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都发布
这里是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博,我们将及时给朋友们提供有关成都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超详细!成都商转公贷款申请流程→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新增4个免费景点!周末就安排上! ·  2 天前  
成都发布  ·  成都新购房取消限售,拿证即可上市交易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都发布

PONG香!原来不止桂花,还有……

成都发布  · 公众号  · 成都  · 2024-10-20 16:01

正文


最近的成都,满城飘香,除了姗姗来迟的桂花让蓉城香气四溢,还有书香扑面的2024天府书展。此次书展,吸引了5800余万人次线上线下逛展,线下逛展人次远超历届。书展期间,图书及文创产品实现销售码洋1.05亿元,首次联办的馆配馆建交易会采选码洋3亿余元,是去年的两倍多。小布去逛书展现场的时候,已经有逛展的朋友在打听明年书展的时间,不得不说,这次是真的火!



桂花,香了整个初秋;书香,却绵延千年,浸润着城市的一草一木。从文翁化蜀以来,成都就与诗文、书籍结缘,成都的书香气,让这座城市格外灵动、多姿。别的不说,就说雕版印刷术,我国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成都是我国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在宋代,蜀刻本被文人学士奉为上品,行销天下……如今,作为第一座拥有“中国书店之都”称号的城市,成都有各类实体书店3648家。


书香四溢的成都

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今天跟着小布一起去探寻

成都那些书香里的故事

↓↓↓



Part 01.

善本甲天下

造纸业发达

蜀刻本成为珍品



成都的造纸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造纸业便在此发轫。步入唐、五代,成都的造纸业更是声名远播,是全国著名的造纸中心,那时,成都的造纸业主要集中在浣花溪畔,汇聚了数十乃至上百家造纸作坊。在这里,唐代女诗人薛涛创制了著名的“薛涛笺”。

好诗文,要用好纸刻。造纸业的繁荣,为成都印刷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唐代,剑南、两川地区出版的历书风靡全国,白居易曾赞誉“诗家律手在成都”,诗人的文集更是当时的畅销书

↑《陀罗尼经咒》

1944年,成都望江楼唐墓中出土的一幅茧纸刻印《陀罗尼经咒》残片,约一尺见方,其上刻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近卞□□印卖咒本□□□”字样。据此推断,此印本应诞生于成都府设立(757年)后不久,其年代早于现存大英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现存最早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刚经》。该残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公认为国内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实物。

《陀罗尼经咒》中提及的“龙池坊”,经考证位于如今成都春熙路附近,唐代时即为书籍汇聚之地。直至20世纪末,春熙路的“龙池书市”仍是成都书迷淘书的热门去处。

↑雕版刻制

宋代,成都的造纸与雕版印刷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宋时蜀刻甲天下”,蜀刻本成为后世千金难求的珍品当时,四川的雕版印刷业以成都和眉山为中心,分别代表了北宋与南宋时期的蜀刻精髓,有“成都本”与“眉山本”之分。

宋代成都城内,书坊遍布,数量多达数百家,它们主要刻印历书、杂书等实用书籍。同时,一些大型书坊还涉足经、史、子、集及唐宋文集等畅销书籍的刻印

一部善本,如一件珍玩,让人爱不释手,更是一扇管窥历史的窗口。在成都,造纸术与印刷术曾共同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它们不仅见证了天府之国的繁荣,更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历史记忆。



Part 02.

诗人皆入蜀

从古至今

留下无数华章


↑塔子山公园的九天楼


古往今来,成都是文人雅士、墨客才子的聚集之地,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诗城。


从古至今,文人的笔下,有多彩而千面的成都。从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的壮阔,到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从陆游“成都海棠十万株”的多彩,到李商隐“当垆仍是卓文君”的浪漫……横看成岭侧成峰,成都的诗意,写不完,唱不完。

↑鹤鸣茶社

诗家笔下的成都,瑰丽多姿。而在历史学者王笛的笔下,成都呈现出另一番面貌:成都给外地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闲逸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茶馆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近现代,知名作家们也没有少写过成都。成都的闲适让汪曾祺记忆深刻,他在《四川杂忆》中写道:“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老舍则说,成都是有新有旧的城市。

↑夜游锦江  摄影:王勤

在本土作家的笔下,成都更有一番味道。在古代,成都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而望江楼附近是重要的泊船码头。登临送目带来了离愁别意,水陆交汇则造就了繁华的市井。“无论是人头攒动的水东门货运码头,还是运送盐糖、布匹为主的合江亭码头,抑或因木柴而兴的九眼桥码头,浪涌人聚,千帆竞流,逐渐形成上起新南门、下达望江楼的庞大码头聚落。”这是袁庭栋在《成都街巷志》的描述。

橹桨声远去,江流千古。千年之后的锦江,今人坐着乌篷船“夜游锦江”却又成另一番景象。

↑大慈寺外,市民观赏盛开的桂花 摄影:王勤

在这座城市的繁华中心太古里,大慈寺与其不过一墙之隔。“从灯火辉煌的大街忽然跨到一千年前月明星稀的解玉溪岸,隔墙听见寺僧晚唱梵呗,钟罄悠悠。”流沙河的《老成都·芙蓉秋梦》,带人走进繁华叠影中的千年古刹。



Part 03.

书库传百年

成都贲园

藏书曾逾30万卷


贲园书库 图据四川日报


说到书楼,天一阁天下闻名;而在成都,也有这样一处藏书的所在。在太古里不远处,藏着一座百年书库——贲园书库,这也是成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巅峰时期曾有藏书30万卷,被专家学者称为“成都地区目前唯一见到的专门的民间藏书建筑”。从1924年建成至今,贲园书库正好100岁!

贲园书库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和平街16号院。和平街过去称骆公祠街,最初建有洗马池(又叫子龙塘),传说中,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云曾居于此地。清雍正年间,岳钟琪将军在成都的宅邸——“景勋楼”就在此处。后来,盐商、藏书家严雁峰买下“景勋楼”,历时十年,将其改建为书库。从策划、设计、破土动工到书库建成、书籍转运再到上架整理等,整整10年,贲园书库终于建成。落成的书库为一座造型简洁的小楼,建在三进院落最里面的小院里。小院门楣上刻着“怡乐”两个篆字。楼上嵌着“书库”隶书横匾。书库落成时,严雁峰已经离世,书库的主人也成了其继子严谷声。据张森楷《贲园书库目录辑略》,贲园书库初期藏书共计14145种,45982册,115232卷。后来,严氏藏书已逾30万卷。

数量丰富的藏书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谢无量、林山腴、蒙文通、宋育仁、陈寅恪、于右任、张大千等都曾到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贲园”的藏书由严家捐献给国家,书库大部分藏书,被四川省图书馆内收藏。其中包括30余万卷藏书(善本书5万多卷)、自刻书籍木板3万多件、若干件历朝历代名人书画、碑帖文物。2001年,贲园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首批文物建筑”。2022年,随着四川实施《四川省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四川省图书馆陆续对贲园书库古籍在内的善本书进行整理。

岁月浮沉,如今,百年古籍又将焕发生机。一本本、一卷卷、一页页,当指尖轻翻这些书页,我们穿越时光,与先贤共叙、与千百年前的智慧相遇。



新闻多一点

这些“第一部”

都是蜀人所作


《华阳国志》

第一部地方志


早在东晋时,成都崇州市人常璩就编纂出《华阳国志》,全书分为十二卷,即十二志,11万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保存最为完整、覆盖地域最广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被评价为“保存在世界上的第一部地方志书”。

《花间集》

第一部词集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选,其中辑录了温庭筠等18家词五百余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推之为“倚声填词之祖”。18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以外,均为西蜀词人,因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故后世称之为“花间派”。《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蜀语》

第一部区域性方言著作


明代遂宁人李实所著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性方言的著作。这本书中,李实搜集并解释了563个明代中后期的四川方言词语,绝大部分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言中。


“益,古大都会也。

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

名公才士,骚人墨客,声流文畅,

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

回望数千年历史

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

弦歌不辍的巴蜀文脉

又书写出了丰富多彩

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书香与文化

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带上了诗意

只待你去探寻、品鉴





推荐阅读>>
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医学中心!成都最新方案出台→
历史第5晚!华西秋雨上线!雨雨雨停不下来……
12306新功能!下月上线
成都妹儿李蕊汐,成为全红婵队友!
成都出台新规:民办校不得收取这些费用!
最新召回公告!
早安,成都!


策划/文案丨郑然 余小红

综合成都方志、书香成都

方志锦江、成都日报锦观等

除署名外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片

成都发布编辑 | 余小红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