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物临床试验网  ·  招募信息 ▎招募阴道炎患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留下还是辞职?我们必须慎重思考这一点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3-18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要留下,就必须找出留下的使命和意义。同样,要辞职,就必须找出辞职的使命和意义。如果完全没有这些,只是凭贪欲、好恶进退,都不会成功。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4179字 | 预计阅读:14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点击下方 “预约” 按钮

直播当天您将收到开播提醒,可免费观看



经营者的角度,他需要的是可以和企业一起吃苦的人


以前我也对诸位说过,在27岁创立公司的时候,我曾经把“让稻盛和夫的技术问世”作为创业目的。


然而,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后,他们逼问我:“我们未来的生活怎么办?”


当时,我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我成立这个公司的目的明明是让自己的技术问世,却因为我雇用了这些非亲非故的员工,就必须保证他们未来的生活,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早知这样的话,我就不经营企业了。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我已经开始经营企业,没办法后悔了。


打那以后,我明白了京瓷这一公司存在的意义,是实现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幸福,之后从未改变这个理念,直到今天。


“京瓷公司是为了追求公司中包括我在内的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幸福而存在的。所以,京瓷公司必须有高收益,成为在任何萧条风暴中都纹丝不动、坚如磐石的企业。因此,我冲在前面,拼命工作。 而如果各位也想守护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幸福,就跟我来。厌恶这个目标、不愿意追随我的人请辞职。 即使我再辛苦,也无法让这样的人幸福,所以,我不需要这样的人。我需要的是和我一起吃苦的人。”


员工的角度,留下还是辞职

必须找出使命和意义


在举步维艰的形势下,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还是应该撤退,在只有两个备选项的态势下,我们不得不选择其中一个。


是进还是退,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可是,如果按照利益得失进行决断,绝对不可能成功。


诸位都知道,我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五个大学毕业生同时进入公司。那家公司到了发薪水的时间却发不出薪水,总叫我们等上一周或10天。


当听说奖金也没有的时候,我们五个人就开始满腹牢骚,叫苦连天。大家都互相怂恿“辞职”。


可是,辞了职我也没有地方可去,所以在其他人辞职之后,只有我留了下来。这对我而言非常幸运,但当时我不得不继续从事研究。


当时,我才23岁,却思考了这些问题。其他人都喊着“辞职、辞职”,我也喊“我要辞职”,但辞职是正确的,还是留下来是正确的呢?


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从现在看我的例子,当然可以说:“那个人在破公司里坚持再坚持,从事研发,结果很好。假如当初对破公司满腹牢骚而辞职的话,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走上精彩的人生之路。”


所以,坚持下去是好的——说这个话只是事后诸葛亮,当时,辞职是正确的,还是坚持下去是正确的,是一个非常难判断的问题。


我并不是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是因为无处可去,才不得不留下来。


虽然觉得幸好神灵对我如此眷顾,但之后再想起来,辞职是正确的,还是留下来是正确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能单凭私心私欲判断。


要留下,就必须找出留下的使命和意义。 同样,要辞职,就必须找出辞职的使命和意义。



如果完全没有这些,只是凭贪欲、好恶进退,都不会成功。


必须先想明白一件事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


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树木里宿着生命。


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


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我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他已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房屋。


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胜厌烦,有时也想辞职不干,但他还是承受和克服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


在这样的过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语重心长的人生体验。


像这位木工师傅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我的心弦。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


每次与这样的人接触,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这一行为的神圣性。


同时我衷心希望, 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你们承担着对未来的责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恶劳,不要逃避困难。


希望你们秉持一颗纯朴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时你们或许会感到疑惑:“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当此时,希望你们记住下面这句话: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极度”认真地工作

能扭转人生


孩童时代,父母常用鹿儿岛方言教导我:“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


我总是反驳说:“苦难?能卖了最好。”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出言不逊的孩子。


通过艰苦的劳动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以后,年轻人的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


但在我入社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用同情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社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儿时就牢骚不断。


当时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我也是靠恩师介绍才好不容易进了这家公司,本应心怀感激,情理上就更不该说公司的坏话了。


然而,当时的我年少气盛,早把介绍人的恩义抛在一边,尽管自己对公司还没做出任何贡献,但牢骚怪话却比别人还多。



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家破败的公司。


我那时候想,辞职转行到新的岗位也未必一定成功。有的人辞职后或许人生变得更顺畅了,但也有的人人生却变得更加悲惨了。


有的人留在公司,努力奋斗,取得了成功,人生很美好;也有的人虽然留任了,而且也努力工作,但人生还是很不如意。所以情况因人而异吧。


究竟离开公司正确,还是留在公司正确呢?烦恼过后我下了一个决断。正是这个决断迎来了我“人生的转机”。


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了,被逼到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


“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


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这时候我才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这种“极度认真”的工作状态,从旁人看来,真有一种悲壮的色彩。当然,因为是最尖端的研究,像拉马车的马匹一样,光用死劲是不够的。


我订购了刊载有关新型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还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


我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间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无机化学。


可是当时,在我还是一个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我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


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以及“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


不仅如此,我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这样的感觉。


这时候, 辛苦不再被当作辛苦,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围人们对我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说是连续的苦难和挫折。而从此以后,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环。


不久,我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就降临了。


排版 | 米小 设计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阿珂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