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家平台,11 笔融资,总额近 12 亿人民币,40 多家机构入局……今年 3 月至今,共享充电宝成了资本市场的一大爆点,其融资额是 2015 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融资额的近 5 倍。
共享单车的风口后,共享充电宝这匹黑马正一路狂奔,尾随其后既有资本的追捧,也有不绝于耳的质疑声。这边聚美优品 CEO 陈欧斥资 3 亿元人民币投资共享充电宝,那边王思聪就在朋友圈发赌誓。
那么,共享充电宝是一门好生意还是大泡沫?我们还没有答案。但是,在共享充电宝资本驱动的趋势愈发明显时,技术驱动的比重似乎有所变化:一家名为“微鹅”的技术创业公司于近期入场。
与那些带着“电”字的共享充电宝公司不同,微鹅是一家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提供厂商。近日,微鹅宣布与来电合作打造共享无线充电设备,而来电科技也是目前共享充电宝投放最多的公司之一。在这次合作之前,微鹅就推出过无线充电产品。
图丨可以实现随放随充,边充边玩的无线充电技术
提到无线充电,对产业有所了解的人肯定会想到 WiTricity——这是一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明星创业公司。2006 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Marin Soljačić 和他的同事们为大家展示了一套通过高频磁共振实现电力无线传输的技术。随后,WiTricity 成立,正式着手将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正是出于对“剪断最后一根电线”的追求,Intel、丰田、富士康、斯伦贝谢、海尔等纷纷向 WiTricity 投入资金,以求一旦技术成熟,能率先将无线充电功能整合到自家的产品中。目前,WiTricity 已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研发,并与通用、丰田、德尔福、TDK 等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
图丨WiTricity的原型技术,在两米范围内实现电力无线传输
但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之下,一家初创公司可能很难杀入汽车供应商体系。而且考虑到公司生存问题,从消费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入手也是一条明智的技术线路,即便是 WiTricity 也不得不遵循了这种循序渐进的研发策略。
资本热潮当前,当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搭上一家无线充电技术公司,我们没有理由不想象这个动作背后的意义。共享充电宝是演化成共享无线充电还是彻底走向末路?无线充电技术能否帮助来电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随着这家无线充电技术提供商的加入,战局悬念更足了。
为此,我们采访了微鹅创始人兼CEO余峰。他对DT君表示,微鹅和来电目前的具体运营合作细节仍处于保密阶段。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关于双方合作的两种运营方向的猜想:
一、两者属于是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的深度合作,微鹅的无线充电设备会成为来电的主打产品,来电将未来的主流应用场景押注在共享无线充电上。非常明显的是,这样一来,来电就会走向与其他共享充电宝公司不同的差异化竞争道路:微鹅提供无线充电技术产品,来电成为渠道商和运营商;
二、来电仅仅将微鹅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作为现有产品线的一个补充,共享充电宝尤其是来电目前主营的机线分离式机柜依然是主流。来电会采取不同产品覆盖不同应用场景的战略,并将微鹅的技术优势转化成场景优势,占领那些不那么欢迎桌面充电宝和机柜的高端店铺。
毫无疑问,第二种路线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无线充电技术并未完全优化,接触式充电目前依然是主要使用场景,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频率也比较稳定。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无线充电是完全有可能全面取代充电宝,共享充电也将随之进入一个更高纬度的竞争阶段。
无论如何,作为既是局外人也是局内人,微鹅 CEO 余峰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不同的解读视角,相信读者们也能在以下的访问文章中嗅到关于此次合作背后大方向上的蛛丝马迹:
问:微鹅无线充电产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与来电是如何合作的?
余峰:微鹅的主要产品是基于磁共振的无线充电产品和解决方案,具体设备包括发射器和通用接收器等,目标用户为B端商家。在和来电合作之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宁波、上海数百家中高端餐饮店中推广使用。
而来电是一家做共享充电宝的公司,其产品的形态主要为线机分离的机柜模式。未来,微鹅将提供无线充电技术,来电来提供资源渠道,我们共同推进咖啡店、餐饮店、娱乐等小场景的充电氛围建设。
其实,无线充电和充电宝最后要达到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但二者的技术实践路线区别很大。
图丨微鹅科技无线充电设备具备可隐藏优势,并已成功入住咖啡店
目前来看,充电宝做小场景,最大的问题是用户的接受程度。一些高端店铺可能不太愿意接受,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收费。这可能是充电宝很难进军高端餐饮的原因。但无线充电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其技术含量更高,体验感和科技感都更好,而且还能与场景融合。
而对于微鹅来讲,我们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我们是以技术研发为主或者为核心优势的团队,并不会过多参与铺设设备的环节。在具体的产品落地上,我们很愿意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但前提是彼此分工明确,各自负责擅长的部分,例如,这次合作中来电就负责铺设和运营的具体细节。
图丨微鹅创始人兼CEO余峰
问:国外公司“WiTricity”也在做无线充电,其应用范围主要分为三大领域:无线充电在具体产品中的技术应用、为技术授权方提供专利及技术方面的支持、为现有的以及全新的能源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目前,WiTricity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电动汽车、工业级设备,以及军事领域。微鹅会走这个路线吗?
图丨WiTricity的产品一览
余峰:对我们来说,把微鹅定位成“中国的WiTricity”并不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这家公司在磁共振技术上发展得比较早,而且技术实力确实强劲,但他们在产业化方向上表现并不好,目前并没有量产的产品,其主要盈利仍然依靠技术授权。而且他们的主攻领域是电动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并不是他们的重心。
微鹅的目标是做出自己的产品,是 to B 的一些具体的无线充电模块,但他们的产品就是专利,这是最主要的区别。
另外,微鹅短期内还不会进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这一领域,因为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首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产品的买方是谁?是个人用户吗?并不是。如果卖给汽车厂厂商,这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也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你要挤进汽车供应商体系中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期间公司怎么活下去也是一个客观问题。
我不否认,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是短期之内,我不认为这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它不是一个技术难度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图丨位于波士顿郊外的WiTricity
问:共享充电宝目前争议非常大,为何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和来电进行合作?
余峰:选择来电也并不是说微鹅有特别的倾向性或排他性,或者说我们在站队。微鹅只是在充电的实现上提供了另外一种工具。
微鹅在这个时间点上和来电合作,经过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的产品到了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的阶段。其次,各界对充电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也在提高。因此,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时机。
但是目前的市场环境上是有一些泡沫存在的。我的判断标准是,我正在做的这件事情能否创造价值,因为商业的本质就是通过创造价值来盈利。我们也是按照这个准则来辨别市场上一些的陷阱的,包括在怎样看待“共享经济”这个问题上。
很多时候,这是共享经济还是租赁经济是难以判断,我不愿用一个虚幻的名词框住它。共享经济是一个具体实施的策略性问题,它必然涉及怎么实现并协调多方盈利,并将计划快速推进,当有一方的利益受损时,计划就会受到阻力。我觉得这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共享经济。
如果一种新技术能够创造价值,我们就要思考,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推进。整体来看,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是可以促进无线充电技术本身的发展,因为新技术的落地往往需要有一些辅助性的、模式性的东西。是否创造价值会决定你能否长期的存在,而一些辅助性的东西很可能只是短暂存在的。因此,共享经济本身是有它的合理性,但这就要看如何操作和运作。
问: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有哪几种技术方案?和其他充电方式相比,微鹅采用的技术有何优势?
余峰:无线充电其实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但是主流的技术路线是以下两种:一种是以Qi技术标准为典型代表的低频磁感应,这种技术已经比较常见了。另一种则是高频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技术,这是目前微鹅正在研究的技术。
为什么这两种技术最主流的?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传递能量的媒介都是空间磁场,这是所有无线充电技术中对人体最安全的。除了利用空间磁场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比如说在3~5米距离内可以传递能量的电磁波,但这种技术对人体有影响。
这两种技术中,磁感应技术存在一个问题,即使用起来灵活度不够高,人们必须将设备准确地放置在某个位置上,如果设备是手机,稍微偏离1cm就不无法充电了。另一个问题是,磁感应在充电距离上有大的限制,只有5mm,这几乎是与设备相贴合的状态,因此充电的自由度也不高。
磁感应无线充电实质上是一个“点对点”的方式,其用户体验往往是大打折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主攻磁共振技术的原因。
和磁感应相比,磁共振诞生较晚,技术门槛也比较高。磁共振技术最大的目标就是改善无线充电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而灵活度和自由度其实是空间自由度的体现。在空间上,磁共振一方面改善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另一个方面改善垂直方向的自由度。
具体而言,水平方向上,磁共振设备的可充电面积是磁感应设备面积的25倍,垂直方向上,其充电距离是感应式充电距离的10倍。也就是说,整个空间自由度上可以提升 250 倍,这在用户体验上是截然不同的。
当你面对一个硬币大小的无线充电位置,因为要不停地调整位置,你的续航焦虑很可能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对商业环境的运用和推广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我们的想法是让用户离“随放随充”更近一步,把手机往桌上一放,问题就解决了。
而垂直方向上的充电距离则能够允许我们把充电设备隐藏起来。这一点对个人用户来说可能可有可无,但是却非常利于在商业环境进行部署和推广,因为它可以配合场景的美观度。
所以,磁共振无线充电最大的优势就是对空间自由度的提升,这也是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一个大方向,对用户来说这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问:更高的技术门槛是否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余峰:磁共振技术比磁感应技术成本高,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这个成本可控的空间仍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困难。当产品的量足够大,只要不停的优化,成本一定会往下降的。就像LED照明,它的成本最初也高于白炽灯。
图丨微鹅的手机无线充电设备可实现“一对二”充电
目前来看,人们对无线充电的最大期待就是它的灵活性。如果和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相比,无线充电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这一点。当然,要保证灵活性,我们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牺牲。首先,无线充电肯定比有线贵,其次,无线充电的效率会更低一些。
但是,充电效率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充电效率低并不意味着充电速度慢,这是两个概念。充电效率低指的是耗能会多一些,而耗能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并不是人们会优先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个能量等级并不高。有线充电的效率在85%左右,微鹅的无线充电可以做到65%。
问:搭载无线充电技术最好的产品形态是什么?
余峰:无线充电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其实我们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分析这个问题,最后锁定了将其应用在手机上。
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另一个“器官”,在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它的重要性是排第一的,这是无线充电应用的最大市场。
而对于用户来说,无线充电更像是一个改善性的需求,这可以让人们在给手机充电时变得更轻松方便。这种改善型需求是无线充电应用的大方向。
当然,除了智能手机以外,还有其他一些领域存在对无线充电的刚性需求。例如,可穿戴的智能首饰。这种设备特别小,而且往往是全封闭的,这种情况下,它对无线充电的刚需性特别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这两种需求都是很好的需求,但是都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是我们对市场方向的理解。
问:在近日的锤子发布会上,老罗再次将续航能力作为锤子的卖点。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努力提高手机的续航,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充电这个需求其实将不再是刚需。微鹅如何看待这种言论?
余峰:老罗是一个厉害的商人,但从产品使用的实际情况上看,人们对手机的使用频率是只增不减的,手机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的,既想要精美的显示效果,又想要更快的网速,而且,未来手机还会承载更多的功能,这些都会消耗电量。
我们可以肯定,充电这个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而且这个需求还会继续加速膨胀,手机厂商怎么保证自己在续航上所下的功夫跟得上新需求涌现的速度?因此,我不觉得手机产商提高了续航能力,人们对充电的需求就会减少,充电需求肯定是会长久存在的。
「DeepTech深科技」招募编辑记者
(人工智能、生物医学、自动驾驶等方向)
工作地点:北京 ● 国贸
申请加入:[email protected]
热点(点击关键词查看)
人工智能 丨 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 丨 金属氢 丨 时间晶体 丨 区块链 丨 半导体 丨 激光雷达 丨 桌面打印 丨 人造子宫 丨 空中取水 丨 基因编辑 丨 海水淡化 丨 图灵奖 丨 超级高铁 丨 无鸡鸡肉 丨 人兽嵌合体 丨 钢铁骨骼 丨 高熵合金 丨 新固态电池 超级细菌 丨 渗透能 丨 量子纠缠 丨 垂直农场 丨 核聚变
人物
黄仁勋 丨 吴恩达 丨 张锋 丨 孙正义 丨 霍金 丨 马斯克 丨 比尔盖茨 丨 张首晟 丨 丁肇中 丨 吴军 丨 吴甘沙 丨 MIT陈刚 丨 Gary Marcus 丨 黄欣国 丨 Yann LeCun 丨 李飞飞
深度
AI 正停滞不前 丨 英国政府发布《量子时代的技术机遇》 丨 美国陆军报告 丨 2076年的人类世界 丨 看美国防部如何搞定硅谷 丨 技术孤寒与资本嗜血 丨 中国该不该建大型粒子对撞机 丨 奇点大学创始人:HI 将超越 AI 丨 世界已危机重重:麻省理工学院2016年毕业典礼演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