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作为一个从新时期到新时代,在党和人民培养教育下的老观众和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刚才听了两位领导,北京、上海、河南、湖南四家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以及三位同行朋友们的发言,深受教育。我深深感到,今天这次广电战线的首届精品创作大会,根本的经验就在于一条,学习好、领悟好、践行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好、领悟好、践行好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因为这次讲话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根红线、一脉相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出精品的理论指南和行动准则。我作为一个在这条战线从事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老人,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我有六点感悟,这六点是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象,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
第一,
要坚持以文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文化是用来化人的。我们身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当中,文化既可以化人,也可以化钱。但是重在化人,要把人的素质化高,然后靠高素质的人去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反对化钱,我们要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化钱,更不能为了化钱就牺牲了人的素质的提高,甚至于败坏了人的素质。将来低素质的人就有可能把发展起来的经济也吃光、花光、消费光,这不是中国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第二,
要坚持以艺养心或者叫以艺通心。
因为人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形态的精神动物,他是有精神世界的。人之所以在政治的方式、经济的方式、历史的方式、哲学的方式、宗教的方式之外,还必须兼有艺术及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这是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我们要靠艺术去养出高尚的精神境界。艺术当然也要养眼,优秀的艺术也要通过养眼进而养心,使我们视听感官的快感上升为精神上的美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也是中华审美精神的要义。因为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说,真正的鉴赏活动,鉴赏主体首先要进入虚静。虚静者就是要养心也。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养眼,甚至止于养眼。毋庸讳言的是我们甚至看到了少数的作品连养眼也谈不上,它堕入了花眼乱心,败坏人的素质,这是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的。
第三,
要实现以美塑象。
必须在艺术审美创造上坚持以美塑象,要按照马克思所指出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物形象,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再三强调的要继承和弘扬中华审美精神。他指出,要弘扬中华审美在艺术思维上强调的八个字——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在审美结构上强调的八个字——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在审美宗旨上强调的八个字——形神兼备、意境深远。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在西方美学也强调了知情意的统一,他在西方美学强调的知情意之外加上了行为的“行”,也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里的“行”,凸显了中华审美的思想品格。我们必须坚持以美塑象,反对以丑为美,反对美丑不分。
第四,
要做到上述的三条,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象,在创作主体上我深感就必须做到坚持引领。就是要以引领为先,要处理好引领与适应的关系。艺术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担负起传播文明的神圣职责,因此要反对消极顺应,提倡积极适应。要践行毛泽东同志当年讲的,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定要把适应与提高结合起来,也正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一定要把出作品与出人才相结合,把抓创作与抓环境相贯通。我特别为“贯通”两个字叫好,毋庸讳言的是我们常常重视了抓作品,忽略了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