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中方表示深切哀悼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失事客机被击落?克宫回应 ·  3 天前  
译言  ·  幸福是做给别人看的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叙利亚各方达成协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个性化学习”,如何更有效?| 封面故事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7-22 10:37

正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全球各地的学校正在使用各种新软件,将学习“个性化”。但“教育技术”要取得成功,必须服务于教学,而非支配教学。技术和教师必须联手。善用教育技术还要做好三件事:警惕伪科学观念;确保能缩小而非扩大教育的不平等;确保教师从心态上充分接受这种创新。


今天带来本周封面文章《增长才智》,欢迎登录商论App一键切换,双语阅读。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点击收听英文版音频↓


教育技术

增长才智

技术和教师联手可以改进学校教育



1953年,斯金纳(B.F. Skinner)旁听了女儿的数学课。这位哈佛心理学家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用相同的方式以相同的速度学习相同的内容。几天后,他发明了他的第一件“教学机器”,让孩子们按自己的节奏解答问题。到了60年代中期,推销员开始上门兜售类似的小玩意。不过没过几年,人们对这些产品的热情就已消失殆尽。


此后,教育技术就一直在重复这种从大热到沉寂的循环,尽管与此同时电脑已经几乎重塑了生活所有其他方面。原因之一是教师及其工会因循守旧,但还有一个原因是教育技术提升才智的潜力尚未得到证实。


然而,今天斯金纳的后继者正迫使怀疑者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在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等技术派亿万富豪的支持下,全球各地的学校正在使用新的软件将学习“个性化”。这能帮助到被困在沉闷课堂中的亿万孩子,但前提是教育技术的推动者能够抵挡住诱惑,不让那些有关儿童如何学习的有害见解卷土重来。教育技术要成功,必须要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支配教学。


放下铅笔


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始于18世纪的普鲁士。迄今为止,各种替代方案都未能达到学校教育那样的规模和效率。对全球近15亿学童中的大多数而言,课堂教学、年级分段、标准化课程和固定的课程时间表仍是常态。


有太多学生没有充分实现他们的潜力。在贫穷国家,只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掌握了最基础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知识。即使在大多为富裕国家的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也有大约30%的青少年未能熟练掌握其中至少一门科目。


过去15年里,这一百分比几乎没有变化。而在此期间,数十亿美元已被投入到学校的信息技术上。2012年,在少数几个富国中,每两名学生就配有一台电脑。在澳大利亚,电脑的数量比学生还多。但如果利用不善,技术设备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010年葡萄牙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IT条件优越的学校,在宽带速度慢且禁止访问YouTube等网站的学校里,学生的成绩更好。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教育技术。让它发挥作用的一种方式是因材施教。马其顿王国的腓力二世(Philip II)聘请亚里士多德培养儿子亚历山大,助他日后开创伟业。这之后,有钱的父母便开始聘请家庭教师。从圣保罗到斯德哥尔摩,全球各地有很多改革者认为,教育技术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获得个体化的关注。美国学校最热衷采用这一模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所在的学区都已承诺引进“个性化、数字化学习”。Facebook的工程师为Summit Public Schools【译注:美国一家特许学校集团】免费编写了学习软件,成百上千的学校正在复制这类机构的教学方式。


在印度,约半数小学毕业生无法读懂一段简单的文字,很多学生听不懂上课内容。Mindspark之类的“自适应”软件可以推断出一个孩子的知识范围,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最近有一篇论文发现,在对穷国进行的各类教育研究中,在课余使用Mindspark学习的印度孩子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取得的进步最大。


教育技术辅助学习的另一个途径是让学校教育变得更有成效。在加州,一些学校正在利用软件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学生不用教科书,而是使用“播放列表”访问在线课程并接受测试。软件可以评估学童的进步,减轻教师阅卷打分的工作量,加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将节省出来的时间花在其他任务上,如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或提供一对一的辅导。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率先采纳这种教育模式的学校,学生比其他学校的同龄学生成绩更好。


留心负面因素


这样的创新是受欢迎的。但是,要最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就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首先,“个性化学习”必须依据学童的实际学习方式,而不能成为重启某些伪科学理念的借口。“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就是这样一种伪科学理论,声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接受信息的独特方式。这样的无稽之谈催生了一些无益之举,比如英国政府曾经支持过的一个“教育运动学”项目——健脑操(Brain Gym)。该项目称有些学生在做算术练习时应该做做拉伸弯弯腰,再打个“提神呵欠”。


另一种影响较小的错误论调声称,技术发展意味着儿童不再需要学知识或向教师学习——上Google搜一搜就可以了。一些教育学家更进一步,认为知识妨碍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一个装满知识的头脑才能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莎士比亚从小接受的是拉丁语短语和语法规则训练,但却写出了几部像样的戏剧。2015年,一项包含1200项教育元分析的大型研究发现,最能有效促进学习的20种方法几乎全部依赖老师的教导。


第二个必行之举是确保教育技术会缩小而不是扩大教育不平等。在这方面有些值得乐观的理由。先行引入教育技术的学校中,有一些是硅谷的私立学校,但更多的是特许教育机构开办的学校,招收的也主要是贫困学生,例如Rocketship和Achievement First,或是Summit。Summit毕业生的大学升学率高达99%,成绩落后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后进学生相比,取得的进步也最大。在美国之外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研究机构J-PAL在印度开展的针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发现,教育技术最大的受益者是利用软件接受补习的儿童。


第三,只有被教师接受,教育科技才能实现其潜力。教师要求提供教育技术类产品发挥作用的证据,他们是对的,但怀疑态度不应转变成卢德主义。圣保罗是个不错的范例,那里的教师欢迎自适应软件公司Geekie进入公立学校。


1984年,斯金纳称反对技术是教育的“耻辱”。鉴于今天教育技术显现出的潜力,课堂中已容不得固守成见了。


您已经免费阅读七月刊文章《增长才智》,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商论》App浏览双语版全文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奖品


读双语版《经济学人·商论

学会像《经济学人》一样思考

现在订阅全年更可获赠Moleskine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增长才智》,一键切换双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