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的世界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经济史,一部货币史,一部钱的历史,一部信用不断创造信用的历史。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100年产生的财富比它以前所有的时代加起来还多。
我们平常老百姓手中的钱,我们的货币,具体来说是我们使用的纸币法定货币,是银行这种系统产生的信用副产物。
我们知道教科书上写着,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认为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其实是在金属本位时代人们对货币的一般理解。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任何人可以创造信用,任何人也可以不讲信用,摧毁它。当你向银行贷款买房的时候,你就创造了信用,获得了买房的好处。具体到中国,这种好处还不是一点点,而是大大的好处,越早贷款买房,不仅能够很早实现财富自由,你的信用也会比没有贷款买房子的好很多,你的信用卡可能已经是砖石级皇冠了。
信用产生以后,发放信用的一方是在资产负载表上显示的是资产,比如银行向你贷款一百亿,银行的账上就有一百亿的资产,使用信用的一方,在资产负载表上有一个亿的负债,贾不是曾经向招商银行质押乐视得到亿100亿,贾不是就负债100亿。
在经济系统中,金融系统是核心,而银行系统则是金融系统的核心。银行系统是核心的核心。信用是银行这种系统的副产品,说白了是货币本身不具有信用的属性,而是银行系统派生出来的。
信用的产生在银行系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华尔街永不眠。一笔贷款发放,信用产生,而这笔贷款又会存到银行账户上,再变成新的存款,然后存款又变为新的贷款,产生新的信用。如此往复循环,正反馈,信用被放大了很多倍。
这就是一种著名的凯恩斯乘数。
今天有人说,中国的高达200万亿M2是央行放水的原因,中国只涨不跌的房价也是央行放水的原因。说出这种话的人,从今天,不,从此时此刻开始,你就把他当做一个无知之徒看待就行了。中国永不停息的房价也好,还是华尔街高歌猛进的亚马逊股票也罢,其实是银行这种系统的结果。
这个系统一旦开动,信用扩张开始了,就会有一系列的经济正反馈,类似于核反应的链式反应。
一个程序员中午的肯德基消费,是一个饿了么送餐员和肯德基的收入。送餐员收入提高了,就会花钱娶媳妇,就会贷款买房,程序员也会到了更好的服务,会开发出更多的王者荣耀,会赚更多的钱,就会往银行存更多的钱,经济系统如此循环往复,经济就一片繁荣。与此同时,随着信用的扩张,当年贷款买的婚房房作为抵押物也逐渐升值,饿了么小伙乐开了花,银行的信心也因此更加高涨。凭借着更高价值的抵押物,那个饿了么送餐小伙可以借更多的债,创造更多的信用。这一系列的经济正反馈,根植于信用的创造与扩张,同样也基于人的预期。
信用扩张增强信心,信心增强反过来会促进信用扩张,这是打败了英格兰银行的投机大鳄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纸币作为信用货币能够替代本身具有较高价值的黄金和其他贵金属,银行能够吸收短期存款并将其转换成长期风险投资,这两个理念都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逐渐成为民众的共识的。这两个观念的共识至今也比火热的区块链共识坚固,可以说至少目前,牢不可破,当然区块链共识已经兵临城下。
传统的货币银行这个观念在本质上就也曾经是革命性的,实际上,这就是金融炼金术,也就是凭空创设出强大的金融力量,既不贴近现实,甚至还违背常理。但是这种革命性是危险,这种机制导致了不断的金融危机,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是这种机制的结果,对了今年是18年,你一定要小心了。
世界逢8巨变。
凯恩斯的《通论》是一本与货币有关的书,是一本人人必读的一本书,而且宜早不宜迟,最好是从认识字就开始读起。当然这本书很难读,最后一位经济学通才诺贝尔奖学奖得主萨缪尔森说这本书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一本实用的好书,但就是太难读懂了。因此最后萨缪尔森评论到“我怀疑凯恩斯先生在提到那些理论的时候,是否完全弄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