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系列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系列

英国首相心力交瘁,含泪辞职

微观系列  · 公众号  ·  · 2019-05-25 21:14

正文

1956年出生的特蕾莎.布拉西耶从小就有当首相的野心,她的“牛津大学”同学曾回忆说


特蕾莎,想成为英国第一个女首相


不过特蕾莎的运气不佳,英国第一女首相的头衔,在1983年被撒切尔夫人拿走了


那年,特蕾莎27岁



特蕾莎梅出生在英国萨塞克斯郡,爸爸是镇上教堂的牧师,妈妈是家庭主妇,同时管理着一家杂货店


这是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全家世世代代都是保守党人


但在她25岁时,牧师父亲因车祸去世


特蕾莎从小就聪明过人,凭借自己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


在牛津,特蕾莎也十分引人注目,她身材高挑,穿着时髦,喜欢漂亮的服装和首饰


此外毫不掩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就像她曾立志要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一样



特蕾莎是个女权主义者,这让她的性格更为突出


上面这件衣服上的文字


This is what a feminist looks like,直译过来为


“我就是个女权主义者”


而特蕾莎性格最大的特点,是坚定和倔强,只要自己认定的目标,就听不进劝,坚持到底


贝娜齐尔·布托


1976年,特蕾莎参加保守党舞会,在舞会上她和贝娜齐尔·布托成为了朋友,两人都是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


而这个贝娜齐尔·布托是谁呢?


就是后来巴基斯坦第一位女总理


一个想要当女总理的人,和一个想要当女首相的人,在舞会上一拍即合,趣味相投


不过可惜的是,贝娜齐尔虽然后来当了巴基斯坦总理,但在2007年被暗杀了


不过对特蕾莎来说,认识贝娜齐尔对于她人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贝娜齐尔给她介绍的一个人


那个人叫做“菲利普.梅”


“菲利普.梅”是当时牛津的辩论会主席,牛津本就是世界一级学府,牛津的辩论会主席,用学霸学神来形容都不为过



而大家看这名字也应该猜到了,“菲利普.梅”


特蕾莎.布拉西耶,以后就会改名为,特蕾莎.梅


特蕾莎牛津毕业后,先去了英格兰银行工作,此时她的未来老公菲利普也从事金融工作


后来特蕾莎一路干到了英国付款清算协会欧洲事务部负责人




1980年,特蕾莎和菲利普结婚,照片上特蕾莎穿着白婚纱,右边是她的牧师父亲和母亲


而左边则是丈夫一家人



一直到1992年,也就是十年后,特蕾莎梅,才开始真正涉足政坛


她先在杜伦西北选区,竞选了国会议员


当年特蕾莎的穿着打扮偏于中性,烫着英式卷发,在一个大雪初歇的午后,带着自己的竞选手册,挨家挨户的去拜访选民


她刚入政坛时就引人关注,可引人关注的点不是政绩多好,或辩论多强,而是她的高跟鞋


特蕾莎梅有特殊的高跟鞋癖好,就和她在牛津读书的时候,穿着时髦而独特一样



媒体总是把焦点对准她的鞋,对准高跟鞋的话题,比对准她议题的要多得多


不过后来随着岁月推进,经验积累,特蕾莎梅穿高跟鞋少了,政治标记多了


她是一个聪明,坚定,敢直言不讳,且能力又强的保守党政治人物


她多次批评保守党太老派,老派的作风,老派的官僚主义,保守党应该进行一场“现代化革命”


她和保守党内部的一批人,关系不好


前保守党财政大臣就直接评价特蕾莎梅,说她是个“难对付的女人,像撒切尔夫人”



其实有一群中国人应该很早就“认识”特蕾莎梅了,因为她当了整整七年的内政大臣


英国内政大臣,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主要负责出入境管理,移民管理,护照签证这一类工作


特蕾莎梅长期从事限制移民进入英国的工作


尤其是针对非欧盟地区的新移民定居英国,她这么强硬的限制移民,也是为了迎合英国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移民情绪


也正因为梅的倔强和坚持,所以对很多想要办理英国移民,或者去英国留学的朋友来说,算是遇到了不少“麻烦”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中文媒体里,会叫她“梅姨”的原因


为什么叫“梅姨”?


因为这“梅姨”,难对付啊


就像春节时候不断问你结婚了没有,要不要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你看着她管的英国内政部,真的是烦



梅姨在英国政坛里的政绩还算可以,但人缘平平,她不是那种左右逢源,讨人喜欢的政治人物


相反,她和很多党内同志有着矛盾


原本她也没这么快能爬上英国首相的宝座,但“天时”降到了你面前,你挡也挡不住


2016年6月23日,英国搞脱欧公投,事前首相卡梅伦信誓旦旦的表示,英国绝不会脱欧,我相信英国人民的选择


倘若公投结果脱欧了,那我立刻辞职



可结果,飞出一只大黑天鹅,过半的人民真的选择脱欧,卡梅伦一脸黑,在无奈与自嘲中,宣布辞职


首相辞职了,国家群龙无首,执政党保守党就必须立刻选出一个新首相


而在六个决定竞逐首相宝座的人里面,就有梅姨


一开始梅姨在脱欧立场上有一种摇摆不定的迹象, 她虽然支持英国留欧,但却从来没有站出来高调支持留欧


就是说她始终在低调小心的处理留欧问题,低调小心处理,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模糊处理,就是立场不清


因为脱欧还是留欧,是一个尖锐对立的矛盾


你支持脱欧,那就失去留欧的人,而你支持留欧,那就失去脱欧的人


但梅姨一直在模糊和小心处理这件事,希望两边都别太得罪了


这招或许是有用的,在7月5日的保守党内下议院议员的投票中,梅姨获得过半支持,和另一位女性候选人利德索姆一同晋级


特蕾莎梅与利德索姆


当时这两个女人将最终角逐英国首相宝座,利德索姆本来占有优势的,但最后因为一句“人身攻击”,而败北


利德索姆是怎么人身攻击梅姨的呢?


利德索姆说,我是个母亲,我有三个孩子


我认为生过孩子的人更适合,也更有能力管理这个国家


这话一出,舆论哗然


梅姨是个即倔强又强硬的人,但再倔强的人都会有弱点,梅姨的弱点就是她的私生活


梅姨很少很少谈到自己的私生活,仅有的两次


一次是说自己和丈夫因为有健康问题,所以一直生不出孩子


她说,你看着朋友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你只有觉得沮丧


而另一次是梅姨提到自己有I型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两针胰岛素才行,每天如此



这是梅姨的软肋,同时也是梅姨最脆弱的地方


政敌说生过孩子的女人更适合管理国家,立刻被外界解读为对于梅姨的 “下作人身攻击”


这个新闻闹出来后,利德索姆道歉,并且很快退出了首相的角逐


于是在7月13日,梅姨打败所有对手,去面见英国女王,正式成为英国首相


然而,后来一系列的事实证明,这个首相宝座,还不如不坐


因为从你坐上这宝座的第一天起,就会立刻接过一坨又热,又臭,又随时会爆炸的屎


那坨屎,叫做脱欧



脱欧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个用现代互联网手段,操控舞弊下的结果


对于脱欧是如何被操控的,大家可以去看今天的后面两篇推文,这里不细讲了


脱欧的结果,极大的撕裂了整个社会,一个社会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不是左派占20%,右派占80%的时候


一个社会最危险,和最难搞的时候,是左右派各占50%的时候


谁都没有绝对性的优势,但谁又都想压倒对方,这种时候就是社会最危险的时候


政治人物在处理这种势均力敌的分歧问题时,是最难弄的


你支持A,B弄死你


你支持B,A弄死你


你AB都不支持,要搞模糊空间


那AB一起弄死你


可以说梅姨自接任首相开始,就一直处于AB都想弄死你的状态


为什么呢?


因为我上面说了,梅姨在当首相前,虽然号称是留欧派,但却从未做过任何大声疾呼,要大家留欧的事


她本质上,是一个模糊派



所以在她当选首相开始后,一直推行的一个方案,叫做“软脱欧”


你要么硬脱欧,脱的彻底,和欧盟彻底没瓜葛


你要么不脱欧,留在欧盟,继续和欧盟有联系


可她要搞软脱欧,那岂不是AB都要弄死你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梅姨带领的团队,就一直在和欧盟协商一份, 软脱欧草案


这个软脱欧草案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一个是英国在过渡期内,继续留在欧盟的关税同盟里


而另一个就是北爱尔兰边界问题


第一个直接惹到脱欧派,梅姨觉得英国不能硬脱欧,必须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这样对英国经济更好


而脱欧派觉得,要啥缓冲期,欧盟整天吸英国的血,早离早好



至于第二个北爱尔兰问题,则是个惹到所有人的大雷


北爱尔兰属于英国领土,但软脱欧协议里却说,英国脱,北爱尔兰不脱


你这不是搞一国两制吗?


你这不是丧权辱国,出卖国家主权吗?


既然北爱尔兰是英国领土,那北爱尔兰就要一视同仁,和英国共进退,什么英国脱,北爱尔兰不脱


决不能答应



这两个最尖锐的问题,梅姨始终无法过关


2019年1月15日,英国脱欧草案在英国议会表决


表决结果,432票反对,202票支持


有三分之二的议员反对脱欧草案,仅三分之一的支持,可见这个草案在国会是多么不受待见


可就是这不受待见的草案,是梅姨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耗尽心力,谈出来的


你要她再拿出什么草案来?


老实讲,她拿不出来


她只能变着法儿的用投票技巧来通过该草案,比如将草案包裹在一个更大的议题里打包表决


但这些伎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梅姨又再度要求议会对草案投票


结果被指责,别投了,投那么多次干什么,你内容没变,再怎么投,投个一千次,结果会变吗?


大家只会觉得你烦而已



但如果仅仅是烦的话还好,只怕英国政坛,尤其是保守党内部,对梅姨的态度已经不仅仅是烦了,而是厌恶


保守党内几十名议员联名发起对首相的不信任投票, 要求梅姨滚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