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我永远不会用AI来写作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5-03-05 07:2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AI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社会的一些担忧和反思。作者认为,虽然AI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适度、有节制,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忽视人的需求和利益。作者提出,面对AI革命,我们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但也需要关注保障问题,特别是照顾弱势群体。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写作态度,强调真实、独立思考和原创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作者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表示担忧,认为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适度、有节制,不能忽视人的需求和利益。

关键观点2: 对AI革命的反思

作者认为面对AI革命,我们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但也必须关注保障问题,特别是照顾弱势群体。

关键观点3: 作者的价值观和写作态度

作者强调真实、独立思考和原创的重要性,并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


正文

Pho:Gump


这是一个声明,也是一个庄重的承诺吧。
就是你在牧之野这里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来自这个笨拙、荒诞、不愿与整个世界保持同样步调这么一个人的呓呓痴语。
原来如此,未来也都如此。
昨天看到了deepseek写的一些东西,已经是哲学家和文学家的水平,我想总有一天,AI超过人类也只是必然。
而且,我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用力过猛。
所有的人就像疯了一样,都在迅速铺开AI,那就好像失去了它,眼下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我感觉这就有点像我们的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的那个潮流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以理解这种急迫感,因为现在已经到了中美博弈的最关键时期,十年之内,必有结果。
但是,用中国古代的智慧来讲,欲速则不达。
我们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科技先进与否这一个指标衡量,稳定性,关于人本身的自我解放,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怕被甩下,怕输在起跑线上”上狂奔,刚刚有所放缓。
现在又开始狂奔。
我是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要有度、要有节制的。
有的领域,比如为制造业赋能,为科研助力,这些都是可以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所有的人,都需要AI呢?
AI本来就是要挤占大量的人力资源,我们为什么还要在没想好未来的时候,就去人为加速这个过程?
不是都要去搞钱,都要去进步和发展的,慢,也是一种生产力。
社会剧烈动荡期,安放、平静、舒缓,才是绝大多数人需要的。
前几天又重新想做做视频,因为看到了那块石头,想自己录一点话给自己,给沐朵牧野,舒缓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不着急,也不在乎谁看谁不看,流量什么的。
刚打开编辑软件,全是AI一键生成视频,deepseek15秒生成文案,AI1分钟渲染视频,发出去。
全是预制菜,全是AI假情感。
本来这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界,越来,只会越来越荒诞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在长远上,一定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很多短期的决策上,经常会出现相反的趋势,这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
只生一个好是,当年关于买房的判断是,工程师流水线培养型教育是,现在放开三胎也是。

面对现在AI的革命,我们的办法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是对的,是国家发展的必然,但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是有可能成为代价的。
而这一次,应该是我们所遇到的,最猛烈的,人人自危,因为没有保障。
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必然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每年1300万大学毕业生、35岁就在失业边缘,这就是现实的压力。
然后自己还在用AI去无差别地卷。
这不代表社会是真的先进,能尽可能照顾好每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才是一个发达社会的表现。
但资本推动更大利益获取,降本增效才是当下的动力,对此,我们对于保障的研究远远滞后了。
或许用AI写作做视频,可以更好更快获得流量,获得关注度,但对不起,那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宁可在工作中使用AI,在研究中借助AI查阅资料,但需要落笔成字的时候,永远不会用AI。
情感需要投射,观察需要转化,我是不完美的、有局限的,但我是真实的,也正是如此,才是自己写作的意义。
如果有一天不想写,随时扔掉笔封存就好,但犯不上要用AI装出一种情调和优越,刻意立什么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