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博知识产权网
思博网是一家致力于促进知识产权行业信息交流与分享的网络社区。本微信号由专业团队打造,将以独到的视角和认真的态度关注知识产权诉讼和科技创新,欢迎关注! www.mysipo.com 欢迎您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城区市场监管局  ·  知识产权问答——商标篇 ·  昨天  
上城区市场监管局  ·  知识产权问答——商标篇 ·  昨天  
IPRdaily  ·  亚马逊专利评估快速通道简析 ·  2 天前  
IPRdaily  ·  IPR Daily ... ·  4 天前  
Allen说懂TRO  ·  刚发初步禁令:匿名维权135个涉案店铺被T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博知识产权网

2021.4.26两个字描述:火热

思博知识产权网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21-04-26 18:00

正文

同是4.26,由于年度不同,故事也不同。2021.4.26的不一样用两个字描述:火热。

三波火热


1、政界火热
知识产权不再只属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也不仅仅只属于市场监督总局。财政部和科技部是两个亲兄弟部门,一直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中科院、国资委和教育部作为堂兄弟加入,带来了高价值游戏规则;农业农村部作为表兄弟关系加入,共创脱贫扶贫大计;

证监会的加入是意外,带着知识产权进入资本游戏,同时指引知识产权不能乱来。国务院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带来了伙伴,为的是共同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目标,因为目标是中央定的。

2、媒体活动火热
先有国知局的《22号见》一文10万+阅读,小撒如期到来;其后是薇娅的知识产权公益直播。但这并不是媒体活动的真实火热,真实火热的是成千上万的发布会和培训会通知、各类评选拉票和颁奖、以及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各抒己见。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知识产权新闻。微信公众号还是知识产权媒体活动圈的主要营地,同时在B站和抖音上已经有多位十万级粉丝的媒体号,可能是由于知识产权的toB基因影响,导致知识产权媒体受众非常有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出现一位知识产权界的罗翔。

3、人才市场火热
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市场并未饱满,持续的有招聘需求,但需求杂乱,总体缺乏进阶体系。

多个社会媒体已经评选了成百上千的知识产权人才,多个知名企业输出了成千上万的知识产权人才,多地官方机构和协会也评选或认定了成千上万的知识产权人才,但这些人才并不能贴切的满足市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

初创公司的招聘IPR书面要求变高,基础的申请、挖掘和布局能力之外,要求FTO经验、PCT专利经验和维权经验。热门企业的招聘IPR书面要求不高,但能加入的资历绝对不浅,如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国外专利经验、诉讼经验和知名业内公司管理经历。

知名企业的招聘IPR书面要求平平淡淡,即使待遇也平平淡淡,但稳定、专业和平台也具有足够吸引力,一场竞争大战不可避免。

上述三种仅仅是列出典型,现实中的公司则是各类需求,有明确要申请多少件专利的、有明确专利要用来维权的、有明确专利是来融资的、有明确专利是来降低风险的、有明确专利是只是要申请的。

如此,由于公司和人才之间的各自多样化,二者之间逐渐开始出现完美组合,但仍留下公司几个月招不到需求人才的情形,不过,很少出现知识产权人才几个月找不到工作的情形。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数量并未因非正常和质量导向两根大捧而遇冷,反而是持续火热。

火热背后的思考

1、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不一样了,但知识产权小环境太雷同

你学习到过多少小环境的知识!以下内容为大环境知识,可以反推除此之外的是小环境的知识。圈内人人信手拈来一套申请专利的价值的理论;圈内人人口若悬河的道出一堆不申请专利、不做专利检索、不做FTO和不重视知识产权导致后果的故事;

圈内人人逻辑清楚的道出如何维权和应对侵权诉讼的方案;圈内人人道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研发协同、检索、挖掘、布局、专利奖金、评审委员会、分级分类、代理机构、采购/销售、公众意见和无效;

圈内人人还听过从无效看专利撰写、从侵权认定看专利撰写、从高价值专利看专利撰写。

可是,上述的内容并不能让你不一样,让你不一样的是你有过多少反问和能经得住多少反问,这是小环境知识的来源方式之一,另外一种来源方式是自身经历。

2、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不一样了,但思考过多少知识产权大环境

你质疑过现在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度问题吗?

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也仅500多年,我们不应把其当作理所当然。更何况知识产权制度在这500多年之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们会发现最近几十年的知识产权制度没有重大变化,而创新和社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价值更大了,颠覆性创新发生频次越来越少了,我们记忆中的技术创新都是几十年之前的,5G技术创新目前被认为超出了市场需求。

社会不再是追求效能,开始追求体验、公益、公平和隐私,那么专利保护范围是否该变化?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不是算无形资产,是不是应该归入知识产权,毕竟个人信息和隐私也应该算是人智力劳动的成果,若纳入知识产权,则该如何保护。

2021年4月26日,确实有点不一样: 火热环境下能有点思考!

作者:肖振春,思博论坛ID:茶余饭后1989


思博学院426活动来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