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航家里手:守护心中的那道“光” ·  昨天  
航空工业  ·  清风新春 廉“节”守纪 ·  2 天前  
航空工业  ·  2025,以实干铸就梦想! ·  3 天前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举办离退休老同志新春团拜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刷屏央视和朋友圈的X-37B是空天飞机?钱老可能不同意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5-09 21:05

正文

X-37B降落及入库过程


航天飞机转世重生

X-37B飞行718天后重返地面


作者 | 空天松鼠

审校 | 农燕


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8时,美国空军的X-37B小型军用航天飞机在经历了718天的漫长飞行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跑道上着陆。这是X-37B项目的第四次飞行任务,是这架X-37B航天飞机的第二次任务,这次任务又一次刷新了X-37B在轨时间的记录。虽然作为一个无人航天飞机,X-37B的在轨时间远长于航天飞机,但它仍然可以算作航天飞机的转世重生。


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称呼X-37B为“空天飞机”,不过钱学森钱老在他的著作《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到的空天飞机,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它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水平起飞,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并最终加速进入地球轨道;它当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水平着陆。空天飞机兼具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飞行能力,同时有喷气和火箭工作模式。这样算来,只有美国曾经研制的国家空天飞机才算货真价实的空天飞机,像X-37B这样用一次性火箭发射的,只能说具备大气层内滑翔能力,定义为空天飞机似乎不太妥当。



作为使用有翼外形的航天器,X-37B实际上更接近航天飞机,称其为航天飞机的后继者更为合适。


X-37B使用Atlas V火箭发射,它实际上就是有翼的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


空天飞机是“可复用轨道运输系统”的终极方案

轨道运输系统(STS)也就是俗称的航天飞机,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理论研究和方案,面对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和航天器高昂的成本,当时航空航天科学家们提出了分阶段复用的想法:


首先,是难度最低的复用飞船,也就是一次性火箭发射重复使用的飞船;其次,是火箭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两级都能飞回复用;最后,就是吸气式动力的单级入轨完全重复使用的方案。



有句话说,人们常常高估了未来20年内的科技发展,而低估了未来50年后的变化。当年乐观爆表的工程师们天真地认为,那种吸气单级入轨的全复用航天器,在20世纪80年代有望研制出来。事实让人沮丧不已,到了1981年首次发射的只是航天飞机,这是一种介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的复用航天器,航天飞机可以算是“一级半”入轨,除了外置燃料箱其余部分都重复使用了,比第一阶段的方案复用程度高,比第二阶段——二级分别飞回复用的难度低,但比起第三阶段——吸气式单级入轨就弱爆了。


美国人对航天飞机也不太满意。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86年发布合同开始研制国家空天飞机(NASP),这是一种水平起飞和降落,使用乘波体气动外形,动力为超燃冲压发动机,并实现单级入轨和完全重复使用的先进飞行器。1990年洛克维尔公司最后获得研制NASP的合同,虽然NASP设计新潮、技术先进,但技术难度太大而且花费太多,1993年这个项目被迫取消。即使是后续缩比的X-43A试验飞行器,也最终偃旗息鼓了。


国家空天飞机(X-30)是一种吸气式单级入轨的航天器,原计划作为航天飞机的远期替代者,但1993年项目被取消。


X-37B的前世今生 

X-37B的研制源自美国空军的需求,1996年美国空军和波音公司签订合同,研制军事太空飞机(MSP)计划中的太空机动飞行器(SMV)。


SMV机如其名,初衷是一种具备很强轨道机动能力的太空飞机,它使用航天飞机或是一次性火箭发射入轨,可以在轨道上飞行一年或更久,然后全自动再入并水平着陆。SMV的用途,包括把小型载荷送入轨道,检查卫星和轨道侦察等任务。


与此同时,NASA想研制下一代的复用航天器,于是与美国空军继航天飞机项目的合作后再次一拍即合,开始研制试验性的小型重复使用航天器,最终产生了后来的X-37B小型航天飞机。


波音公司先是研制了90%比例的缩比无动力模型X-40,进行了多次空中投放飞行,测试其全自动飞行和着陆能力,随后全尺寸的X-37A登上舞台,X-37A要放在航天飞机货舱内,所以尺寸受到一定限制。


X-40A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改变了一切,按照小布什总统的最高指示,航天飞机退役,而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也转向深空、确切地说要重返月球。NASA从此将近地轨道运营都交给了商业公司,那么作为近地轨道的重复使用航天器项目也要被放弃。2004年,NASA退出了X-37A项目,将其转交给美国军方。


X-37A与白骑士母机


美军锲而不舍地继续研制,X-37A使用白骑士母机进行了3次空中投放试验,验证了气动、控制和自动着陆能力。2006年11月美国空军将其改名为X-37B轨道测试飞行器,并表示X-37B的目标是作为技术探路者,通过飞行试验降低未来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研制风险,支持远期的航天器研究。


简而言之,2006年的X-37B已经从十年前雄心勃勃的军用航天飞机计划的一部分,变成一个纯试验性的研究项目。



X-37B的功能与任务 

2010年4月22日,第一架X-37B使用Atlas V火箭发射升空,美国空军称它的主要任务是试验这架飞行器的导航制导控制系统,尤其是自动再入和着陆的能力,它飞行了224天后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平安着陆。


2011年3月5日第二架X-37B发射升空,并在完成了270天的设计飞行时间后延长继续飞行,它飞行了468天后才返回着陆。


2012年12月11日的第三次任务是第一架X-37B的第二次飞行,它飞行了约675天。


2015年5月20日第二架X-37B再次发射升空,这一次它飞行了大约718天才返回着陆,而且首次着陆在肯尼迪中心。


X-37B长时间飞行的秘密: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所以比使用燃料电池的航天飞机续航时间长得多。


X-37B是一架长8.92米,翼展4.55米,最大发射质量4.99吨的航天器,内部货舱长度2.1米、直径1.2米,不算机翼的话和神舟飞船个头差不多。这个不大不小的美军航天飞机到底在太空干了什么,一向是爱好者和阴谋论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5月7日返回地面的X-37B,对比旁边的地勤人员,可以看出它的体形实在不大。


以这次OTV-4任务为例,美国空军公开的说法是经过前三次任务,X-37B平台已经相对成熟,所以第四次开始任务重点转向实验载荷,但公开说法只提到了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研制的霍尔效应电推进系统,以及NASA马歇尔中心的材料暴露试验,很明显这不可能是X-37B的主要任务。军事和航天爱好者们做了大量推测,提出了从情报搜集到光学雷达侦察,甚至自主交会破坏敌方卫星等一系列可能,但在美国空军高度保密下,所有推测都无法得到确认。


不过从一些蛛丝马迹看,X-37B小型航天飞机飞行高度约300千米,这比传统侦察卫星要低得多,它要扩展军事用途,可能性最高的还是使用货舱携带光学侦察设备,成为一颗重复使用的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卫星。


X-37B载荷



“后继无人”的继任者



波音公司曾就X-37B的后续发展提出一系列想法比如可载人的X-37C用于天地往返。不过随着NASA商业乘组综合能力项目的发展,连波音自己都拿出CST-100飞船参与竞标,而将X-37C抛在脑后。即使如此,X-37B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它使用新的气动设计和热防护系统,维护性和可靠性比航天飞机好得多,每次飞行后无需航天飞机那样繁琐的维修;其次它作为有翼布局的航天器,升力再入的过载比普通飞船小得多,这在普通的乘组天地往返上优势不大,但从空间站下行运回病人就至关重要了。有人提出基于X-37B改装出专用天地“救护车”,不过这一想法也未能立项。


X-37C是波音提出的放大载人方案,最多可运送6人,但它并没有得到NASA的认可。


X-37B虽然算是航天飞机的继任者,但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X-37B并不具备“独特而无可取代”的价值,它所能从事的任务,无论是对地侦察还是空间试验,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更廉价地实现。


X-37B的意义更重要的还是验证未来复用航天器的新技术,比如更优秀的热防护系统,更精确的自动飞行着陆系统,它还可能用于试验新一代的太空交会技术


有翼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防热难度高,而如果是从深空轨道再入,速度更高、防热难度更大;而且机翼对于深空飞行没有帮助。因此,基于美国载人航天已转向深空,有翼航天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似乎已成定局。即使未来,由X-37B试验的新技术在别的飞船上得到应用,但它却只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了。




【 猜你想读

美国这个“一小时打击全球目标”的太空战武器平台,已连续飞行超过600天,解锁四大神秘任务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