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和不确定性始终是躲避不开的,而我们可以做的,是借鉴有价值的经验和思维方式,然后以行动应对。
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金融伴随人类现代文明发展一路风雨走来。纵观人类历史,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一部“金融史”,金融实际上也是在处
理不确定性
,通过资源和价值的跨期安排实现财富增值。若能深度理解金融学中时间、收益、风险的关系,也能融会贯通,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内容 | 本文为《香帅金融学讲义》读书笔记
来源 | 笔记侠
为什么很多人很勤奋却依然是穷人?
因为他是只靠卖力去赚钱。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复杂,单凭努力想要获得成功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阿基米德曾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杠杆其实就是通过借力来放大自己的能力
。杠杆原理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驱动力,包含着两种特别重要的思维模式:
借力思维
和
硬核思维
,利用好杠杆思维,就能用小的力量,撬动更大的力量。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在生理禀赋的差距并没天差地别,因此大多数人的竞争往往不是在先天禀赋方面,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核心能力),并找到那个最优、最长的杠杆去撬动自己。
举个例子,网红带货近年开始火爆,网红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能力突出,更重要的是他们赶上了直播的兴起。
李佳琦就是典型的案例,南昌大学毕业后,李佳琦成了一名欧莱雅BA
(化妆品专柜美容顾问)
。因为大多数顾客并不愿意直接试色柜台的样品口红,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嘴巴为顾客试色,多次获销冠称号。
后来,直播逐渐兴起,他不断地通过线上分享专业的美妆知识,形成了粉丝沉淀,随着量的积累,就达到了质的飞跃,做到行业TOP5之内。
罗振宇在“2020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讲到一个案例。
他说:进入一所学校,我们享受到的是什么?是校园的硬件设施?图书馆的藏书?老师教的知识?离开的时候拿到的那一张毕业证?那确实是收益。
但活到我这岁数就明白了,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学校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益——而且时间越长就看得越清楚的那部分收益——是同学。
平时不联系的同学,到一定岁数,突然就成了你成事的助力。你可以呼叫他的帮助,他帮助你的能力也在增强。
如果有应聘过互联网大厂的人可能会有感触,很多互联网大厂适逢职位空缺,都是先内推,包括校招,你也会看到“找师兄、师姐内推”这样的校招形式。
说白了,
人脉也是杠杆
——人与人之形成一张紧密的价值网络,而通过这张网,我们不断地扩大自身的价值。
如果有人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应该知道这个家族有个哥们内森·罗斯柴尔德,利用早已布置好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提前获知了“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消息,大赚一笔。
对老罗家来说,这套系统就是杠杆。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
这句话其实蕴含了两个道理,一是后面会讲到的能力圈;二是随着时间在这条长长的山坡上去“滚”。
以上,优质的人脉,基础设施
(平台)
,包括科技,其实都是那种长度“够长”的杠杆,借力巧妙就可能获得超出1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
除了杠杆的长度,还有就是支点,如果找不到一个坚硬的支点
(硬核)
,不管杠杆多长,其实都是在白费功夫。
支点的本质其实就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眼光、知识、认知、技能、经验等等。所以
你的人生要想用杠杆思维,支点就要足够坚实,你要有真本事
。
巴菲特曾说:
“围绕你能够真正了解的那些企业的名字周围,画一个圈,然后再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如果转换到普通人,能力圈意味着:
毕生所学的知识、工作掌握的经验和技能以及看待事物的眼光与判断,三者加起来便成了个人的能力圈
。能力圈越大,支点越硬。
普通人又该如何巩固自己的能力圈?
第一,不管个人还是组织,专注自身擅长的领域,把能力做到极致,持续不断地向外界输出价值,与外界形成合作互补的价值网,自然能够形成强大的优势。
第二,要学会时常审视自己的能力圈,检查输出的价值是否过时,并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形成稳定的认知迭代非常重要。
第三,抱着诚恳的态度,在对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做到百分之百的自律,去更新、优化、提升、输出。
“投资是一种彻底诚恳的态度,是一定要在知识上做百分之百诚实的人的刚性自律,是把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作为自己的一个道德责任。
只有坚守这些原则,你才是在投资经济增长,投资好公司,获得可以长期、可靠、安全的回报。”
复利,被爱因斯坦称作“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复利时代。
举个例子,假设1626年拥有24美元,如果按照年化9%的投资收益(复利)计算,那么374年之后,这就会变成2368万亿,相当于1000多个苹果公司,100多个美国的财富。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24美元到56.8美元用了10年,到1784.6美元,用了50年,我们还没考虑通胀率。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200年附近,也就是突破了阈值之后,复利效应开始真正的实现。
短期内几乎“看不见”复利效应——这在中国企业身上尤为明显。
如曾鸣教授所言:
“企业首先要完成的是0~0.1的突破。在达到0.1这个阈值以前,随时都会有翻船的危险。所以,在0.1这个阈值以前,任何长期的战略愿景都没有生存本身重要。”
个人也是如此,
在阈值来临之前,复利效应对你根本没什么作用
。
如果想缩短时间,那么可以改变的变量包括“初始财富值”以及复利利率。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初始财富值”基本差不多,唯一能影响你的最终财富的只有复利利率的增速——
复利思维最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加速度——在有限的时间,比别人更快的增值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初始财富值”不足,或者初始能力经验不足,要干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加速、加速再加速——比如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然后从高手那里得到正反馈,优化,再练习,再反馈,直到突破阈值。
在起步阶段,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持高速增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阈值,进入加速度进程,实现复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