需要打磨。

  • 运营能力是最重要的衡量团队的重要指标,产品固然也是核心。

  • 软硬件的结合是在产品上各家的关注重点之一,但是各家因能力基因不同,或会选择外部合作,而非自研。

  • 对于目前国内少儿编程教育公司的估值,可能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衡量,在当前阶段,单纯谈论估值的高低并没有绝对的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