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注意到没有
乙巳蛇年是一
个
“双春年”
除了明天“立春”
蛇年的腊月十七也是“立春”节气
▼▼▼
蛇年得“躲春”?双春年来了!这些事早知道!
立春的脚步近了
天津第一波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了
赏花指南→
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吗?
今天白天我市阳光回归
气温回升
15时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5-6℃
午后温暖舒适
预计今天夜间开始
冷空气影响我市
未来几天天空晴朗
多大风天气
气温下降4℃左右
今天夜间西北风风力为3-4级
阵风可达6级
夜间最低气温为-4℃
明天(初六)白天、后天(初七)夜间
西北风风力为4-5级
阵风风力可达7级
明后两天市区最高气温在0-1℃
最低气温在-7℃左右
北部地区低至-11℃
体感寒冷
春运出行及返程
注意防寒保暖
及防风
预计节后
6日前后还有一次阴天天气过程
气温整体不高
届时请您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
合理安排出行
虽然天津地区天气晴好
但是全国此时或还有
雨雪
有些地区依旧春寒料峭
春节假期渐进尾声
返程高峰开启
大家一定注意防寒保暖、归途平安
四时轮替以“春”为首,万象更新以“春”为始,春之始谓“立春”。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叫作“春打五九尾”;立春在“六九”第一天,叫作“春打六九头”。2025年2月3日是“数九”当中的“五九”最后一天,属于“春打五九尾”。一个“打”字,把妩媚的春天描绘得更具活力。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立春时节,天气转暖,枯柳生烟,柳眼渐醒,每一个枝条都睁开了眼,似乎在告诉人们:装扮一新的“春姑娘”正在款款走来。
立春之日,袅袅东风轻抚脸庞,大地开始解冻,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孕育着生机。
立春五日后,沉睡一整个冬季的虫类慢慢苏醒,迎接崭新的开始。
再五日,水底的鱼群感知到温暖而游至水面,此时冰冻似融非融,鱼儿们争相着破冰而出。
人们关心土地耕种,立春时,“鞭打春牛”习俗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所谓“春牛”,可能是用纸糊成的,也可能是泥做成的,然后在“春牛”肚子里装上五谷。
“打春牛”的活动开始后,等“春牛”的肚子被打破,人们会将流出的五谷分吃,期待会迎来一个丰收年。
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时的饮食同样有讲究。例如,立春要吃春饼,也有人家,会把一些瓜果糕饼做成拼盘以供食用,就叫“春盘”。
春饼又叫荷叶饼,是一种烫面薄饼,取两小块水面,擀成薄片,烙熟后揭开,便成了两张饼。
这是用来卷菜吃的。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店家派人送菜到家,食盒里分类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等熟食,吃时切成细丝;再另配几种家常炒菜……简直美味。
还有,立春需要“咬春”。就像明朝《酌中志》记载的那样
“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过去立春时,老北京有沿街叫卖
“心里美”萝卜
的小贩,把萝卜沿着圈从上往下切,到最后的形状就像花瓣一样,十分好看。立春要吃一些与春季适应的食物,
春饼里的豆芽、韭菜,也是“生发”类的蔬菜,算是节令食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天万物生发,吃点儿水汪汪的萝卜,提醒人们从‘猫冬’的混沌中醒来,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
作为二十四节气第一个的“立春”,如今的天津人多数会
吃春饼,炒合菜,也会吃饺子或者酱肉。
过去渤海湾中晃虾、梭鱼盛产之时,还有炸晃虾、熬梭鱼的食俗。
有句话叫“迎春饺子打春面”,所以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饺子虽说形式简单,但是馅料却千变万化。
为了迎接春天,必然选择北方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蔬菜——萝卜馅
。
萝卜擦成丝打浆好,配上些虾皮或海米渣,葱姜香菜剁剁碎,切一些小小的肉丁作味,浓稠的大花生油搅拌出一大盆。不消一会儿,这一大盆馅料就变成了一个个玲珑饱满的饺子入锅了。
天津酱肉是天津风味的名特产品,成品色泽红褐,紧密油亮,肥瘦均匀,肉质细嫩,越嚼越香,滋味别致,余味绵长,存放期长。
合菜是将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的一种菜肴。
它在中国北方是一种十分讲究的菜品。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节令性强,“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饼卷食,方能品出味道。
“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春回大地时,选用新鲜冒芽的蔬菜,有尝鲜的意思,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天津人吃春饼,最重要的特色是合菜里津沽特产的韭黄。
春饼不能单吃,卷着合菜,一是比较美味,另外就是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